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学勿空谈阴阳
拳学以“阴阳既济”为道,实际也是阴阳表象的层次。“内顺自律,外求中和”才是“拳与道合”的真谛和归宿。下面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拳学勿空谈阴阳。
拳学勿空谈阴阳一、阴阳非本体
阴阳是万物的属性,是中华先人的大智慧,但不能代表万物本体。《系辞》曰:“天垂象,见吉凶。”皆是以象预报吉凶之意,阴阳之象是光线和环境决定的,非是人类可以操纵的;所谓“阴阳既济”,和“六阳纯全”就大相矛盾,让人无所适从!
《黄帝内经》曰:“阴阳者,以象之谓也。”中医“望闻问 切”都是以象诊病;阴平阳秘,平和之象,仅是中医对无病之人的形容术语。古人这些说法,既朴素,又有哲理。后人一聪明,解释多有偏离!譬如男女、雌雄、单双、长短、高低等等,这就偏离了“天垂象,见吉凶”和“阴阳者,以象之谓也”的初衷!甚至脱离文字本意,把“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朝向之理也解释成阴阳相抱的意思,岂不是笑话!
象者,都是同体两面之象。如昼夜,生死、阳坡、阴坡等,皆是一物的不同位置之象,有消长循环、互为成立,如影随形,不可分离,没有相克的意思;能说昼克夜,夜克昼吗?
在武学,同体阴阳,即是前后、左右、上下、内外,圆直、刚柔、呼吸等。同体阴阳不可以同时、不可以互见,要求自然平衡、自然循环,才符合生理和拳理;
以异体比较讲阴阳,这是后人的扩展。譬如天地、日月等,还让人可以接受。二者独居互见,可合可离,既相吸,又相 斥。但是这些属性已大大偏离了象的本意。
再譬如,以男女论阴阳,就有了褒贬之意,显然大失天理人道。另外以攻守、强弱论阴阳,不如研究《孙子兵法》有实际意义。
拳学勿空谈阴阳二、老庄论体不论象
老子《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字面本意是“背阴朝阳”的意思,论的是万物之体的属性,不是论象,也没有阴阳鱼相抱的意思;如果脱离字面而扩展解释,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可能发生互相否认的争斗现象。正确的解释必须是“唯一”之解,无可否认。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述,都是物质本体,而不是阴阳之象。以传统说,“道”是程序、方向,不是“一”;“二是阴阳”的传统说法,经不住推敲;老子《道德经》论的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长生久胜”之道,“负阴抱阳”是万物生长的条件,没有“二是阴阳”的意思;“三是冲和之气”的传统说法,就更勉强了;“三”,必须是三个实体;“冲气”是相互作用,非是一个“冲和之气”可以代表的。
太极一气才是“一”;“二是天地”,合“宇宙生成和盘古开天辟地”之说;“三是海陆空”,海陆空(山水和空气)为天地所生,可为万物之母;如此认识,与天文学合拍,有“与时俱进”的层次;老子之论不是科学,而是哲学的概括。上述之解还比较合乎逻辑,可供参考。如果把三说成“天地人”或“液态、固态、气态”,或者说成“中子、质子、电子”也无不可。和庄子“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之理,都不是“阴阳”所能代表的。观老子八十一章,有“黑白、有无”的论述,这比阴阳具体多了,是实实在在的物事,非为“象”意。
庄子《天下》篇曰:“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天为宗,德为本,道为门”,可谓忠言耳);庄子《天地》篇曰:“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即顺应天地规律谓之德,万物的生化程序谓之道)。《逍遥游》篇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意即多知,长寿为善)。《齐物论》篇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即天地人万物为一之理);《大宗师》篇曰:“通天下一气耳;天与人不相胜也。”(太极一气,可顺不可逆之理)。《秋水》篇说:“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即常动而不停之理)。可见,庄子论道、论德、论理,而不论阴阳之象。
看“神九”升天,既见阴阳之象,又见升天之道;阴阳和“神九”内部之构造,运行之程序,事故之防范相比,可知“阴阳与本质”有天地之差距;人体内环境比“神九”不知要复杂多少倍;武学“六合九要、内外合一”其复杂程度也不比“神九”逊色。“阴阳学说”,仅是物体外部所见之象的层次。古人的“一气、心经”之说,是一大跃迁;“太极一气”之说与“阴阳理论”相比有档次的差距。现在进入信息时代,更应该揭开阴阳的“幕布”,而探索生命的真谛。譬如细胞的排列和呼吸、神经的思维和传导、肌肉的收缩和协同等等,都与生命和武学有巨大作用。“阴阳就是拳经,知阴阳就能懂劲”,太武断了吧?武学不可“认鹿为马”!但是,阴阳的预见和启发作用不可埋没,这就是阴阳还有生存的道理。
