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挫折的心理论文
挫折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挫折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应对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挫折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挫折的心理论文篇一
《心理弹性视角下的大学生挫折教育》
摘要:挫折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心理弹性的视角,探讨开展挫折教育的策略。通过帮助建立保护性系统,增强社会技能,发展优势特质,形成良好社会支持,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应对能力。
关键词:挫折教育;心理弹性;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53-02
一、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积极心理内涵
挫折是指个体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1]。挫折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又能转化成行为动力。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看,挫折教育具有积极价值,具体而言,挫折教育在挫折中激发个体的心理潜能,使其掌握应对挫折情境的态度、技能、知识和品质。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积极心理内涵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挫折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挫折教育强调大学生的理性认知,注重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和生命价值,尤其是大学生的理性认知在选择和决定中的重要作用。第二,挫折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正常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认为,挫折教育应遵循正面教育模式,教育的对象是正常的大学生,就是在面对日常学习、生活、发展的压力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大学生。第三,挫折教育的内容就是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效资源。考虑到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在挫折教育中制定适合个人个性特征的目标、计划及角色等,充分认识情境因素和环境系统,调动可利用的各类环境资源,鼓励受挫者积极改变自身和环境。第四,挫折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教育大学生获得和具备必要的自我认知知识和挫折耐受能力,提升心理品质,增强心理弹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心理弹性潜能,学会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形成有效的行为模式和行为策略。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发现挫折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一种心理品质――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压力,有无摆脱和解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智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调节能力[2]。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人,面对挫折消极反应较小,挫折的负面影响就少;心理弹性水平低的人,面对挫折容易出现紧张害怕等心理危机和异常行为,对挫折的消极反应较大,挫折的负面影响相对就多。挫折教育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降低挫折对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消极影响,使个人在受到挫折后能够较快恢复过来;同时,通过一段挫折经历,帮助开发个人的心理潜能,进一步提升心理弹性。
二、心理弹性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的价值
通过将心理弹性的思想内涵与发展价值引入大学生的挫折教育之中,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历练大学生解决心理危机的意识和能力。
1.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和觉察能力。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在挑战面前对自己具备某种能力的预期和信任,比如认为自己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觉得自己能做好许多事情等,就是个人具备自我效能的体现。自我觉察能力是指个人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自我的能力,比如,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什么、理解自己的情绪体验、了解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等,就是具备自我觉察能力的一种表现。
2.促进合作与交流品质,具备共情特质。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提升,可促使其与同伴和他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逐渐学习与人合作和交流的技能。我们知道,合作与交流能力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形成非常重要,能与他人合作,且与他人有效地交流思想和感情,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必备的人际能力之一,比如喜欢与同学一起学习,在坚持自己的观点时不会贬低别人等,都是具备合作和交流品质的良好体现。共情是个体能够理解和体验他人的内心感受和实际境遇的心理能力。当发现他人感情受到伤害,自己也会感到难过,并尽力去理解别人的经历或遭遇、舍身处地的感同身受,就是个人具备共情特质的具体表现。
3.帮助明确目标和志向,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目标与志向是我们对未来的目标和理想,对自己希望和期待。有自己明确的生活目标、制定了具体可行的人生规划等,就是个人具有明确目标和规划的具体体现。总而言之,心理弹性的挫折教育价值就是促进大学生成为积极、乐观、自信和自强的个体。问题解决能力是指个人在做出决定、采取实际行动之前,能够周密计划、慎重思考并权衡各种看法和观点的能力。比如:遇到困难时知道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帮助,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头脑慎重思考,有需要帮助时会找他人商量等。这些都是个人问题解决能力的实际表现。
三、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培养策略
心理弹性作为大学生积极调用的保护性资源,是应对挫折、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种心理潜能,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心理弹性潜能,后天的良好环境和优质教育,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挖掘和培养个人与生俱备的这种心理潜质,它是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变的一种生存潜能。
1.获得自主性。个体获得心理学意义的自主性的过程也是逐渐脱离父母庇护的过程。自主性是在不依赖父母或缺失父母控制的条件下,规范自己行为和对自己决定进行选择和引导的能力[3]。自主性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对家长的抗拒和疏离。自主性是一种独特的、成熟的心理状态,父母和大学生依然存在着相似性,这为大学生成人后继续与父母保持亲密的、支持的关系提供情感纽带。然而,这个纽带的建立取决于大学生自我定义的过程。获得自主性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和接受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异同,同时继续感受着父母的爱、理解和关怀。自主性的建立要求大学生在思想、情绪和行为上的逐渐独立。而大学生时期是个体心理的很多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日常生活需要大学生体格强健、有一定的协调技能和耐受力等素质,这些素质随着大学生时期个体生理的成熟而逐步发展起来,为大学生获得自主性提供了内部支持。自主性还要求大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有信心,并且有表达不同于父母及他人观点和信念的能力。此外,大学生时期互惠的同伴关系,让他们体验到了如同来自家庭的亲密感和支持力量。随着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成熟,他们获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未来的计划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自主品质。
2.培养弹性特质。心理弹性特质是个人的一种潜能,是个人内部有利于应对不利情境、实现良好心理适应能力并最终积极发展的一种特质性因素。心理弹性特质包括如下方面:自尊、自信心、自我效能感、认知风格、自我控制感、选择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等[4]。有关大学生心理弹性特质的培养方法,最有影响力的是国际心理弹性研究计划提出的“我有、我是和我能”的一套可行性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所有的内部资源和外部支持系统,从而获得安全感和受保护感。“我是”策略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的内在力量和潜质,比如信念、态度、优势等,使大学生在挫折情境中能够自我超越、化险为夷;“我能”策略则是帮助大学生发现并提升其人际技巧和综合能力,比如沟通能力、洞察力、幽默感、创造力等,从而实现心理弹性潜能的开发和培养。
此外,通过学习心理弹性相关知识,联系一定的技巧,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弹性水平。例如,可组织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逆境想象及专题讨论等形式的团体辅导活动,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习得各种实用的挫折应对技能,比如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决策能力、信念架构能力以及各种生活技能,增强大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大学生要逐渐学会自尊,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和赞赏,这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实现心理弹性潜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建立支持系统。心理弹性特质是个人的一种内部保护因素,与此相对应的是外部支持系统,它对大学生心理弹性潜能的实现也非常的重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团体的各种外界支持力量同样是大学生实现弹性潜能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这些外界支持力量可保护个人在挫折情境中积极发展,顺利地度过困境及不利情境的阻碍。我们把这些来自于外界的支持力量称为社会支持系统,具体是指父母、抚养者、亲人、老师、朋友及社会各类团体给予个人的物质支持、精神支持和情感支持等。已有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社会支持既对压力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起缓冲作用,又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5]。
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机制在挫折和挫折反应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支持力量影响个人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评价[6]。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保证个体拥有可调用的资源。从家庭角度来看,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安全的依恋关系、子女的积极关注、民主型教育都是帮助实现弹性潜能的重要条件。从学校角度来看,教师的肯定关怀、同伴的理解陪伴、体验成功快乐等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从社会宏观角度来看,创设积极向上、健康安全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林平.论挫折教育的本质[J].南京社会科学,2007,(2):120-123.
[2]高力.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高中生挫折承受力对比分析[J].当代文化与教育,2012,(6):61-68.
[3]Newman and Newman.发展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52-376.
[4]席居哲,左志宏.心理弹性者甄别诸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9,(6):1295-1301.
[5]张羽,邢占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6):1436-1438.
[6]程铷,吴灿龙,金春,等.新时期大学生挫折心理及其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