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辅导论文2000字

2017-06-02

心理创伤的常见表现包括生理上、心理上的一般表现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创伤的辅导与一般的心理治疗不同,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意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辅导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辅导论文2000字篇一

《论大学生心理创伤的辅导》

摘要:生活中的灾难性事件是心理创伤的发生源。心理创伤的常见表现包括生理上、心理上的一般表现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创伤的辅导与一般的心理治疗不同,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意义。通常可采用心理动力学辅导模式、接受现实辅导模式、文学艺术辅导模式和创设心理创伤辅导环境、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等辅导策略。辅导的核心和焦点是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康复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创伤;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128-03

心理创伤是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常见的问题。近年来,地震、海啸、恐怖袭击等各种灾难性事件在全球各地时有发生。我国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7?23”动车事故等都给幸存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这便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心理创伤的研究。目前,人们对心理创伤的干预或治疗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笔者认为,心理干预与心理辅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心理干预主要强调外力的作用,而心理辅导则更加注重主体内力的作用。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创伤的康复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心理创伤的发生和表现

心理创伤是个体因遭遇某些灾难性事件而引发的心理刺痛性情感反应。《精神障碍分类与统计标准》(第四版)对心理创伤的界定是:“心理创伤是身处威胁性环境因素与个体防御机能之间失衡的经历,伴随着无助和无法预料感,并因此持久地对个体自身及其周围世界的理解产生动摇作用。”

1.心理创伤的发生

(1)心理创伤的发生源

心理创伤的发生源是灾难性事件。灾难性事件是指那些严重威胁人身安全或躯体完整性,可以引起个体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网络发生剧变,从而引起心理创伤的事件。灾难性事件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自然灾难,如地震、洪水、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山体滑坡等;第二类为意外灾难,如火车、地铁、汽车的运输灾难以及空难、海难等;第三类是人为灾难,如抢劫、枪击、人质劫持、战争灾难、恐怖活动等。此外还有其他不幸的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亲人死亡、医疗事故等[1]。灾难性事件是否会造成个体的心理创伤,取决于事件的严重程度和事件对个体的意义。

(2)心理创伤发生的心理与生理机制

心理创伤发生的心理与生理机制是相当复杂的。有研究揭示,经历灾难性事件后,个体不断地以某种形式回忆事件历程,伴随着强烈的痛苦情感体验。这些强烈的情感体验与情绪性记忆相联系。心理创伤体验的情绪性记忆不同于常规回忆,它会以强烈的情感体验、躯体感觉或深刻的视觉表象等形式重现,并难以消退,且无法被未来经验修正或替代。心理创伤在本质上是由强烈的负性情绪记忆引起的。对同创伤有关的情绪性记忆的抑制失败或负性情感体验不能消退可能是心理创伤的重要心理学机制[2]。越是严重的灾难性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越强烈、体验越深刻,个体越难忘记。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认为,心理创伤与不同脑区功能活动失衡、病理性认知和负性情绪有关。前额叶、杏仁核、海马回等与情绪和记忆有关的脑区功能在灾难性事件的刺激下可能发生可塑性变化[3]。此外,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变化也可能是其重要的生物学致病机制之一。

2.心理创伤常见的表现

(1)生理和心理上的一般表现

生理上的表现主要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胃肠功能失调、呼吸加速、手足发冷等。如果人的生理反应能适应个体所受的刺激,这些生理反应会逐渐消失。当一个人持久或重复面临的紧张刺激超出刺激域值后,人体采用全部的适应和处理方式都不能解决问题时,机体产生的过度生理变化则不易逆转。

心理上的表现体现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的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中断、理解困难、记忆力下降、对外界过于敏感和难以作决策等;情绪层面的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恐惧、易激动并伴有自卑、自罪、害羞等情绪体验;行为层面的表现为退缩或远离他人、容易

受到惊吓、回避、敌对或好攻击、易失控等。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简称PTSD)指由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引起的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或心理障碍,是一种经历严重身心创伤后所产生的焦虑性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有:1)持续地再体验创伤事件,如反复的痛苦回忆、噩梦、幻想以及相应的生理反应;2)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或易醒,发怒或易激惹,难以集中注意;3)逃避和麻木,如努力回避易使人联想到创伤的活动和情境,疏远他人、情绪冷淡、心因性失忆等。应激障碍的表现一般在创伤后立即出现,若症状在三个月内逐渐消失,则称为急性PTSD,超过三个月仍未消失,则称为慢性PTSD。若超过三个月仍未消失,则被称为慢性PTSD。慢性PTSD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持续数年或数十年,甚至影响受创者一生。

