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_名人励志小故事
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时不时地找一些名人励志小故事来看看,那么名人励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励志小故事:狗日的青春
作者:陈鲁豫
许戈辉有一双迷死人的大眼睛,看着你的时候总是目光迷离、满眼含情。其实,她是个近视眼,偏偏又不愿戴眼镜,买了一大包博士伦,可戴上左眼就丢右眼。索性,她就睁着眼愣往街上冲。她喜欢穿长裙,马路上一走,疾驶而过的车鼓起裙边,总惹得司机放慢速度,看看这是何方美女。趁这当口,许戈辉就面露笑容、拖着裙角飘飘逸逸地穿过马路,场面颇为惊心动魄。
每次见到许戈辉,她总是睁着大眼睛,直直地冲我走来,直到鼻尖几乎贴住我的鼻尖,她才微微一笑:“狗日的,原来是你啊。”
我们俩见面总是亲切地称呼对方:“狗日的”。这个词本意不雅,可多年来早已被我们叫成了昵称,也就不觉得什么。倒是有一次,我在公司走廊里大着嗓门冲许戈辉喊:“狗日的,等等我!”碰巧那天有内地电视台的同行在参观凤凰,一行人看到我正要打招呼,却清清楚楚听到我嘴里的三个字,不由露出惊愕的神情。我这才意识到,我俩之间的称呼难登大雅大堂。
许戈辉打电话是一绝,说“喂”时声音低低的,非常轻柔,然后顿一顿,再缓缓地吐出三个字:“狗日的”,听上去就像是在叫“亲爱的”一样。
她是个慢性子,说话又轻声细语的,总给人娴静的错觉。其实,她骨子里是个假小子,我才是真正婉约的人呢。
她喜欢运动,迷上了滑雪,去了一趟亚布力,回来就跟我吹牛:“两千米的滑道啊,我一溜烟就从山顶滑下来了。”
“你可以啊!”我半信半疑。
“其实,是教练推了我一把,我想停也停不住了。”
我俩曾有过一段相濡以沫的同居时代。那时,我们刚到香港,人生地不熟,住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说来,我和许戈辉都是个性极强的人,偏偏我俩能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也是我们的缘分。
我们刚到凤凰卫视时,工作量都不大,人一闲就整天琢磨着该吃些什么。于是,我们相约去逛超市。我爱吃日式烤鳗鱼,她爱吃咸蛋蒸肉饼,正好这两种食品都有用保鲜膜包好的半成品,买回去只要微波炉一热就能吃。对于我们这种好吃不会做的人来说,是天大的帮助。最初的半年,把附近的小馆子都吃了一遍后,我们就顿顿在家鳗鱼加肉饼了。
有一天,许戈辉信誓旦旦地对我说:“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吃咸蛋蒸肉饼了,我劝你也别吃鳗鱼了,咱们去超市,开发些新的菜式。”
“那你自己去吧,我还是吃我的烤鳗鱼。”那一阵我天天疯狂地看影碟,窝在家里哪也不去,不像许戈辉,今天约文涛打球,明天又跑到澳门转一圈,生活得颇有情调。
“好吧,你等着。”
两个小时后,许戈辉大包小包地回来了。
“买了些什么?”我好奇地把每一样好东西都拿出来仔细瞧。在牛奶、冰激凌的下边,压着许戈辉大胆尝试的新菜谱:半打红心咸鸭蛋,一磅猪肉馅。
“走到楼下我才发现,这两样东西只能做成咸蛋蒸肉饼。”许戈辉一脸无可奈何。
名人励志小故事:金色的女人
年纪越长,越爱蔡琴。
蔡琴会唱歌,会带动气氛,会让人大笑,还不忌惮在电视上讲讲糗事。
有一次演唱会,蔡琴没有请任何嘉宾帮衬,中途换衣的时间都用表计算,惟恐让观众久等。最快的一次是30秒,从头到脚,一身簇新。她从更衣室急匆匆奔出,上楼梯,拐到光亮处,马上放慢脚步,深呼吸,慢启喉。
那是天籁之音,沉静不失轻盈,醇厚而又优雅。
又是一曲唱罢,蔡琴下到后台,服装师太着急,一用力,竟把她的礼服拉链拉坏。所有人都慌作一团,变色跳脚,只有蔡琴面不改色。她冷静地用手语请求对方尽快,并告诉自己,不能生气。生气有什么用呢?而且麦克风就拿在她的手上,任何怨怒都会被无数倍扩大,传送到舞台。
这时,《读你》的前奏已经响起,蔡琴不能再等,径直提着礼服、唱着歌冲向舞台。聚光灯罩定这个背后拉链还差一截的歌者,万千注视就在咫尺之遥。站定后,她缓缓地说:“我还要请一个人上台!”众人屏息。蔡琴正色大喊:“服装师!”