拳学勿空谈阴阳
拳学勿空谈阴阳三、阴阳非二气
阴阳是一气之象,如高速公路的上下道。上道为阳,下道为阴,它们都是一条高速公路,非有二也。《周易阐真》曰:“阳退即阴生,阳进即阴退,阴阳总是一气(之象的)变化。非一气之外,别有阴阳。”王阳明《传习录》曰:“一气屈伸而为阴阳;阴根阳,阳根阴,亦非有二也。”《黄帝内经》曰:“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意即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合而言之,也是“一气流行”之谓。“阴阳是二气”之说,乃“大智慧”的创造,惑人不浅。
子时一阳生,午时一阴生,昼夜总是地球循环之象,非是昼夜有两个地球;《黄帝四经》曰:“夫天地之道,寒冷燥湿,不能并立;刚柔阴阳,故不两行。”
综上所述,古人这些认识比现在流行的“阴阳理论”不知要高多少倍。“宇宙万物,一阴一阳,乃一气耳”,是古今都不可否认的真理。
拳学勿空谈阴阳四、阴阳与五形
周敦颐《太极图说》:“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这是古人将阴阳、五行、六气、十二经等众多之气,升级到“太极一气”层次的伟大认识。
“阴阳五行”学说都是古人以类取象之说,不能以科学视之。用现代天文学、物理、生理、医理来看,只不过是“古董”而已,在电子、航天、信息、现代农业、现代医学、强国强军建设等领域,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现代武学领域,如果还将“阴阳五行”学说奉为拳经,岂不是落后于时代了吗?
中华民族被列强瓜分、杀戮,与官府常抱着阴阳理论打官腔,而不研求科技,不讲求发展生产力有关。
拳经云:“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以武学而言,这是前辈武师“内外如一”的意思,还无可非议。任何学术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我们也不能脱离时代而非议古人,但是更不能在今世还抱着“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和指导武学的普及和发展,如此下去,岂不是“抱残守缺”吗?还怎么弘扬和发展中华武术?
“阴阳五行”学说属于玄学,离实际太远。我们中国历代朝廷都摒弃阴阳学说而治理国家。古今中外,都是依法治国平天下。我国现今已正式出版国家法律法规共1109部,平均每部以30条计,具体的法规就有上30万条了,这是国家否定阴阳学说的铁证。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武学如果不“与时俱进”,老在“阴阳五行”里打转转,恐怕难以弘扬。古代武学大师授人,一趟劈拳,起码练一年,根本不给你讲阴阳之理,徒弟不明白也不敢问。老师说“拳练千遍,拳理自见”,奇迹都是练出来的。后来文人开始学拳,这才有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关联。“大智有大伪”非虚言也!
拳学勿空谈阴阳五、辩拳与道合
《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是路线,大方向,但都不是本。不能代替万物万事的具体方针路线,否则,就是空话,打官腔,贻误发展。孙禄堂《拳意述真》里郭云深、宋世荣等大师所言,皆是“神气、中和”之词,没有“阴阳就是拳经”的论述。
人体有千万年进化来的全智能自律系统,传统谓之“元性”。“元性”不是人的意志可以改变的。出土战国时代的行气铭曰:“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顺则生,逆则死。”这里的“顺逆”,有人说是“呼吸”,呼吸是自律系统的一部分。
孙禄堂大师说:“拳术之道首重中和,形正则气和,形偏则气偏。”“中和”就是自律频率。如果把“拳与道合”,说成是阴阳,就又进入了“十里烟云”的玄学藩嵩。
拳学以“阴阳既济”为道,实际也是阴阳表象的层次。“内顺自律,外求中和”才是“拳与道合”的真谛和归宿。
阴阳学说是中国先民在两千多年以前形成的,是朴素的“唯象论”。武学如果以“阴阳为拳经”,就把“手足肘膝”的攻防布阵的研究忽略了,还怎么上擂台技击,还怎么研究养生的具体操作?李小龙不讲阴阳,专研究“怎么打”?所以很快练出了世界级的技击水平。
敬劝武林师友,别再空谈“阴阳”理论了!把“手足肘膝”的学问研究透了,“六合九要”等规矩就自然而然都有了。大道最简易,不信,您试一试。沉肘就导引竖项拔背;顶手指足趾,就导引神气;顶膝、顶酒窝,就导引抽胯、竖腰和提肛。手足是航空兵,又是第一道防线;肘膝是战略部队,又是第二道防线。这就是强体和胜人的根本。“手足肘膝”撂的是地方,出的是时机,中华武术就有了大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