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手抄报故事
多读法律,法制在我心中,我们生活在法制的国度,处处需有法,处处需遵法,而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应该让法律在心间长驻。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法制手抄报故事
法制手抄报故事内容一: 美国的宪法"胜利论"?
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部法律比美国宪法更神奇:如果说是独立革命为美国的产生创造了可能的话,而美国宪法则直接创造了美国。可以说,没有美国宪法,既没有美国,也没有美国人民。美国宪法学者布鲁斯·阿克曼曾设想过这样一个场景:如果合众国如二战后的德国那样分疆裂土,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宪法,那么或许不需太长时间,新英格兰的人民会认为他们更像北方的加拿大人,而不是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前同胞们。所以,美国宪法不仅构建了美国,还锻造了美利坚民族。他直言道:"我们的宪法叙事将我们缔造成了一个民族。"在宪法的阳光照耀下,美利坚合众国高歌猛进,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宪制胜利神话:美国宪法不仅是美国胜利的保障,也是"宪法"必将在全人类走向胜利的象征(也许还是承诺)。
以法制为主题的黑板报图片
在《美利坚共和国的衰落》一开篇,富有反思精神和忧患意识的阿克曼,就以意味深长的笔调描述了美国宪法的胜利论:美国宪法思想正处在胜利论者的时代。有关建国之父们的英雄传说主宰着每个人的心灵,正是他们组建了一部启蒙时代的机器,经过来自联邦最高法院的适度微调而成功进入了21世纪。既然这一基本的机制已经通过了两个世纪之久的时间检验--为什么不会在第三个世纪内继续呢?
以法制为主题的黑板报图片
的确,这部宪法书写了人类最辉煌的宪制历程,引发了世界历史上一系列的革命事件,并成为诸多第三世界国家立宪的摹本,最终定格为人类宪政文明的标杆--以及其他所有后发国家宪法优劣甚至真假的标准。而且,正是美国宪法让世界重新"发现"了宪法--在美国宪法和美国之前,人类早有宪法,但好像只有在美国宪法产生并实践之后,人们才更加认识到宪法的重要。实际上,固然西欧英法德等国的古典政治哲学早已名扬天下,但它们的宪制思想及其实践却好像搭了美国宪法的便车,更像是后者在市场上倾销时的搭售品。希腊、中世纪的"宪政思想"也同样如此。这是"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的经典反题,是野孩子成功逆袭、光耀门楣的励志故事。
法制手抄报故事内容二: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宪法的未来
理解了国家形成与立宪模式的不同,至少会给我们两个方面的重要启示:第一,不要为中国宪法添加那么多它所不能承受之重;第二,对于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而言,关于宪法、宪制等等的诸多争论,将来最大公约数必定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当然,这不是盲目复古,而是涅槃重生的中国传统。中国宪法的未来,固然可以栉欧风沐美雨,必须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但它也一定要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之中。中国宪法理论的未来发展,必须寻找自己的根基之所在。
实际上,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和实践者们一直在进行着中国独特的宪制实践的实验;而宪法学者们也在进行着理论化的努力。除了上述中国宪法理论外,无论是政府所提出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还是学者们提出的"中国宪法根本法与高级法"理论(陈端洪),抑或是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争论,都是中国学者所作出的理论提炼努力。而实际上,对于处于古今中西交汇点上的中国宪法及其实践而言,也正为孕育着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的中国宪法理论。只是,这种理论必须既建立在中国宪法制度及其实施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之上,"21世纪的中国能开创多大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当代中国人是否能自觉地把中国的‘现代国家‘置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之源头活水中"(甘阳语)。而且,它也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在吸收和借鉴全世界一切对我有益的宪法智慧同时,也试图为人类贡献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理论与智慧。
中华民族从来就有丰富的政治与宪制智慧。5000年前,尧舜传位于贤而不传子的禅让制,开创了中国古代政权交接天下为公的光辉一页;4000年前,夏朝的统治者既已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清醒认知,从此爱民、重民的民本思想开始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政治基因;3000年前,周公制礼作乐,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重要理论,并力行"敬德保民"、"明德配天"、"明德慎刑"、"有孝有德"的德治规诫,开创了后来由孔子发扬光大的"为政以德"的"德政"传统;2000年前,秦始皇并吞六合,统一全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开创了此后中国万世一系的大一统政治格局;而6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承诺,并成为新中国以来党和政府的执政伦理,而这些,实际上都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中国宪法与法律深层的"承认规则。"站在古今中西的交汇点上,在新中国建立一个多甲子之后,在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30年之后,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西方与东方的对话,人民与国家的对话,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在东方这个古老的伟大国家,在西法东渐300年之后,在鸦片战争173年之后,中华民族将继续探索更为杰出的宪法制度与宪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