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爱的孩子,原谅我不能陪你长大》心得感悟

2017-03-14

《亲爱的孩子,原谅我不能陪你长大》书中描述,面对死亡,安琪有那么多那么多放不下的事。可她没有悲伤,也没有放弃。她每天努力地教自己的丈夫,教会他做那些该为孩子们做的事,然后她才安心地笑着走完余下的人生。这是我读《亲爱的孩子,原谅我不能陪你长大》之后的心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一二少寡,三四恰恰,五六足以,莫过七八,九十起乱,逾十倾轧。”这段用来阐述古时候权贵人家继承人多了,就为了家产启衅的形容,置换到了现代的普通人家庭,倒也不是不适用的。只不过,和那时候孩子多了各有心思不同,现在的普通人家庭孩子多了要愁,真就单纯愁的是,... ...到底该怎么才能把那么多的孩子拉拔大的问题了。不说别的,像是书里的一家八个孩,就算是有了家用电器的帮忙,但是不说学费的问题,衣食住行生活学习玩乐生病等等,桩桩件件的哪样不是要人花钱的?是要人费心操持的?

其实最近类似这样形式的书并不鲜见,败自然环境极具恶化所赐,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有成为常见病的趋势。不少在病痛折磨下已然确定自己时日无多的父母,面对着自己注定无法亲眼看到长大成人的孩子,总会想着通过文字或影像的记录给自己还懵懂的稚嫩孩子留下点什么。希望即使他们长大后已经记不得爸爸妈妈的模样,但还是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如何的深爱着他们的。而拜网络的联通,和出版业的发达,让这些本该是很私密的东西,最后被整理出版成为大众读物。该书也不例外。

不过,就像是所有可能具有传世价值的文学作品一样,该书也或多或少的在文中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相较于该书的文学性,我倒是更感兴趣这部分的内容。像是该书中所出现过的,普通英国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时代变迁下的煤矿社区,还有与之相关的英国的医疗制度啥的。这些都是潜藏在浅显的文字背后,值得人探究深思的细节琐碎。好比说,以书中的丈夫米尔因病不得不提前退休遭遇来看,别看电视、网络上西方诸国各种科技昌明的,但就算是英国这样发达国家的矿工,依旧无法避免的会因为长年累月的矿下劳作逐渐被矿尘侵蚀了身体,甚至于不可逆转的损害了肺部器官(米尔的父亲也是因此而早早亡故的)。

只是就个人来看,相较于该书中的妻子安吉,我还是更欣赏那本《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中的母亲。因为,虽然是同样的坚强,但是后者一直都在告诉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无法渡过的,一个人也要坚强的走下去,要靠自己才对。当然,就本书中妻子安吉的做法来看,也是自有其道理的。首先,她更加相信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的感情,相信他是可以依靠的,足以将几个孩子托付给他;其次,社会环境不同,文化的差异,令她更想要保护自己幼嫩的孩子,而不是督促孩子过早的承担起,本不应该属于孩子的责任来。或许后者只是身为一个母亲的单纯祈愿,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在有可能选择的前提下,做孩子的时间能更长一些,在还能够单纯的时候,继续单纯的生活下去。

【... ...每一个人都在哭,他们的肩膀抖动着,我听到他们痛苦的啜泣声。他们给我让路,我一步步走近房门,我看到了我的儿子们,他们全都在那里,抱在一起。尼斯在搜寻我的身影,他面目浮肿,脸上布满了泪痕。“我想她在等你,”我们抱在一起时,他对着我的耳朵小声说,“等着你离开,这样你才不用看着她离开,爸爸。”】该书语言朴实真挚,令人读来不觉潸然泪下。其实,如果略过后面那些满是伤痛与死亡的部分,单看前面与之无关的内容的话,有些片段还是给人感觉很是温情的。只是从夫妻二人的接连生病开始,尤其是后面妻子安吉的被切除的癌症再次复发,丈夫米尔只能眼睁睁的眼看着自己的妻子饱受病痛的折磨,数着日子一天天的等待死亡的降临。实在是描写的太真实了,让人看得简直是心底发凉。反正,喜欢煽情的这口的,不妨买来一看。

看书名还以为是做母亲的写给自己孩子的,但书中虽不乏父母对孩子的忧虑与怜爱,真正的主线却还是夫妻二人间彼此间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就像是《圣经》里的夏娃是亚当的肋骨一样,妻子安吉也是丈夫米尔灵魂的一部分!和我看了简介后认为的不同,该书中并没有许多作者妻子安吉给丈夫上育儿教程的详细记述,更多的倒像是这位丈夫米尔的视角用来回忆的自传体。从他们从14岁开始的初恋写起,到他的妻子离世后的两年多后戛然而止,虽然主要是在写夫妻二人婚后是怎样相伴着走过这些年的,但很大篇幅都是在对妻子安吉在病痛的折磨下依旧那么坚强那么美好,和他对自己的妻子安吉的感情多么深厚多么在乎她,以至于久久不能从她离去的事实中挣脱出来之类的布拉布拉,好吧,幸好还有孩子!

