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致富经历
鼓励和促进创业,不仅有利于拓宽劳动者就业门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有利于劳动者实现个人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推动社会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在这个创业社会里,很多农民都找到了成功致富的机遇。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民创业致富经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民创业致富经历一:
退休老人三冲茶叶创业年入1200万
本是到了享清福的年纪,家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的退休老人陶德武却因为对家乡茶叶的一片深情,将一家濒临倒闭的茶叶公司接手过来。四年来,陶德武四处奔走,找政府帮忙、到银行借贷,克服重重困难,奇迹般地把公司盘活了。
如今,陶德武的三冲茶叶公司在隆林已是家喻户晓,因为该公司已拥有5000多亩的高山生态茶园,年产干茶100多吨,年收益1200多万元,成为了该县集种植、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退休老人不清闲 痴情茶叶首创业
开车从德峨镇政府出发,绕着盘山公路向三冲村方向行驶,十几分钟后,在山腰的一处,一栋富丽堂皇的建筑出现在记者眼前。记者本以为是一处旅游景点,没想到,这栋气派的建筑竟是隆林三冲茶叶公司的办公楼。在办公楼左前方,是生产加工车间,著名的三冲茶叶便是在这里加工的。
说起当初退休后为何还要创业,陶德武告诉记者,是一份牵挂。原来,陶德武在退休之前是一名乡镇干部,主抓当地的茶叶生产工作。“干了几十年,对原来主抓的隆林三冲茶叶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三冲村海拔1680米,地势高峻,山岭连绵,峰峦起伏,溪流纵横,土壤肥沃,常年云雾缭绕,“晴时早晚遍山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素有“云雾三冲”之称。在这里,种植的茶叶因得益于地形和气候的优势,成为当地的一大农业特色。
1996年,由于市场的原因,原来经营三冲茶叶的那家企业业绩下滑,产品卖不出去,资金短缺,一些农户也申请退出。当时主抓三冲茶叶的陶德武忧心忡忡。通过听取专家意见和自己反复思考,他建议企业采取统一收购农户茶叶、统一采集、统一管理、先囤货等方式,使得企业渡过难关。2005年7月,陶德武退休。当乡镇领导询问他今后的打算时,他跟领导说,他想把那家三冲茶叶公司盘下来自己做。“很多人都私下议论开了,反对的声音很多,说我年纪一大把了,有福不好好享,尽瞎折腾。”
盘下三冲茶叶公司后,陶德武每天都很忙:走基地、进车间、跑市场,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每次碰到熟人,他们都说,看你在公司忙里忙外,跑不停,哪里像退休的人哦!”
两起两落不灰心 力挽狂澜救公司
2007年,茶叶市场出现波动,普洱茶被炒得虚高,其他品牌的茶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三冲茶叶也不例外。
“茶叶卖不出去,大家都很灰心,不想做,想退出。”虽然自己也很着急,但看着大家低落的心情,陶德武还是咬牙坚持,并逐一找员工谈话,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为了带动员工和农户的积极性,陶德武创新了企业发展模式,成立茶叶合作社,将肥料免费供应给农户,待到茶叶收成时,按市场价收购。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几乎濒临倒闭的三冲茶叶公司死而复生。
2009年,陶德武的三冲茶叶再次面临危机:市场上疯狂抢购茶叶,提高茶叶价格,导致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公司又一次面临倒闭的危险,陶德武这次是铁了心也要挽救。“不贷就死,贷了还有机会挽救,赌一把!”陶德武称那次的路走得特别艰辛,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拿出来补进去,还找银行贷了20万元。“真的是把老本都赌上了,当时我的行为很多人都不理解,家人也反对,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几个月后,公司的效益重新好转起来,陶德武心中那沉重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当时的压力是很大的,还好挺了过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陶德武仍感慨不已。
两次的坚持,让陶德武对三冲茶叶的感情更加深厚。他也特别感激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为此,他在做强做大公司的同时,也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带动三冲村的村民种植茶叶走上致富路。“我们跟农户签合同,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发放肥料,收购农户茶叶,请农户帮忙采摘茶叶,工钱一天100元。”陶德武告诉记者,刚开始只有30多户加入,后来随着公司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信誉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农户加入到种茶行业。“到现在为止,已经有500多户加入。”
