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放开二胎

2017-03-16

相关话题

导读: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2013年8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消息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日前决定开始实施“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并适时出台完善生育政策调整方案,这一提法再度引发公众关注。不过,200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二胎政策草案提出时表示,这里所说的生育政策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计划生育政策,更不能认为是可以生二胎或者“单独二胎”。放开二胎是指近期生育政策的调整方案应该是在全国分步实施放开“二胎”。第一步,在城市地区和严格执行一胎政策的农村地区即刻放开二胎;第二步,2015年,在实行“一胎半”(即有的地区第一胎为女孩的夫妇可以生二胎)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已经处于低于更替水平的惯性低速增长,人口增长不久之后就会走向衰退。继续以生存资源有限、人口对环境有压力为由限制生育站不住脚。

7月10日,国家卫计委通报了我国人口和计生工作的情况。而在全面放开二孩方面,卫计委首次透露,目前正在抓紧制定相关规定。公开报道显示,这是近半年来卫计委官员第6次回应“全面二胎”问题。此前表态多为“全面二胎没有时间表”,而这一最新的回应则被普遍认为释放出积极信号。

根据卫计委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可以说,“单独二孩”在现实层面严重遇冷。它至少说明对于人口的增长,决策层面一直保持着过高的判断。

从历史经验来看,计生部门一向高估人口数据。比如,“十五”期间,计生委规划的人口增长为6257万人,比实际增长的4013万人高出55.9%;在“十一五”期间,规划的人口增量为5244万人,比实际增长的3418万人高出53.4%。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年生育率仅有1.22,但却被调高到1.8,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核实,当年的生育率不到1.4。

事实上,中国人口政策在几十年前就被夸大的人口数据所误导。比如,1980年2月,新华社公布了“中国人口百年预测报告”,该报告称,如果1979年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中国的人口到2000年将达到14亿,2050年将达到40亿。这一消息的发布,引起极大震动。正是在这种离谱的“人口恐吓”下,一胎政策才得以启动。

再以至今还有影响力的2006年底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为例。在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节中,有这样的判断,“今后十几年,人口惯性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1000万人”。但事实上,从那时至今,我国每年人口的净增长连700万都不到,显然,这种过高的误判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人口决策。

中国的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已超过20年。实际上,在上世纪80、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我们已经错过了开放二胎的时机,要说紧迫性说破天也不为过。因为人口形势严峻,所以,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全面放开二胎后出生人数的短暂反弹,而是生育旺盛期的女性数量的急剧萎缩,导致几年后新生儿数量再现1990年代那样的雪崩,起不到调整人口结构的作用。因此,应趁着生育旺盛期女性数量还未开始锐减,放开乃至鼓励生育。

关于放开二胎乃至放开生育,有一种担忧在于,中国的资源和环境的承载量有限。我国1980年以来的生育政策,是以马尔萨斯人口论为基础的,它把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当作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看待。不过从过往历史看,人类人口突破资源环境极限的假说从未得到验证。

我们必须清楚,第一,人口因素是影响资源环境问题的因素,但不是主因。主因是一国一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制度法规以及观念等因素;第二,许多资源环境系统是开放的,其人口承载力是变化的、相对的,所谓不控制人口就逼近资源环境承载力极限是个伪命题;第三,人口不会无限增长下去。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已经处于低于更替水平的惯性低速增长,人口增长不久之后就会走向衰退。继续以生存资源有限、人口对环境有压力为由限制生育站不住脚。

所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可以不动摇,但要与时俱进,重新思考一下这个基本国策的任务和目标,根据当下的人口形势,变控制人口数量的计生政策为全面开放二胎、鼓励生育、调整结构的计生政策,并着手制定各项有利于生育水平回升的政策。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