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的教师论文

2017-06-1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对幼儿必须进行社会性教育。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本就存在着这种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幼儿社会教育的教师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幼儿社会教育的教师论文篇一

浅谈对于幼儿的社会性教育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对幼儿必须进行社会性教育。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本就存在着这种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作为幼教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

关键词:幼儿 社会性 教育

人之所以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总是在工作、生活、学习中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从人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了这种社会属性,使他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里。幼儿时期是人一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来会生活在一个开放、瞬息万变、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里,这不仅要求他们应具有雄厚的知识结构、人格品质,而且更需要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而长期的幼教工作,太多注重幼儿保教方面,往往忽视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

未来教育的基础就是幼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必须进行社会性教育,幼儿进行社会性学习的内容就是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因此,幼儿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要在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要友好相处,要学会看待自己,尊重他人;在和成的人相处中,要让幼儿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发展自信和自尊,能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本就存在着这种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作为幼教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指南》明确指出: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社会环境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在家里往往以自己为中心,表现得唯我独尊、自私固执,只为自己的愉悦体验,很少想到别人的不同感受。所以,教师往往会把“行为习惯和规则”作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第一堂课。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师可通过言语指导和动作示范,教给幼儿简单的一些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并且要讲给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让幼儿明白,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应该怎样做等。教师要让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实践运用,在社会环境中获得各种感受,并把由此产生的观念、认识、情感转变为行动。

二、让幼儿适应集体性生活

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而是生活在集体关系中。幼儿社会交际圈狭小,经常独自玩耍,特别是初入园的幼儿,没有集体观念和集体生活的能力。他们往往表现得孤单、害怕、不合群,教师可以找来熟悉的小朋友,或者让大班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让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园里各种活动的乐趣。玩具、图书是幼儿的好伙伴,也是用于交往的一种工具。《指南》建议,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我们可以让幼儿从自家带来最喜欢的玩具,互相交换、互相学习,交流合作中共同游戏。《指南》还建议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幼儿喜欢拼贴画这一特点,设计了“建设我们的家园”这一活动。我首先在黑板上贴好一幅大背景图,然后发给小朋友纸片、剪刀、胶水等工具,让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器材画在纸上,也可以帖上绿树红花装扮乐园,剪出来贴在黑板上,如果画不出来,同桌、教师可以帮忙。幼儿接到任务,立刻跃跃欲试,兴奋异常。有的贴上了滑梯、小船、飞机、健身摇等;有的贴上了结满果实的苹果树,正在盛开的鲜花。通过大家的拼贴,乐园变得丰富多彩,非常漂亮。最后,我做了肯定和表扬后,明确指出,正是小朋友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协作、遵守纪律,才建设起了这样美丽的乐园。

而对于胆子小,不习惯集体生活的小朋友,要多鼓励,给他们以锻炼的机会,比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在上课时,教师有意指名他发言,并让全班小朋友鼓掌,给他勇气;可以设置情境,让他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等。这一教育活动,看似是针对幼儿个体教育,但对其他幼儿定会形成积极影响。

三、教师认真处理幼儿矛盾

《指南》指出,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幼儿最喜欢的就是游戏,游戏能使他们保持心情愉快,思维活跃,能够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而幼儿在游戏活动时,难免和小伙伴们会发生矛盾,也会把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出来。教师正是要利用这些生活事件、矛盾纠纷来进行社会性教育。我们在教学中,最常碰到的就是一位小朋友抢了另一位小朋友的玩具,被抢的小朋友会哭着向教师告状。在处理这样的事时,一般教师都是采用常规教育方法,把抢了玩具的小朋友叫到跟前,对他严肃批评说讲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要他把玩具还给小朋友,并向他道歉;对于“受害者”则采取安慰的办法,如给他一个玩具,以平息眼前的冲突。结果抢了玩具的小朋友只得照办,但没过多久,同样的事情又会重复发生。分析原因,是因为我们用简单的批评和教育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用“是非对错”来衡量和判断幼儿。我们应先该问清楚幼儿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既然自己特别需要和得到,那别的小朋友呢?是不是和你有一样的感受呢?别的小朋友应不应该得到呢?然后让他思考,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办才能使别的小朋友接受你的得到呢?”这咱循循善诱,由里向外的教育方法,会使幼儿从“利己”行为的基础上,形成更好的“利他”行为。

四、教师给幼儿做好表率

教师道德职业的核心之一就是以身作则,尤其对于刚进入社会环境中正在成长的幼儿更是如此。幼儿刚进入学习阶段,面对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老师就是唯一的标准,我们常常听到幼儿用老师的讲过话要求家长,用老师的行为去衡量周围的人,所以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当好幼儿心中的标尺。其次,幼儿模仿力强,最喜欢模仿老师讲课、教育小朋友,有时会把这些言行带到家庭中、社会中去。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的行为。所以《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他们的可塑料性和模仿力最好,教师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同时建议,教师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如: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等。因此,教师的自身的行为,就对幼儿最好的社会性教育。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幼儿社会教育的教师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