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相关话题
努力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是每个三年级语文老师共同的教学目标,在《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学反思中体现了老师们的这种教学理念。小编在此整理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1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是巴金,一个远离了故土很久的游子,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也很有影响的作家,一个把一生的爱和热情奉献给文学的老人,在87岁的时候,在收到家乡孩子的来信后,克服着年老体衰,给孩子们的回信。他的言语从容而舒缓,娓娓道来,一个仁者的风范从他的文字间弥漫开来,一种恬淡和温情洋溢出来,一份美好的祝愿和希冀流淌出来。“让生命开花结果”,是巴金老人一生的美好心愿,也是对孩子们最殷切的希望。文字质朴感人,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这样一位走过一个世纪的老人的心愿,这样一份用一生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让小学生来理解感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备课时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巴金“信息”:《巴金百岁年谱》、《巴金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的人格精神与文学品位》、《巴金箴言》《巴金语录》等,从这些信息中我了解了巴金老人从出生到百岁一个世纪来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感受到巴金老人那崇高的人格精神与文学品位。巴金震撼着我,感动着我,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激情――巴金老人真了不起!此时再来读课文,每一句话都有深意,每一句话都让我感动。突然之间我找到了学生亲近文本的桥梁——感受巴金,结合着语文课标对高年段学生所提出的具有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课前我就让学生广泛搜集巴金的资料,去感受巴金奉献的一生、勤勉的一生、博爱的一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书信,读一封信要明白写信人为什么写这封信,写这封信想表达怎样的意思?信中的语言是带有情感的,是带有温度的。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朴素的文字中包含的感情;(2)通过反复品读重点句子,走近巴金的内心,明白生命开花的意义。(3)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激发学生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抓“巴金爷爷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想象体会,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字背后的那份浓浓爱意。重点抓住“终于”和“千金重”两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感受巴金爷爷写信很吃力,由于爱孩子,还是提起了笔,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和巴金爷爷的情感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对巴金产生了爱,产生了感情,才会自觉地去聆听这位老人的教导。
二、以“你读懂这封信了吗?”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和巴金爷爷对话,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迹。信中的语言并不难懂,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静静地与文本对话,联系课前搜集的信息,应该都能从信中读懂些什么,或是巴金对祖国人民的爱,或是如何写作,或是关于奉献的道理,或是如何对待活着的每一天,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心灵的交流,去读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朴素话语中的真情和真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心语,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个交流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点拨(如写作:听老师读,谈对句子新的体会),在学生情感呼之欲出时及时加点助推剂(老师的过渡语、小结语、颁奖辞),在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时及时引向更深的方向(引:巴金的生命开花了吗?学生交流巴金相关的信息,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对课外搜集信息的一次整合和运用,巴金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地感悟了生命的意义),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情动而辞发”,在一步步走近文本,一步步走近巴金时,巴金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越发清晰起来,巴金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强烈地触动着孩子的心灵,从信中孩子们读懂了许多许多,这个时候设计给巴金爷爷写话的环节,意在给予学生一个倾吐心声的机会,在写话中再次和巴金爷爷对话,提升认识,升华情感,而写话又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语文,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如自己充满感情的过渡语,如巴金创作《家》的心灵独白、感动中国的颁奖辞、巴金的语录摘选,都希望营造一个浓浓的情感场,让学生在情感的磁场中不自觉地被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很多不能言传只能意会的感受便会在这情感场中蔓延开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2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喜爱。这封信,语言朴实,没有讲教、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朴朴实实的情感。
在这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再结合《一课一练》中资料卡以及课文后面“作家卡片”中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巴金取得的成就,以及他淡泊名利的品格。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让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的意义的句子等,再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想想巴金奉献了什么?他的生命开花了吗?并且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感情朗读,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自己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在默默地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着,最后,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让生命开花结果。通过交流,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确实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感受到了“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都得不到”,深切地领悟了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3
一、设计思路:
本次讲课主要依据二课时教学目标而设定的,紧紧围绕师生互动,从“导学案”要求来设定,共分温故互查、设问导读、合作交流、自主检测、展示点拨共五部分内容。并且在每一部分内容中都有问题的设问。
二、教学中的优点: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有:一是能利用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证明巴金并不普通,而是一个很谦虚,很了不起的人;二是将导学案中的设问导读题和巩固练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好地引导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更值得我欣赏的一点是,改动后的设问导读题中,注重了教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开始时,自认为教案写得比较满意,但讲课后,确确实实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
三、教案及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1)教案设计内容过多,精炼不佳。教案设计中设计了全书主要内容,而忽视了重点的突出性。从而使教学中呈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并且整个过程不够完整,在重难点突出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2)时间把握不到位忽略了课堂效益,一味追求“师生互动”。同时,也没有花大量时间准备,有麻痹大意现象出现。
(3)开头引入过多,末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每次讲完课后,总有讲不完的感觉。归结一点:没有精选所讲内容,面面俱到,还是没敢放开学生,末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
(4)“导学案”合理运用,非常不成熟,有点班门弄斧之感觉。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应该认真研究、认真学习、多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向其他教学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听听他们的指导,多多摸索教育教学规律,让自学的光芒充满自己的心灵,提升语文素质水平,这样才能为更好地教学奠定基础。
(5)多钻研钻研语文方面的书籍,多看有关教学方面的书,把自己的业务语文水平提升一个阶段,让更多的知识服务于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
今后,我将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努力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