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调查报告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创业调查报告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农村创业调查报告:创业调查
资金不足是创业首要障碍
日前,共青团咸阳市委针对282名返乡农村青年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反映了如今返乡创业的一些问题。
创业项目:89%选择劳动密集型行业
2015年,李佳泉的公司因资金问题陷入困境,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泾阳县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李佳泉因此顺利拿到了200万元贷款,“这笔钱一下子把公司盘活了,让所有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李佳泉说,对于很多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政府提供的扶持政策带来的便利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便利如果让创业者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将会是一个极其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很多人或许根本熬不到那个时候。
据共青团咸阳市委此前针对282名返乡农村青年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其中89%返乡农村青年来自咸阳市下属县城的农村,而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建筑运输、餐饮服务和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又缺少外部扶持,创业中存在诸多障碍。
目前返乡创业的农村青年除了自身的创业需求外,还有一部分人是迫于谋生需要,而这个比重在受访者中占比约为三分之一。77.8%的农民工在返乡创业时会选择和农业相关的产业,其中养殖业占比46.4%,农产品加工10.4%,农资经销9.2%,另有5.2%打算从事观光农业。这项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村青年返乡后在创业过程中面临项目选择时,具备一定局限性。
惠农政策:农业税减免最受欢迎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受访者面对政府惠农政策,有34.4%认为是农业税减免最受欢迎,另有34%更为看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6%对粮食直补、化肥补贴、农机具补贴政策表示青睐。对于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17%的调查对象认为力度很大,推动了农村发展,33%认为力度较大,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相应帮助,37.6%认为力度一般,需要进一步加强;10.3%认为力度太小,没有多大作用。
这些返乡农村青年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资金不足、缺乏社会关系、缺乏销售渠道、经验和相关技能不足、创业信心不足、没有好的创业项目以及不了解国家政策等多个方面。他们当中有222人提到资金不足是创业最大的障碍,其余因素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经验及相关技能、社会关系、创业信心、项目选择、销售渠道、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
尽管困难重重,但返乡创业仍然给这些农村青年及他们的家庭收入情况带来了巨大变化。据对这282名受访者中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他们返乡创业以来,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从6.2%上升到55.3%。
专家建议
政府服务应“软硬结合”
针对农村青年在返乡创业中所面临的各项困难及问题,咸阳市人社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人社局已分级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筛选公布了涉及餐饮、贸易、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及农业渔牧等行业的创业项目3095个,供有创业意愿的返乡青年选择,“鉴于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我们也免费为返乡青年提供相关培训,其中包括就业和创业两个部分。”
农村创业调查报告:重庆市农村青年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当前,农民创业既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又是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农村青年是创业农民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是农民创业的主力军。培育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提升农村青年的创业能力,对于带动整个农民群体投身创业实践,推动农民创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重庆市委围绕重庆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建设,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在重庆市开展了农村青年创业情况调查研究工作,形成了此篇调研报告。
一、重庆市市农村青年创业基本情况
(一)个体特征与创业情况。 1、性别与创业。从调查样本的情况来看,男性青年占到了76.4%,女性青年占到了23.6%,男性青年创业者高于女性青年创业者52.8%。可以看出,农村男性青年从事创业活动的程度明显高于女性青年。这主要是农村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影响较深,农村青年创业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2、年龄与创业。本次调查适龄人群为18—40岁的农村青年。在农村创业青年群体中,70后群体(31—40周岁)中创业人数最多、80后群体(21—30周岁)次之、90后群体(18—20周岁)最少,分别占到总数的67.2%、30.6%和2.2%。根据统计可知,当前农村青年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 25—40 岁年龄段之间,占到总数的83.7%。究其原因,这部分青年是农民中的主体,往往也是家庭的主要劳动者,他们年轻力壮,又拥有一定的生产经营经验、社会关系和原始资本,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创业胆量和一定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 3、学历与创业。调查问卷上设计了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技校、职高等)、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等6个学历层次。在农村创业青年中,由高到低分别为高中学历(含中专、技校、职高等)的占40.6%,初中学历的占29.3%,大专学历为18.2%、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8.7%,本科学历为3.2%,没有研究生学历。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知,农村青年创业群体主要集中在初、高中两个文化层次。这充分说明,在重庆市广大农村,留在农村的高学历青年很少,高、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是农民家庭的主要劳动者,同样也是农村创业的主力。 4、经历与创业。创业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创业稳定性表现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调查显示,创业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占18.6% ,1—3年的占38%,3—5年的占19.4%,5—10年的占15.2%,10年以上的占8.6%,65%的被调查者承认经历过创业失败。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牡丹江农村青年创业的稳定性比较弱,创业失败后还能坚持的不多。 (二)创业活动情况。 1、创业领域和地点。选择种植业的占34.3%,选择养殖业的占30.5%,选择服务业的占19.5%,选择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占9.7%,选择其他的占6%,其中65%的希望在村屯和乡镇进行创业。从数据可以看出,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村创业青年首选的创业领域。这也表明,牡丹江市大多数农村创业青年更愿意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去从事创业活动,依托土地资源扩大经营种植业规模,依靠专业化组织发展养殖业。