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高校教师道德建设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 重要性 着眼点 建设途径
论文摘 要: 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素质。文章分析了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着眼点,提出了应该从教师自身素质、高校领导管理等方面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指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综合,也指那些与之相应的行为、活动。道德表现为“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1]教师道德是指教职工在所从事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它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作用,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关系到教育和教学的质量,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教师师德的根本标志,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高校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神圣职责。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民族的兴盛,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而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效,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道德水平。教师的事业是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完善,使人进步的崇高事业。教师要教育人、改造人、完善人,首先要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18世纪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曾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2]努力培养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从事教书育人这一崇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强调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从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高校高质量教育和教学的一个基本条件。广大教师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教师道德建设是关键。
二、高校教师道德建设的着眼点
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赋予了高校教师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强化了经济问题的社会地位,谋利成为既合法又热门的时尚。然而,这对高校教师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一是敬业精神不强。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部分教师物欲膨胀,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于第二职业,把本职工作仅视为一种谋生的渠道;在教学上,有的教师无心钻研业务,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在科研上,为了评职称,学术浮躁,急功近利,为出“成果”而忽视教学。二是育人意识淡薄。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只顾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有的教师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不尽“传道”、“解惑”的责任;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深入学生、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三是表率作用欠佳。有的教师重言教轻身教,不能身体力行;有的教师把个人的成见、怨气、情绪带进课堂,任意发泄,不考虑对学生的导向和后果;有的教师热衷于讲实惠,收受学生的“心意”、“礼品”;有的少数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缺乏自尊、自重和自爱精神。[3]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的道德建设要与时俱进,进行调整。
1.要适应社会重大变革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人们面临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负面影响。面对中西文化的撞击,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也受到冲击。高等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受社会重大变革和大环境变化的影响,教师头脑中的传统伦理道德必定相应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要求对体现社会变革的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调整,以使其适应这些变化。
2.要适应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也将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育全球化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师德也将受到境外价值观的冲击,境外相对主义价值观、实用主义价值观和自由化思想等消极价值观对师德会产生不良影响。在这种大趋势下,我国高校教师道德建设应该适应教育全球化的趋势,深刻认识到这些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
3.要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我国高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对师德有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道德水平、道德行为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影响更深、更广、更远。江泽民同志把道德建设作为治国方略,提出“以德治国”思想。中共中央2001年10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增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这些都为师德建设注入了活力。[4]
4.要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