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远离毒品的手抄报
6月26日,联合国禁毒署国际禁毒日。这个日子是一次提醒,是一个警钟,它在提醒我们大家一起来认清毒品、远离毒品、抵制毒品,最终让毒品这个人间恶魔远离人群。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关于远离毒品的手抄报,大家可作为参考,希望大家能够获得幫助:
关于远离毒品的手抄报:产生吸毒的原因
吸毒的原因很多,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大都是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对药物激动作用的某些反适应表现,常见的学说有:多余通路学说、神经元超敏感学说、受体数量变化学说、酶诱导学说、细胞内传递理论等。非生物因素有个体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概括起来共有六个主要原因,即:好奇心、受诱惑、被欺骗、寻求刺激、无知、解脱烦恼。吸毒的原因往往是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后果,下面仅对非生物因素进行探讨。

关于禁毒的手抄报图片
关于远离毒品的手抄报:(一)好奇心
好奇心的驱使往往会产生多种尝试行为。20岁左右的青少年在生活上开始趋向于独立,对社会上的许多事物都有极大的兴趣,加之对毒品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轻信自己有足够的毅力和控制能力,此时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一旦和吸毒者接触,很容易染指毒品。
关于远离毒品的手抄报:(二)受诱惑
处在吸毒环境中的人,受诱惑的可能性很大,一些知识层次低、认识能力差、判断力和预见性不强的人,极易被诱惑。
关于远离毒品的手抄报:(三)被欺骗
吸毒者常常向那些社会经验不足的人把毒品夸得天花乱坠。诸如:吸毒可以成仙;吸毒是高档人的生活方式;吸毒能提神减肥;吸毒可治百病;吸上毒可以使性生活满意等等。一开始慷慨解囊、免费招待,一旦致人成瘾欲罢不能后,便可不断地在受害者身上攫取毒品的巨额利润。
关于远离毒品的手抄报:(四)寻求刺激
毒品能使人产生欣快感;毒品对人体的刺激一般都强于其他行为的刺激。生活无聊、喜欢寻求刺激的人,往往容易吸毒。
关于远离毒品的手抄报:(五)无知
法律知识差,认为吸毒是一种时髦的生活享受,不认为吸毒违法;社会知识差,认为吸毒没有任何社会危害;生理知识差,认为毒品不会成瘾或成瘾后可轻易戒除;一种无知的心理驱动致使染毒。
关于远离毒品的手抄报:(六)解脱烦恼
一些人生活中的挫折和烦恼接连不断,不是认真查找原因,吸取教训,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挫折,而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解脱,加之对毒品的无知或受欺骗、受诱惑,用毒品来麻醉自己,结果是求得暂时的解脱,而最终陷入更大的烦恼之中。

关于禁毒的手抄报图片
关于远离毒品的手抄报:远离毒品作文
看到这惊心动魄的标题,我的心一下子变得好沉重。这四个字让我联想到死亡的恐惧给死者带来的痛苦挣扎、家属的悲痛欲绝。影片描述了戒毒所的一位医生丁亚兰和缉毒队队长鲁百明这对夫妻,为了挽救崔巧云、李英杰等青少年所经受的曲折历程。可是,李英杰同学不知悔改,最后因吸毒过量而痛苦地死亡。
这么多天来,一个个凄惨的镜头、一幅幅悲哀的画面,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一个个活力四射的青少年,因吸毒而委靡不振。深深怜悯这群少年的同时,我更深恶痛绝地恨那些贩毒分子,难道他们就不能多为别人想一点?多想一想别人为你的一己之私所付出的沉重的代价吗?想着那些家庭的遭遇,我对贩毒分子深恶痛绝。
人们吸了毒以后,就再也离不开它了。它会让人痛不欲生,不务正业,整天委靡不振,还会因为没有钱买毒品,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它,还害得许多人饱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最后在痛苦中慢慢地死去……毒品真是害人的恶魔!但也许正是这样深刻的教训,才会引人深思,引人扪心自问,引人痛改前非,引人筑起牢固的警惕之墙。
影片中的李英杰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就是因为毒品而失去了自己美好的生活;他,就是因为毒品而失去了自己灿烂的生命;他,就是因为毒品而失去了世上所有关心他的人。但我坚信邪不胜正,总有一天,所有贩毒的罪犯将为他们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光打击罪犯还不够,还要提高公民的自身防范意识,大力宣传吸毒的危害,尽量杜绝青少年在无知的情况下走上吸毒之路。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让我们一起呼吁:“将禁毒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