而劳动力成本低是其选择在村屯和乡镇创业的主要原因。 2、初始投入和资金来源。通过对农村创业青年初始投资的调查显示,3—5万元占大多数,占总创业人数的34.3%,其余依次为5—10万元占31.1%、10—20万元占12.2 %、20—50万元占10.3%、3万元以下占8.6%、50万元以上占3.5%。由此可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农村青年创业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投资总额也相应提高,但在选择大额投资的创业活动时,还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关于资金筹措渠道上,农村创业青年主要是农村青年小额贷款,占到62.2%;其次是向亲戚朋友借贷,占到37.8%。这说明,随着农村青年小额贷款项目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广大农村青年逐渐由自筹向金融机构借贷转变。 3、创业规模和性质。通过对农村青年创业规模和性质的调查显示,创业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占7.1%,在5—10万元的占15.4%,10—20万元的占33.7%,20—50万元的占21.9%,50—100万元的占15.1%,100万以上的占6.8%;个休私营的占81.3%,股份制的占1.7%,专业合作社的占13.6%,其他的占3.4%,家人、朋友担任主要职务领导的占95%。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村青年创业多以个人或家庭式创业为主,其创办的企业大多属于粗放型经营且规模比较小。 (三)创业因素认知情况。 1、创业动机。通过对农村创业青年创业动机的调查显示,选择最多的是生存需要占35%,其次是不满意从前的工作占15%。对创业因素调查时,选择最多的是当地经济水平占37%。学术界把农村青年创业动机大致可以分为贫穷推动型、机会拉动型、自我雇佣型等三种类型。从牡丹江市的调查中发现,调查样本多数都是贫困推动型创业,摆脱经济压力、提升就业质量、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是农村青年选择创业的主要动力。 2、创业机会来源。通过对牡丹江农村创业青年创业机会来源的调查显示,选择农业内部调整机会占33%,这些农村青年顺应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在农业生产领域内部创业创造了一定的机会;选择打工积累占26%,这些农村青年利用早期积累的打工经验、资金、信息等要素,回乡创立自己的产业;选择市场机遇占24%,这些农村青年抓住农村消费能力提升的市场机遇,在服务业领域进行创业;选择精英带动占10%,这些农村青年仿效率先致富的农民,在农村精英影响带动下进行创业;选择政府鼓励占7%,这些农村青年利用各级政府的激励政策,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开办农产品加工业,或兴办二、三产业。 3、创业成败因素认知。农村创业青年在10项因素中进行单项选择时,把握市场机会(39%)、个人性格(29%)、管理好资金(20%)、控制好风险(15%)、政府支持(12%)被列为重要选择。尽管对创业取得成功的诸因素的感知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调查者普遍认为市场因素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此外自身、资金、政策等方面因素也不可忽视。对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农村青年失败原因调查时,项目选择错误(25%)、资金周转困难(22%)、管理不善(18%)被列重要选项,这不仅是当前牡丹江农村青年创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初次创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重庆市农村青年创业的主要特点
(一)农村青年创业意愿强烈,但创业人数不多。由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重庆市广大农村青年的眼界日益开阔,市场意识日益提升,发家致富的意愿日益强烈,加之青年创业典型的不断涌现、优惠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重庆市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对未创业农村青年的调查显示,72.6%的调查对象正在酝酿创业和选择创业项目,可见创业已经成为重庆市广大农村青年的重要选择。但通过调查和走访发现,牡丹江市农村青年创业情况从整体上看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等待就业的人数多,自主创业的人数少;筹备创业的人数多,投身创业的人数少;半途而废的人数多,坚持下来的人数少。现实与意愿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农村青年虽然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和意识,但由于普遍缺乏创业的物质条件和心理准备,造成最终投身创业实践的农村青年的总体数量不多。 (二)农村青年创业领域集中,但整体层次不高。受自身经历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牡丹江市农村青年创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四个领域,占比分别为34.3%、30.5%、9.7%、19.5%。这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创业青年抓住了市场需求,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资源,通过对农产品的加工来延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区域范围内打响了一定的知名度,如宁安市渤海镇、林口县奎山乡、穆棱市八面通镇的很多青年围绕当地特产——大米、粉条、烟叶开展加工和物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牡丹江市农村青年创业整体层次不高,在高科技产品研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高端行业少有涉及,多是对于资金、技术要求较低的批发零售业、农业及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业、餐饮与住宿业等传统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效益水平不高。 (三)联合创业正在成为趋势,但带动作用不强。由于农村青年在资金、经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当今,农村青年创业的难度也随之不断加大。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当前很多农村创业青年为克服诸多不利条件而实现创业,更倾向于联合创业,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将个体分散的资源集中,形成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规避市场信息不灵、销售产品成本高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分担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力。调查问卷显示,13.6%的创业者依托合作组织进行创业,24%的计划创业者倾向于联合创业。但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由于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兴产物,多数组织属于青年农户之间松散的组合,组织结构不完整,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对缓解农村青年创业资金困难的办法不多,致使合作组织对农村创业青年的吸引力不高,影响带动青年创业的作用不突出。 (四)相关部门扶持政策多元,但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来,牡丹江市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农村青年创业工作,并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从政策、资金、培训和服务等四个方面,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予以扶持,如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产业发展补贴减免政策、各级金融部门提供小额创业贷款、各级涉农部门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和信息发布,等等。调查问卷验证了这一情况,77.1%的计划创业青年了解当地鼓励农村青年创业的相关政策。但在走访座谈中发现,绝大部分农村创业青年认为扶持政策力度不够,与现实需求脱节,突出表现在“融资服务”上,43.9%的调查对象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主要是希望贷款期限的延长、贷款手续的简化、贷款数额的扩大,如有可能适当减免贷款利率。另有35.5%和30.2%的受访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