跌跌撞撞地上来个人,正是拿着针线盒的服装师。他蹲下身,帮蔡琴弄好后背处的拉链。蔡琴笑问:“采访一下,请问您现在心情如何?”服装师夸张皱眉:“我想去死……”
众人大笑,台下一片欢腾。
快乐就是这样简单——只需智慧,随时能把尴尬化成锦绣。
一路走来,蔡琴遭遇过多少尴尬?最狠的一次,是爱上一个不够爱自己的人。年轻女子爱得太过用力,闭目塞听,对方爱意渐消,去意已决,她亦浑然不觉。直到1995年离婚,世界忽然垮塌。前夫杨德昌留下一句:“十年感情,一片空白。”
很快,杨德昌就娶了出身名门的钢琴家彭铠立,生了两个孩子,对前一段无性婚姻来了次形而下的嘲讽。蔡琴败给了与自己不同类型的女人,媒体还要逼她给出说法。她几度哽咽、结舌,还是满怀至诚:“我不觉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
悲伤无处言说,反而会在舞台上问万千陌生人:“像我这样受过伤的女人,如果碰到一个对象,到底还要不要恋爱?”听众回了一个沸腾的“要”,她低头叹息:“可是我会怕。”
离婚三年,她未发一张唱片。不久,她竟又被诊出胸部生有肿瘤。或许生命将尽,她铺纸润笔,大发絮叨:“大耳环留给齐豫,那些手镯留给潘越云,书籍和大衣留给弟妹……”
四页遗书,满纸不舍。
直到检查报告出来,逃过一劫,蔡琴置之死地而后生,方觉生命之可贵。拿着朋友送的小瓶子,里面装满纸条,每张纸条上都写满了她的优点。低落时,失眠时,她展开一张纸条,默默念诵,鼓励自己:“我一定会站起来的!”
不爱,原来只是不爱。生活应当还有更多光彩。
爱情和青春渐行渐远,何妨打水卸妆,再次粉墨登场,继续其他的角色。于是,她成为一位越来越好的歌者,散发出恒久明亮的光芒。
2007年杨德昌病逝后,蔡琴写了一封公开信:“我感谢主在他生命结束前,是与他的最爱在一起。我深深地感谢上帝,让我与他轰轰烈烈地爱过……”
美的歌声,来自美的灵魂——受过伤,不粗暴,不仇恨,依旧感恩,依旧细致。正如她所说:“歌唱很快乐,光是念歌词打拍子不行——我干吗要把我的心变成一只鼓呢?最好的旋律勾兑起来的,应该是人最柔软的情感。”
如今每次上台,蔡琴必然自问三个问题:“你准备好了吗?你能从中得到快乐吗?你能将这种快乐呈现于舞台吗?”
在众多色彩里,蔡琴喜欢金色,灿烂明亮,充满新生的美感,如阳光被黑暗孕育,终于撕破一角而出。她亦成为金色的女人,照亮了自己的天空。
名人励志小故事:我最后的财富
他喜欢麦当娜、布兰妮、碧昂斯,并非就不是个文艺青年;他享受玩乐,并非就不上进;他思想前卫,并非就不保守;他追求唯美,并非就不朴素;他迷恋钢管舞的热度,并非就不是个传统温柔的好男人。他只是在用娱乐的态度去体验这个时代,却从未停下成长的脚步……
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往事中,苏有朋是曾经抑或始终的情感标签。少年成名,红遍大江南北,在随之而来的压力下迷失,放逐自我,再到经历低谷之后的涅槃,成就了俯首之后的坚韧挺拔……白衣胜雪的少年成为默默前进的男人,记忆开始,回忆终结。对于他的认识,总是停留在他的曾经,是不公平的。
还在青涩的岁月,他就带着让少男少女为之疯狂的“偶像”光环,小虎队给当年的我们带来日思夜想的迷恋之余,也完全改变了当时同样只有十几岁的苏有朋的人生。我们看到的那个在台上活力十足蹦蹦跳跳的小男孩,那个笑起来总是有几分秀美的面孔,几乎成了苏有朋一生都必须戴着的面具。彼时彼地,他确实是那样一个让人怜爱的“乖乖虎”,然而我们总期待美好的瞬间定格,热爱的镜头停留,因为这一份青春的纪念。
苏有朋这个名字的意义也许永远注解为“清纯美少年”,但却无人关心,如果不是成为歌手,他的志向是一个编曲家;如果不是被叫做“乖乖虎”,他也有着弱冠少年的叛逆不羁;如果不只是被要求唱《青苹果乐园》,他最爱的歌手其实是麦当娜和珍妮·杰克逊……苏有朋并不是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一夜成名的少年在模式化无法突破的逼仄空间里,渴望的是能自由飞翔的辽阔天空。
“其实很热爱小虎队,毕竟这是让我第一次全心投入的事业,而且有热爱的音乐和同伴……”做着自己最初喜爱的事业,还有那么多让他为之感动为之奋斗的歌迷,苏有朋在深爱和压力的矛盾下彷徨迷茫良久。盛极必衰,小虎队的成员们不可避免地单飞,福祸未知时,苏有朋需要的只是喘一口气,蛰伏,再一个人打起行囊飞向英伦大地。
和时光握手和解
看多了希望自己永葆青春的艺人,不能不欣赏苏有朋和时光握手和解的态度。“九年的偶像歌手身份渐渐离我而去的时候,当光环慢慢褪去之后,我觉得时光留下痕迹了,这是事实,我们都必须接受,于是正好有了《还珠格格》的出现,我就接受并尝试了电视剧的表演,如果没有这个尝试,也许后来的演艺圈就没有苏有朋了。”
顺势而为,是精通中国文化的苏有朋始终的态度,采访的从头至尾,他没有说过一句关于宏图大志的展望的话,也没有太多斩钉截铁的绝对性表达。“拍偶像剧这个问题,真的被问了很多次,这是一个当时的过程,我踏入演艺圈的一个阶段,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好,学好其中的东西。”