“现公司拥有5000多亩高山生态茶园,有524户农户种植茶叶,形成红、绿茶一系列产品的生产线,年产干茶100多万吨。去年,公司的总收入有1200多万元,今年的收入会更高些。”陶德武说,隆林三冲茶叶现已经走出隆林,走出广西,卖到了广东、浙江、湖北、河北等地。
女承父业挑大梁 希望走出新天地
公司做大做强了,陶德武开始思考今后公司的发展。“我现在年纪也大了,跑不动了,想找个接班人来替我管理公司。”陶德武膝下一儿一女,本来他打算让儿子接班,但是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的儿子对此不感兴趣,于是他就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女儿身上。“我女儿陶思艺刚好是学商务的,算是专业对口。”陶德武告诉记者,他女儿2011年毕业,毕业后就跟着他在公司学习。“她学得很快,两年的时间就懂了很多,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包装。”
2013年,陶思艺成为了公司的法人,对外营销全部由她负责。也就是在这一年,三冲茶叶“翅东”牌金毫红茶获得了第三届广西名优特“中心产品”金奖。在记者采访当天,陶思艺正从南宁准备上北京参加茶叶展销会。之后,记者电话采访了陶思艺。她告诉记者,她学的商务专业知识对她的帮助很大,此外,由于到各地进行营销,也使得她视野开阔了很多。“我想在父亲制定的公司发展模式上进行新的尝试和发展,走出新特色,让公司能够更好地发展。”
农民创业致富经历二:
自家楼上养蛇致富,养一条蛇利润赚钱100元
“养蛇是前景很好的生财路,基本上不愁销路。有时别人来个电话让我送上门,有时贩子上门收购。”黄茂文说话很快,言语之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兴奋。
这个曾经靠卖小鸡苗养家的汉子,如今靠养蛇活得更加滋润。
卖鸡苗15年钱难赚
广西拜师学养蛇
今年49岁的黄茂文是江夏五里界街毛家畈村人,在养蛇之前有近15年卖小鸡苗的经历。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在家养鸡的人越来越少,小鸡苗的销路越来越窄,他开始寻思另谋生路。选择养蛇,则缘于一次偶遇。
2012年的一天,在镇上卖鸡苗时,他看见一个抓蛇人将一条两斤左右的蛇卖给一个蛇贩,蛇贩最后给了他两张红票子。
黄茂文当时就很惊讶:“一只小鸡单价也就几元,除了成本才赚几角钱,一条蛇却能卖200元。”他和爱人商量,不卖鸡了改养蛇!当时家里人都反对,毕竟养蛇是个陌生行当,完全不懂的人从头起步风险太大。
黄茂文是个倔强的人,他不顾家人反对,揣了1万元现金就去了广西。他听别人说广西有个养蛇基地。
2012年6月,黄茂文来到广西一个村庄,这里家家户户靠养蛇致富,他跟随当地一位师傅学习了3个月的养蛇技术。在养蛇场里,他既做学徒,又当管理员,常常做很多义务劳动。通过刻苦求学,掌握了养蛇、疾病防治、种蛇孵化等关键技术。“花了学费付出了劳力,虽然耽误了家里很多事情,但很值得。”黄茂文说。
当年9月,黄茂文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家房屋的二楼进行改造。楼下住人,楼上改造成蛇舍。蛇舍的房间里装了空调、增湿器及通风设备。为了安全,每间蛇舍都用水泥砌起一道半米高的门槛,并用铁丝网围着。
在办理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及相关手续后,他从广西引进大王蛇种1000余条,开始了自己的养蛇之路,前后投资20万元。
不愁销路初尝甜头
一条蛇净赚100多元
在二楼的蛇舍里,记者看到,房间大约150平方米。整个房子都是密封的,连窗户缝也用泡沫塑料封住了。“一来要保证安全,防止蛇逃出来,二来是为了保温。”黄茂文解释说。
只见一层层木板放在房中,还有用棉被制成的睡床、孵化设备等。当黄茂文揭开一条条厚厚的棉被时,大大小小的蛇盘绕在一起,有时还发出“嘶嘶”的声音。
就像任何养殖行业一样,不仅要有技术还得有经验。“养蛇首先要防病,蛇一旦生病,会迅速传染。”黄茂文说,通过观察蛇吃东西,就可判断是否生病,吃少了或不吃一定有问题。蛇吃东西很有讲究,只吃小鸡和鸡蛋。1000多条蛇每天要吃30多斤脱毛的小鸡苗和鸡蛋。
成本不低,效益如何?黄茂文介绍,他养的大部分是大王蛇,又叫王锦蛇,无毒,生长速度快。一条蛇从孵化出来到成为商品蛇,养殖周期在一年半至两年,可长到1.5公斤以上,饲料加人工、水电等,成本约每条130元,目前市场价100元/斤,一条蛇可获纯利100元以上。“养蛇前景很好,基本上不愁销路,买家多会主动找上门。”去年,他养的第一批蛇上市,主要销往武汉市区、上海等地,获利10多万元。目前,黄茂文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对周边有能力养蛇的农民提供蛇种和技术,带动更多的农户养蛇致富。
■专业导师点评:
谈成(全国著名特种养殖专家、蛇业专业合作社创办者):养蛇赚不赚钱,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技术,二是品种。
蛇类养殖,达不到70%(从出壳到销售)的成活率就没有竞争力。另外,由于蛇现在大量用于餐饮,重量也是个衡量指标。很多地区的本地水律蛇一年只能养到2斤重,养得好的也就2.5斤左右,料肉比约为10:1。而越南水蛇、老挝水蛇10个月可以养到平均4斤重,料肉比仅为6.5:1。可见,品种选择会造成养殖效益的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