二、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的特殊性

1.生理学层面的特殊性

从生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年阶段,身体强壮、精力旺盛,也是生命活力最强、生活最幸福、最快乐的时期。但灾难性事件给他们带来的是难以承受的痛苦和失望。同时,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件也会刺激大学生的生理机能,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唤醒,甚至对身体的免疫力造成破坏。通过心理辅导可以调节生理唤醒水平,降低创伤给大学生带来的痛苦[3],使大学生健康、愉悦地生活,重获青年时期的幸福和快乐。

2.心理学层面的特殊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弗洛伊德和荣格都强调内在心理创伤的影响大于外在创伤,创伤后个体都采用分离的方式去压抑或遗忘创伤本身带来的痛苦。分离的心理防御机制虽然结束了外在的创伤,但创伤所导致的个体心理后遗症却继续存在并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生活经验少、意志薄弱,在灾难性事件中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但他们掌握有较多的科学知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独立健全的人格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学校的心理辅导更容易对大学生产生效果。

3.教育学层面的特殊性

从教育学角度看,大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对象。大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中,与教师有较多的接触机会。在校大学生心理创伤的康复,主要依靠学校的专职心理辅导人员和教师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来得以实现。大学教师与社会心理工作者、心理医生不同,他们对待大学生的心理创伤,主要不是采用外部心理干预或心理治疗的方法,而是运用启发、教育、指导的方法,充分挖掘大学生主体内部的潜能,使大学生实现自我康复。教师是大学生心理康复的教育者、指导者,而不是干预者、治疗者。大学生与教师日常更加亲近,他们对教师更有信任感,依赖性更强,因而,教师的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心理创伤的康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模式和策略的针对性——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康复能力为主要目的。

三、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的常用模式

1.心理动力学辅导模式

心理动力学辅导模式的重点是防御焦虑。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许多基本的人类愿望都与现实或“超我”有着直接的冲突,这种冲突的结果就是焦虑。为了防止出现焦虑,自我压抑了这些愿望并对其加以防御。大部分经历过创伤的个体都会采用分离的方式来有意地遗忘和压抑这段经历,从而保护心理,使之不受“超我”的谴责[4]。在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中,教师可采用催眠、自由联想、积极想象、梦的分析等技术帮助学生防御焦虑。首先,教师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加强学生在辅导中的安全感,使他们勇于面对创伤性经历和人格问题。其次,在辅导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回忆痛苦的经历,并将这种丧失和创伤的痛苦表达出来,解除分离性症状。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自我、人际关系、社会功能进行整合和修复。有些整合可以自发地实现,但大多数情况都需要对人格进行重新组合、构筑或者必须借助想象和催眠促成[4]。

2.接受现实辅导模式

接受现实辅导模式的假设是,人们一直试图压抑或逃避痛苦,但这种解决方式恰恰是形成问题的部分原因,因此我们需要接受现实并采取全新的策略。这种辅导模式的三个步骤是接纳、选择、采取行动[5]。第一步是使学生明白,痛苦本来就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生活中的痛苦不可避免,试图赶走或彻底消除那些原始伤痛是不可行的,应该接纳自己、接受现实;第二步是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到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如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选择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方向或职业目标,使其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活力;第三步是指导学生在行动中实现改变,使其回归到青年人应有的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生活中,摆脱心理创伤的困扰。

3.文学艺术辅导模式

文学艺术辅导模式包括绘画辅导、音乐辅导、舞蹈辅导和阅读辅导。国内外临床研究都表明,文学艺术辅导对心理创伤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5]。其原理是采用可操作性的方式接触被忽略或被压抑的无意识,释放内心聚集的能量,重新整合自我,面对现实[4]。文学艺术辅导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比较便于实施,也较容易被大学生接受。1)绘画辅导是让大学生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将潜意识里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疏解与满足。绘画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象征的方式自我表达潜意识中存在问题的途径。学生在辅导过程中不会感觉到被攻击,更易于接受。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绘画中收集更多真实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2)音乐辅导是运用音乐活动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刺激与催眠,激发其身体反应,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能影响人格,而情感培养对人格成长至关重要。音乐活动是极有序的行为,有助于协调身心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音

