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励志对联精选

2017-02-16

在中华五千年浩瀚文化中,流传着许多古人经典的对联,激励着世代人发奋图强。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人励志对联,希望大家喜欢。

古人励志对联之读书声与天下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明代学者、东林党首领之一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所题联语。在中国楹联史上,这是一幅最著名的楹联之一。

无锡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作者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学者称泾阳先生,明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后因违帝意,削籍归里。与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学者闻风响附,形成集团,被称为东林党。后来东林党被昏庸的政府镇压下去,顾宪成也因此死难。顾有《顾端文公集》传世。

这副楹联以对读书致用的期望以及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切而被广泛传诵。上联的风声和雨声既表示自然界中的风雨,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生动地描绘了当年东林党人在那风雨交加、国难深重的时代,坚持读书治学的情景,也表现了作者对于学子们学好知识以经世致用的期望。下联中“家”、“国”、“天下”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作为读书人所具有的强烈的责任感,也明确地指出了他们的学习态度——既要认真读书,还得关心时事,表达了东林党人心忧天下、关心国事的思想。联语朴素无华,平中见奇。全联将“声”和“事”有规律地五次重复相对,弥补了“读书”对“天下”的不工整;以“入耳”对“关心”,则工巧异常。此联属于一字反复,上下联节奏点均平仄相对,无懈可击,别具匠心,因而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联。

后来,有许多仿照此联而作者,比如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古人励志对联之攻心审势垂名联:

在四川成都南郊武侯祠正殿挂着一幅著名的楹联,原文如下: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语上款题“光绪二十八(1902)年冬十一月上旬之吉”,下款署“权四川盐茶使者剑川赵藩敬撰”。

作者赵藩(1851—1927),云南剑川县向湖村人,白族,清末民初云南著名学者、诗人。曾任四川盐茶使,因同情同盟会而遭贬,任永宁道地方官,后被解职赋闲。1911年10月参加辛亥革命,被举荐为众议院议员。1913年,赵藩入京主持袁世凯操纵的临时议会。后辞职离京,出走上海,支持蔡锷领导的护国讨袁运动。曾作为云南军政府代表,出任孙中山领导的护法军政府七总裁之一兼交通部长。1920年下半年,赵藩协调滇军听从孙中山的命令,打败了桂系军阀。之后辞职回乡,任云南省图书馆馆长,晚年悉心编篡《云南丛书》,对云南文史资料的整理保护功不可没。(图三十七)

该联内容非常值得称道。上联借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云南的历史故事来说明“攻心为上”的道理,下联同样用诸葛亮的一则典故来说明“审时度势”、采取相宜措施的重要性。三国时,诸葛亮治蜀,刑罚严峻,老百姓时有怨言。下属也有不同意见,问及诸葛亮,诸葛亮说:“刘璋统治西川时,法律松弛,老百姓对法制掉以轻心。现在我来治蜀,必须改变这一局面。”联语的意思是:在处理军政事务中,若能采取攻心战术,以德义服人,那么,怀有二心、疑心的对立面便会自然消除,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纯凭借武力、爱好打仗;如果不能审时度势,把握事实真相,那么,政令无论是宽还是严,都会因与实际不符而导致失败,后来治理蜀地的人对此要深深的思考。

清末岑春煊、刘炳章先后任四川总督,其一宽一严、尽失其度,终至失误的教训。尤其是岑春煊曾用武力镇压川民参加的义和团起义。赵藩为岑春煊老师,又是岑的部下,赵藩曾极力劝戒岑为政宜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不要滥用杀伐,应以攻心为上,以德怀民。相传一年冬天,赵藩得知岑春煊要来视察武侯祠,就连夜赶写制作了这副对联悬挂在正殿大门上。该联借托诸葛亮的治蜀之道,一语双关,明写诸葛亮治蜀之功,暗示岑治蜀之过,针贬时政,颇有余味。据说岑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