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小郭泥塑苍山小郭泥塑的相关知识
苍山小郭泥塑发源地为临沂市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起源于清咸丰年(1851—1862)间,原为已故老泥塑艺人李宪志的祖父从师天津泥人张,掌握了雕塑之技巧,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苍山小郭泥塑的作品及苍山小郭泥塑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苍山小郭泥塑的相关知识:
《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以小郭村艺人们“游方”制售泥塑的社会现象为切人点,以时间的延续为纵向线索,以有形的“物”与无形的“造物”为横向线索,目的在于用艺术学和人类学交叉的视野。文章围绕手工艺“生成—存在—发展—延续”,这条主线,目的在于对一个群体手工艺生产活动的社会意义做出解读。
苍山小郭泥塑发源地为临沂市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起源于清咸丰年(1851—1862)间,原为已故老泥塑艺人李宪志的祖父从师天津泥人张,掌握了雕塑之技巧,利用本地黄泥塑成人畜玩具,晾干,涂粉、着色,至集市销售,泥塑作品流传于国内外,至今有近200年的历史。苍山小郭泥塑体裁广泛,现已发展到100多个花样品种。2006年12月,苍山小郭泥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苍山小郭泥塑
苍山小郭泥塑
泥塑的历史: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