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

2017-03-16

屠呦呦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同时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内地科学家。

她的研究:

从中医文献获得灵感

此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什么呢?诺贝尔委员会称,屠呦呦等三位获奖者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屠呦呦发展的疗法,是指她在研制提取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而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是抗击疟疾的最有力的植物提取物。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

从中草药中寻找抗疟成分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想法,但屠呦呦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正值中国的“文革”,很多老资格的科学家都被打倒,这项科学任务就由更年轻的一代科学家承担了下来。

说到屠呦呦的研究,还有一段故事。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疟东南亚,疫情难以控制。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交战中的美越两军深受疟疾之害,减员严重,是否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影响战争局势的关键因素。美国投入巨额资金,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但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越南则求助于中国。

1967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一个旨在援外的紧急项目启动了。因为启动日期是5月23日,项目的代号被定为“五二三项目”,这是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有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与,屠呦呦就是其中一位。屠呦呦决定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开始,也四处走访老中医,她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

在各种版本的报道中,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灵感为古代文献《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段文字。然而,真正的实验过程却是繁冗和复杂的。

屠呦呦在2009年出版的专著中曾经提到,她当时做了一系列实验,包括尝试水煎浸膏、95%乙醇浸膏等方法。然而,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最终,屠呦呦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在经历过190次失败之后,她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新药研发:

她在自己身上做试验

新药的研发过程跟发现青蒿素一样都是一波三折。从黑色胶状的青蒿乙醚提取物中,屠呦呦的研究小组获得了他们起名为“青蒿素Ⅱ”的白色的针状结晶。这种结晶在临床前的动物毒性实验中表现出了对实验动物明显的心脏毒性。是否执行原方针,尽快拿到现场进行临床试用观察?当时大家决定先由3位科技人员进行“探路试服”,由屠呦呦带头共3人,经领导审批,住进了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

探路试服显示,青蒿素Ⅱ没有毒性,但后来在临床上的表现却不那么令人满意——“效果不好,又出现了较明显心脏毒副作用”。最终,由云南药物研究所用汽油从当地的青蒿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主持的临床试验中展示了极好的抗疟疗效。

1977年,为了赶在国外发表的前面,表明青蒿素为中国人发明,由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在《科学通报》上首次发表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非院士科学家获诺奖屠呦呦创下六大纪录

屠呦呦1930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为药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她从未获得院士头衔。

“屠呦呦获诺奖打破了几个中国纪录:中国大陆第一个获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的科学家、女科学家、土生土长未出国不会英语的科学家、未获院士的科学家、研究工作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科学家、中医科学家。”5日傍晚,在获悉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委副主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钮文异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内分享了以上文字。

钮文异表示:“咱们国家土生土长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是第一个,这证明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个意义特别重大。”(中青)

专访青蒿素临床研究主持人李国桥:

青蒿素是集体发明屠呦呦是发明第一人

李国桥教授于1974年首先证实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的速效低毒作用,先后研制了5个青蒿素类复方,是我国青蒿素类药临床研究主持人。

李国桥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虽然青蒿素在我国是一个集体发明,但是屠呦呦教授却是青蒿素发明第一人,这一成就在国内也是被认可的。

2011年,屠呦呦先获得了有“诺贝尔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震动学界。李国桥说,他也填写了拉斯克奖的评审资料,表格最后一栏是你认为相同的研究领域中,谁应该获得此奖?“我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屠呦呦、罗泽渊。因为没有屠呦呦的工作,就没有我们接下来的研究。”

李国桥教授说,西方世界对于青蒿素的承认晚了20年,屠呦呦教授在发现青蒿素后40年才获得拉斯克奖,也算是一种迟到的认可。屠呦呦教授很低调,她甚至不是中科院院士,但李国桥教授认为:“在国外很重视发现奖,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她的功绩。”

医药界盼提升中医药地位

寻找中药领域下个“青蒿素”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国粹,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世代传承、验证,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中医药的国际化道路上,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

然而,目前中药却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广药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希望这次屠呦呦获奖,能引起各级政府对中医药的高度重视。据悉,现在已经有很多外资药企十分看重中药,并已经开展研发,在中药领域寻找下一个青蒿素。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