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财政货币政策的走向
鉴于特朗普的财政刺激前景、欧元区政治局势以及非常规货币宽松政策效果渐失,我们预计,在2017年,财政政策将有望逐步接棒货币政策来刺激总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2017年财政货币政策走向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财政货币政策的走向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690次降息后2017转变开始:货币刺激退居二线财政政策走上前台。
风波不断的2016年终于过去,崭新的2017年已经到来。新年伊始,随着全球再通胀预期升温和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市场也充溢着勃勃希望。但计划的政策能否落实,眼见的风险能否避开,以及会否再次出现更多意料之外的黑天鹅事件?这些仍是未知数。
谨慎乐观,小心前进。且让我们从全球货币政策、美股、日股、港股以及欧洲银行业等多个维度,为您深入呈现全球市场的新年展望。
据摩根资产管理统计,自2008年9月以来,为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刺激经济增长,全球前50家央行总计降息690次,并开展了非常规货币宽松政策。例如日本央行,已持有超过45%的日本国债,对日本本土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持有份额也超过65%。此轮全球货币宽松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可谓史无前例。
在这一轮全球央行“注水”中,经济增长仍然乏力,各类资产价格全线走高,收益率全线走低,超过三分之一规模的政府公债收益为负,资产荒现象不断蔓延。在2016年,央行可以说是几乎独自肩负了刺激经济的重任,但却没能收获赞扬,而更多遭到了市场质疑。
2016年下半年,当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国投资界人士几乎人人预期低增长、低通胀将持续,资产荒现象将继续蔓延,且当时没有显著迹象预示利率将上调。
孰料,2016年年底美国总统大选后,形势迅速逆转。特朗普以黑马之势赢得选举,他所承诺的财政刺激、税收和监管改革,引发了更高通胀和增长预期的升温,并促使美元进入升息通道,进而影响全球。
模式转变财政政策将接棒刺激经济
“在多年过度依赖央行政策后,全球经济正面临模式转换,从之前低增长、低通胀的模式转向较高增长和通胀上行的轨道。美国的工资增速正在加快,中国的PPI显示通胀回归,欧元区的增长也上了轨道。鉴于特朗普的财政刺激前景、欧元区政治局势以及非常规货币宽松政策效果渐失,我们预计,在2017年,财政政策将有望逐步接棒货币政策来刺激总体需求。”
荷宝投资管理投资解决方案组策略分析师Peter van der Welle通过邮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其实,早在2016年9月底,日本央行放弃基础货币目标,转而推出“控制长端利率曲线”的政策框架,有观点认为该框架更加灵活,便于之后退出宽松。12月,美联储终于落实加息,
并暗示2017年将加息三次。欧元区方面,考虑到美联储2017年或将采取多次加息,加上欧洲央行12月议息会议已开始缩小单月QE规模,市场认为欧元区2018年左右逐步退出QE、告别零利率的时机已趋向成熟。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认为,2017年将是转变的开始。
“发达经济体此前利用货币宽松政策,削减支出并积极去杠杆,但这也导致了基建老化,进而导致了民众生活水平下降,这也是民粹主义抬头背后的一大因素。目前,经济的基调已经改变:过去五年以来全球增长疲软,再通胀预期(即市场对于通货膨胀再现的心理预期)正在升温,在这样的环境中,央行的活跃度将下降,转而各国的财政支出将登上前台,2017年将是一个开端。”Unigestion全球宏观经济研究主管Florian Ielpo通过邮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Uniges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规模为200亿美元。
“2017年,全球央行将需要把刺激经济的接力棒交给财政当局,这在日本已经开始了,美国也即将拉开大幕。”法国外贸银行亚太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 Herrero通过邮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通胀全面走高前各国央行政策料将分化
不过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将比较分化。
“我认为2017年全球的货币政策还将处于分化局面,主要是美国和其他国家央行政策的分化。在通胀没有真正走高之前,预计是美国独自加息;若通胀切实上升,其他央行才会跟随加息。”渣打银行中国财富管理部投资策略总监王昕杰通过电话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1月5日,美联储公布去年12月份会议纪要显示,几乎所有联储决策者都认为,特朗普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可能将推升通胀并促进经济。不少与会委员预计,联储将会以更快的步伐升息。
“虽然上述美联储的表态比市场预期的更为鹰派,不过强美元和极高的政治风险或将使得美联储加息少于三次,我们预计美联储将加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Welle表示。
而在Herrero看来,美联储在2017年将加息三次,“预计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按兵不动,这要感谢美联储,缓解了前两者此前紧张的立场。”
Herrero通过邮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其他几位接受采访的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欧洲和日本央行没有很积极地去考虑货币政策的转向,从最近一次议息会议的表态来看,为了延续目前相对宽松的政策,欧洲央行甚至延长了购债计划。在没有看到明显的宏观变化前,我们认为2017年这两大央行将延续2016年的立场。”王昕杰说。
在Welle看来,对于欧洲央行来说,前路似乎更为复杂。“因为该地区的核心通胀仍然很低,政治风险还是很高,所以欧洲央行鸽派的2017年政策指引是意料之中的。不过,随着再通胀信号的增强,未来一年关于欧洲央行削减宽松规模将成为市场的热议点,这是无法避免的,料将挑战其鸽派立场。”
此外,也有观点指出,在欧洲充满政治风险的2017年过去之后,预计欧洲央行将逐渐退出经济刺激领域。
美国财政刺激大幕拉开但落地存疑
特朗普在胜选演讲时强调,将在10年时间内对美国基础设施投资1万亿美元,用于修缮城市、重修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机场、学校和医院等。
“财政刺激说起来很容易,切实落地还是会面临很多风险。特朗普所承诺的财政刺激,资金哪里来?是通过扩大举债还是利用民间资本?现在从美国传出来的一些方案包括BT或BOT,即由民间资金去做建设,然后转给政府;或建成后,运营一段时间,再转交给政府。我相信目前美国民间资本是充裕的,但关键在于提供怎样的政策红利去吸引这些资本,如果民资参与度不够,那么政府就必须要增加开支,赤字就会增加,扩大发债,债券价格就会下跌。但特朗普大体上又是想减税的,而这又需要收紧财政支出。”王昕杰说。
此外,与奥巴马相比,由于共和党在此次大选中拿下国会参众两院多数议席,特朗普获得了更为有利的政治环境,但特朗普财政刺激的落地仍会面临共和党内的财政保守派的挑战。
在AIG首席经济学家莫恒勇看来,特朗普政策的正面、负面影响都要打个对折。“目前我们预测2017年美国经济增速2.2%,如果特朗普的承诺兑现一半,可以再增加0.3%。”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相比美国,日本政府的财政刺激立场已经明晰。去年8月份,日本政府公布了其最新的经济刺激方案,总规模达到了28万亿日元,其中政府直接支出为6.2万亿日元。“财政刺激仍然将是重点,因为2020的东京奥运会,使得日本政府有充分的理由去增加财政支出和基建投资。”王昕杰说。
相比之下,欧洲的局面更为胶着。从去年11月份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对2017年欧盟成员国预算草案的整体评估来看,欧洲财政端的核心仍然是整固与稳定,大幅刺激的期望可能会落空。
“对于欧洲来说,要开启财政刺激将需要更久时间,因为德国不愿意这么做。”Herrero表示。
“在欧洲,德国和法国的大选结果将决定两国未来的财政政策,这两个国家早已大力推行了紧缩政策,保守派候选人应该会在大选中倡议新一轮的支出削减,而反对派将提倡增加支出。不过,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反对派有很大的胜算。”Ielpo表示。
