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

2017-05-23

为能在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考试中少丢分,同学们要多练习一些能力提升卷,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1.下面每个句子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圈出来并在句后的括号中订正。(4分)

①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暄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

②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幅大眼镜。( )

③1947年,经冯·卡门推建,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

④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住波兰大使王炳南。( )

2.选出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风烛残年(风中点燃着的蜡烛) 踏访(实地察访)

B.故弄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营救(救援)

C.宛转(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D.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嫣红(娇美的颜色)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4.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失根的兰花(16分)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阴,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觉悟,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甲)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乙)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5.本文以“失根的兰花”为题,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吗?(4分)

6.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我”曾骄傲地说“我,到处可以为家”,而到了美国,却经常“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4分)

7.仿造例句,用比喻句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4分)

例句: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8.甲句中说“身不可辱”,而乙句说“身可辱”,这两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4分)

(二)最后一课(24分)

①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②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③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④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⑤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一下,示意下一位。

⑥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⑦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⑧等第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之后。按照各自的办法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⑨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⑩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受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9.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10.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4分)

11.想象四个弟子再来原地相聚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4分)

12.哲学家为什么在带着学生“游历了所有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生上这最后一课?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13.最后一句话含蓄而意味深长,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4.作为学生,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人,你认为知识与美德,哪一个更重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一)过零丁洋(8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在横线上补全诗句。(2分)

16.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3分)

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 和 。

17.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3分)

(二)去 私(9分)

晋平公问于祈黄羊:“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祈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祈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祈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祈黄羊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

18.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 其谁可而为之 B.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C. 午非子之子邪 D. 善哉!祈黄羊之论也

19.翻译句子。(4分)

①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祈黄羊可谓公矣!

20.根据全文内容,解释标题“去私”的含义,说说本文歌颂了祈黄羊的什么品德。(3分)

四、写作(30分)

请把你自己想象成韩麦尔先生,穿上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时穿的西服,设身处地地仔细体会一下教了十几年法语的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节法语课时的心情、思绪、感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最后一课》。

要求:①题目《我的最后一课》;②文体不变;③不少于650字。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答案:

一、1.①暄(喧);②幅(副);③建(荐);④住(驻) 2.D 3.D 4.C

二、(一)5.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就枯萎了,意思是离开国门的人就像没有根的兰花,会倍觉离国思乡之苦。 6.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7.略 8.不矛盾,甲句中强调的是身不可辱,相对于断头流血而言人格的重要。乙句中强调的是国不可忘,相对于国家来说,个人的荣辱是次要的。

(二)9.如何除掉旷野里的杂草 10.不是,哲学家人虽未到,却已经用事实“宣布”了最正确最理想的答案。 11.震惊——疑惑——顿悟 12.为了给学生做最后一个总结,强调美德很重要。 13.点题,关注是一个人灵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14.略

三、(一)15.略 16.⑴辛苦遭逢;风飘絮 ⑵雨打萍 17.表达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节操;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

(二)1.B 2.①于是任命解狐为南阳县的县令,果然非常称职,老百姓都很称赞。②推荐外人不回避仇敌,推举家人不回避儿子。像祈黄羊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3.“去私”指去除私心。歌颂了祈黄羊一心为公、毫无私心的美德。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