乐能超越意识直接作用于潜意识,因此,音乐辅导在心理创伤的治疗中具有特殊功效。大学生普遍对音乐有特殊喜好,音乐辅导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3)舞蹈辅导是让大学生通过跳舞或做即兴动作的方式消除心理创伤。舞蹈辅导能让受创者通过舞蹈动作中的创造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感并建立自信心,进而提高其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舞蹈辅导往往是团体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有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4)阅读辅导是让大学生阅读图书或接触其他信息材料,以帮助他们疏解负面情绪,进而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阅读辅导对心理创伤者的失衡状态具有暂时性的缓解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个人需求,选择适合的素材帮助学生释放负面情绪,进行自我治疗,从中找到恢复的力量。

文学艺术的辅导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也可以在广阔的大学校园生活中实施。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得益于教师的辅导,而且还可以借助同伴的力量和学校的各种资源来实现自我康复。

四、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的策略

1.创设有利于心理创伤辅导的环境

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以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为主,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辅。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对有心理创伤的大学生进行辅导,以避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创设良好的心理创伤辅导环境,以此来巩固心理创伤辅导的效果。

2.建立全面、规范的大学生心理档案

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为其建立心理档案。在灾难性事件发生之后,要及时进行筛查,发现存在心理创伤的学生,应给予其及时、有力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在辅导过程中也要建立心理档案,以便于日后对其进行跟进治疗和个案研究。心理档案应包括学生的人格特征、个人生活经历、经历的灾难性事件、辅导过程、辅导效果等。这将为预防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创伤提供重要依据。

3.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个体辅导是比较常用的辅导方式。个体辅导的目标是:1)帮助学生处理目前的心理创伤,提供可利用的资源;2)使学生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对心理创伤有较好的应付措施;3)促使学生在创伤中成长,增强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4)帮助学生整合内在和外在资源,更好地利用社会支持应对创伤;5)帮助学生恢复身心功能,防止出现负向和破坏性的结果。

当遭遇灾难性事件的人数较多时,常使用团体辅导的方式。与遭遇相同或拥有相似经历的同伴共同分担体验,可消除学生的顾虑,也能使他们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教师也能识别出需要进一步做个体辅导的学生。但团体辅导也有不利因素。因为,并非所有的人在集体中都会感到轻松自在,在团体辅导中有可能通过对自己或别人经历的再次体验而二次受创。实施团体辅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对团体辅导和心理创伤要有较深的认识,最好由两名教师来实施,以便于互相鼓励和支持;2)处于抑郁状态或以消极方式看待团体辅导的人,可能会给其他成员添加负面影响;3)急性悲伤者(如亲人去世的大学生)不适宜参加团体辅导;4)辅导过程中不要强迫成员叙述创伤细节;5)辅导结束后,要组织教师进行团队督导,避免替代性创伤[6]。

4.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应对灾难性事件的自我保护常识。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避免直接暴露于强烈的灾难性事件现场;2)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尽量避免反复的负性情绪体验和回忆,关注自身的成长;3)当自己无法摆脱心理创伤带来的痛苦时,应及时地向专职心理教师求助。

五、大学生心理创伤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心理创伤常常无法在短时间内或单纯依靠调动自己的心理能量来恢复。因此,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和策略都应该有持久的辅导计划和措施,逐渐促使遭受创伤的个体独立克服困难,适应生活。

第二,在运用某些辅导模式和策略时,要慎重对待暴露创伤心理体验的现象。任何辅导方法都难以将创伤的经历和体验从个体的记忆里彻底消除或清除,比较容易实现的是在辅导后使个体的情感或情绪反应处于其可以承受的范围。

第三,受创伤时的年龄越小,未来形成心理创伤的可能性越大,心理创伤也越严重。要针对辅导对象的特殊性采用合适的辅导模式和策略。

第四,灾难性事件发生时,人们遭受的强烈刺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性变化,或者致使一些脑区受到损害,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病理性变化。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如果采用上述辅导模式和策略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要及时送医。

参考文献:

[1]赵冬梅.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伍泽莲,何媛媛,李红.灾难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了什么?——创伤心理的根源及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3).

[3]叶海燕.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中的教师心理创伤及干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

[4]赵冬梅.心理创伤的治疗模型与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赵冬梅.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6]刘利敏,吴明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心理干预[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辅导论文2000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