不管怎么说,虽然第一人视角不变,但是时而第三人称,时而第一人称的,感觉实在是有些乱了。再有就是,在看了该书的简介之后我就有些不大能够理解了,话说家里一堆的小孩,彼此间的年纪还差得不小了,怎么作者的妻子宁可想法设法的去教不开窍的丈夫要怎样照顾小孩,也不肯在时间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尽量教会自己的孩子们学会怎样照顾好自己,用大的带小的的方式,让大孩子帮着带大小孩子呢?我们父母的那辈儿不就是这么干的喽~大人天天出去工作,家里的小孩一概放养,都是年纪大的哥哥姐姐们带着弟弟妹妹的,他家咋就不行了呢?

直到看完了《亲爱的孩子,原谅我不能陪你长大》才明白,这其中固然有妻子担心因提前退休的丈夫,又失去挚爱的妻子,在无所事事的不知生活该如何继续的情况下,想要给他找点事儿的考量;更重要的,还是他家那两个最大的孩子都已经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搬出去和女朋友一起住了(大儿子甚至已经为人父了)。而他家的八个孩子中,只有最后的两胎(一胎双胞胎,一胎一个的)才有了两个女孩,其余的都是不开窍的男孩,是要等着别人照顾的。就算是夫妻双方的兄弟姊妹不少,但总归是“救急不救穷”,——别人看在你死了妻子份上,是会多多帮衬你一下,但日子想要继续过下去,总归还是要靠自己。

PS.在某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这些已逝者对我们不只是一时快感的娱乐?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式,让这些人被我们以窥视工具纪念与记得的同时。不会被消费与贬低。”感觉这话也对也不对。事实上,如果没有看过这本丈夫卖悲剧的书,我们只是看到了某个报道上的只言片语,是会对这位妻子深感敬慕的,但是看了这本书后,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感情就淡化了许多。将本来该是道德范畴上的观感,降格到了实际的对书好坏的评估上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只是如果没有消费,也就没有获利,那么这位生活艰辛的父亲,又该如何抚养那那几个还未成年的孩子,该怎样让自己的孩子们不在穷困的窘境下长大,这都是个未知数~

《亲爱的孩子,原谅我不能陪你长大》编辑推荐

《亲爱的小孩,原谅我不能陪你长大》

每天早上,我都会给七岁的女儿搭配好衣服,等她洗漱完毕,再给她梳个漂亮的发型。每天晚上,我挤在她的床上,给她讲睡前故事,跟她聊心事聊秘密,给她晚安吻,看她进入梦乡。我们说这是女孩子和女孩子之间的事儿,我们说这是妈妈专属的特权。我每天按时下班,我尽量不出差,我想给我的小女孩我能给的所有陪伴。只是,我从来不敢想,若是有天我不在了,她会怎么样?

看《爸爸去哪儿》的时候,大家都会心大笑。原来明星们也会这么笨拙,谁家里又没有这么一个笨手笨脚的爸爸呢?他分不清盐和糖,他找不到女儿的袜子,他可以在夏天给孩子穿上棉衣。那些妈妈看来自然而然的事情,到了爸爸手里就比登天还难。笑着笑着,眼里就会有泪,若是有天我不在了,爸爸会怎么样?

所以看到《亲爱的孩子,原谅我不能陪你长大》这本书的介绍时,顿时就被吸引了。安琪知道自己已经不久于世,安琪有八个孩子和一个不问家事的丈夫。面对死亡,安琪有那么多那么多放不下的事。可她没有悲伤,也没有放弃。她每天努力地教自己的丈夫,教会他做那些该为孩子们做的事,然后她才安心地笑着走完余下的人生。

安琪的丈夫和孩子们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在安琪离开后,米尔抚养孩子们健康成长,他们继续快乐地生活。我想,这也是每个妈妈都有的期望。这也是书名里没有说完的话:亲爱的小孩,原谅我不能陪你长大,但我不在的日子,你也要快乐。

《亲爱的孩子,原谅我不能陪你长大》内容推荐

《亲爱的小孩,原谅我不能陪你长大》

安吉曾经以为,她与米尔的爱情,可以从青春直至白首。只是无常的命运却不肯善待那些想要好好相爱的人。

1993年,已有三个孩子的安吉罹患乳腺癌,幸运的是术后病情得到了遏制。生活继续,他们又生了三个孩子。接着是2004年,米尔突发脑梗,复原后失去了嗅觉。更要命的是长年井下工作,使他的肺功能失去了50%,他只能就此退休。2007年,已是八个孩子的母亲的安吉癌症复发。这次复发是致命的,安吉选择了勇敢面对。在努力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最后时光同时,她唯一抛不下的,是自己走后,丈夫与八个孩子将怎样继续生活——而且是快乐的生活。

抚养八个孩子,对任何一对夫妇来说都不容易;而没有母亲,仅靠父亲一人陪伴他们,更是一桩艰巨的壮举。然而,这正是安吉希望米尔做到的事。因此,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安吉编写了一系列“教程”来指导米尔未来的生活,她教他如何做她特制的咖喱鸡肉,如何舒缓孩子们的疼痛,如何挑选适合他们的衣服,如何做到她不假思索便可以为他们做出的所有小事。

安吉留给米尔和孩子们的不只是种种技能,更是爱,是勇气,是在没有她陪伴的漫长岁月里,继续生活下去的缕缕阳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