“后来就厌倦了吧?”小心翼翼地问出这个问题,他倒也并未着急否认。“过程确实非常重复,不断地塑造很类似的角色,情节也很相似,到了后来几乎就能猜出后面会发生什么,很套路化。然后慢慢地就觉得不享受这个过程了,很想要新的创造,开发新的表演形式,这时候,我就想又是一个时间阶段了,于是就开始尝试电影和戏剧,电影比起电视剧,又是一种艺术,不那么超现实的煽情,也不那么速食化,细节中的有趣让我很着迷。”
从“乖乖虎”到“五阿哥”,再到银幕上的未知形象。“未来?未来我想有好的机会我也会去尝试,很多时候要随缘。我想这就是人生不同的阶段,和年龄有关,和经历有关。”对于苏有朋而言,每一段时光都有着它的主题,会赋予生活和事业不同的机会和可能性。经历过事业的巅峰和低谷,起起落落20年的他,早已经学会和时光握手和解,把握生活带来的每一个机会,享受每一种不同的状态。“现在就想多拍电影,因为这个阶段,我才刚起步。”
“还会唱歌吗?”一直对传闻中“小虎队20年演唱会”因为苏有朋的原因流产的消息心存疑问。对苏有朋来说,小虎队的过往便是这般藏于内心深处的记忆:“我想我会用我独特的方式怀念和纪念的,就像曾经的初恋,通常是最美的,在人生阶段中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的。小虎队的回忆,是身上的烙印,没有特别纪念,也不需要,因为根本无法抹掉。”时光留下痕迹,苏有朋说他要做的是接受,这是一个事实,因为深深的爱,于是将怀念隐藏在淡然中,不打扰过去,不惊动回忆。
爱别人去,施比受有福
闪光灯背后的苏有朋,其实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个身份——慈善家。深受佛家思想影响的他,一直坚持做慈善事业,然而和大部分的艺人不同,他选择了无声给予。
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有所“苏有朋希望小学”,他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任的“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爱心大使,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不仅率先捐款,还亲自购买物资送到灾民安置点……谈及这些事,他也只是淡淡应合,全无自得之色。
“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有助人的快乐,其实给予,幸运的是自己,感觉幸福的也是自己。每个人只要过得好一点了,就会有一个声音:爱别人去。这是天生的,我觉得你也有,他也有,而且你对别人好了,试试看,你会觉得自己在那个过程中很快乐的。”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小学落成开幕那天,他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夹道欢迎。学校校长更是眼含热泪地对他说:“谢谢你,我们会永远记得你。”在那一刹那,他坦言自己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施比受有福,人生跌宕起伏之后,趁自己还有影响力时做一点事情,对这个男人来说,也许已经比光环更为诱人。慈善不需要倾家荡产,更无须张灯结彩,“爱别人去”,从自己身边,就够了。
生活就是一个平衡
30岁之前的苏有朋,也是个对工作要求很高的人,时至今日,看他对一个发型反复修改两小时的架势,就知道当年一定更甚。“处女座的人嘛,要求很完美,常常把自己搞得压力很大,在小虎队解散后的压力下,我去了英国,就是想在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找回一些东西。”
放逐自己的岁月里,旅行和佛教开启了全新的精神世界。“读读佛经,佛家会告诉你如何看到自己的本性,教授你一个如何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四处走走,看到各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各种文化的沿承,就会让心变得很宽很大,就会慢慢明白,一切最重要的是随缘。”
现在的苏有朋,再也不觉得工作的意义只是赚钱,再也不会对结果希冀过多。“你问我什么时候休息,其实我现在就想休息,如果接下去的工作和我的旅行发生了冲突,例如我的小岛梦,那么除非工作特别重要,否则我就一定要飞去那个小岛晒太阳。”
“我觉得自从过了30岁,我就学会了放缓过去一丝不苟的态度,用相对宽容、幽默的心态去看问题,我觉得可以尽人事听天命,不会再那么纠结,每一种存在都有它的价值,不同观点也有不同的获得。你觉得随缘有一点消极?其实不会,我说的是一种优雅从容的态度,尽一切努力,但是不要强求什么。生活是一个天平嘛!”从小虎队时期的高度曝光,到隐匿英伦的蛰伏期,都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如今的他,更想要的是平衡,是工作和生活并驾齐驱,是快乐和收获同在,是不要太多只要适合的获得,是小岛旅行的晒太阳比一个无关紧要的出镜更自得其乐。出道20年的高低起落,平衡二字才是最后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