机构预期股票将跑赢债券
上述形势,又将如何影响金融市场?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在这样的一个再通胀环境中,偏好股票资产多过债券。
“在2017年,必须把通胀因素列入投资考量中,通胀和加息将是2017年的主轴,2017年必须要考虑抗通胀资产。加息环境中,2017年必须要减持些长期国债、低息债券、发达市场投资级别的债券等,增加高收益债券的配置,增加股票仓位。”王昕杰说。
“在一个经济长期性的停滞期行将结束的投资环境中,我们看好股票。从历史来看,相较主权债,股票能更好地对冲通胀风险。目前从估值角度看,股票也更吸引人,目前股票的风险溢价显示其回报仍然高于历史水平,我们也将看到美国企业盈利衰退期结束。” 荷宝投资管理投资解决方案组策略分析师Peter van der Welle表示。
Unigestion全球宏观经济研究主管Florian Ielpo也表示看好美股,“美国公共支出的大幅增加将提振经济增速,进而推高通胀,这对于美股投资者来说是理想的情境。目前,我们偏好增长导向的资产已有几个月了。欧洲股市当前表现不佳,未来依然会因为政治风险而略显疲态。不过,全球经济更乐观的基调及财政扩张的预期中,随着实际利率的正常化,公债将不断承压,债券投资者们将遭受损失,尤其德国公债将面临极大风险。”
“尽管如此,目前,财政政策对市场的积极影响仅仅是基于预期,任何的市场失望情绪或将导致股市的调整。”Ielpo补充道。
此外,政治因素是2017年投资者需要注意的一大风险。“2017年对于金融市场来说不会一帆风顺,因为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乃至利率上调过快、过高等都将是不利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中,更高的现金持有水平才能有效抵御(政治)风险事件过后市场的极端波动。同时,鉴于2017年实际利率水平将上升,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也将下降。”Welle表示。
当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走向
一、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4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2015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积极的财政政策
(1)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2014年,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
(2)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保持政府投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二是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严格控制新的一般性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开工,切实防范地方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累积;三是切实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全面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领域,进一步提高民间资本在投资中的比重;四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动信息惠民工程建设,积极培育扶植信息、养老、健康等新型消费业态;五是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构筑社会保障网;六是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利息优惠政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支持产业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
(3)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货币政策核心内容包括: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二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是执行金融稳定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四是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以201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为例,中国人民银行针对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物价涨幅有所走低的形势,在保持定力的同时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用调结构的方式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搭配使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适时适度进行双向调节,创设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在保持流动性总量适度充裕的同时着力引导市场利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适当调整宏观审核政策参数,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力度,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二、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原因
之所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由我国当年面临的经济形势决定的,具体来说,体现为:
第一,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就业问题仍然十分严峻,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第三,虽然不断走高的物价已经有所回落,但其在历史上仍属于较高位置,同时自2008年以来为刺激经济增长,每年货币发行量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严重。
基于上述原因,我国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保增长,促就业,同时必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从而使得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走向
1.财政政策的走向
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我国未来经济运行中积极财政政策应逐渐淡出,同时逐步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化解财政风险,提高我国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
2.货币政策的走向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运用在增加,中央银行对于货币政策的态度虽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迫于增长的下行压力,定向政策的运用变得更为频繁。
中央银行对于降低中长期利率的想法是急切而确定的,2014年上半年,中央银行已经采取的定向政策已经包括: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定向央票和定向存贷比。但商业银行面临的企业的信用风险补偿却在明显上升,实体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还在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定向政策的效果实难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