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春精美行书书法

2017-05-31

杨再春先生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北京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美术家"和"爱心市民"荣誉称号。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杨再春精美行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杨再春精美行书书法欣赏

杨再春精美行书书法图片1

杨再春精美行书书法图片2

杨再春精美行书书法图片3

杨再春精美行书书法图片4

杨再春个人简介

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摄影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北京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美术家"和"爱心市民"荣誉称号。

书法家杨再春大半生与墨有缘,他的艺术生命是在墨与纸的黑白之间练就的。由于他长得魁梧、肤色黝黑,每天又几乎被如烟如缕的墨香所缠绕,因此,不少朋友称他是"墨人"。久而久之,"墨人"便成了他的笔名。

1968年始,杨再春先生先后师承郑诵先先生、黄高汉先生,刻苦研习汉隶、魏碑,王羲之、王献之行草书以及黄庭坚、米芾、董其昌等诸家法帖,其书法"凝重中有飞动,庄严中寓活泼","重笔如山石坠地,轻盈如燕子点水",近些年来其书法作品被众多海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行书的气势

一、逆势,发笔时逆入,结尾时收缩,是产生笔势的主要方法。汤临初《书指》谓:“作意在左则下笔向右,作意在右则下笔向左,结束在下则上必蹁跹,上体既尽则下必流易。“逆”是产生势力的重要手段。书写行草书时,有时在收笔处反折其锋,使其笔势与下笔起笔相承,这种笔法称之为“折;起笔逆入作点时,微露芒角与前笔折锋,谓之“搭”,一折一搭,一呼一应,则上下承接,左右顾盼,气脉自贯。《书法三味》中谓:“下笔之始有折锋,有搭锋,凡作字第一多是折锋,第二、三字多是搭锋,承上笔势。”由于折搭时,粲然露锋,故字多精神外越。如“不”字收笔为“折”。“去”字起笔为“搭”;右条“不”字收笔为“折,“能”字起笔为“搭。”

二、顺势,书写行草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顺其自然的笔势,数字连属,左右映带,上下衔接,不假安排,一笔环转,给人以气足力遒之感。汤临初《书指》中云:“有顺利以导而天机流荡。”这种取势方法,因为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故并不多见,运用得好,有神融笔畅之妙。如“气力复如何也”六字一气贯注,“不在彼”、“何处”、“如何”亦一笔相连,都能给人以一种流畅的感受。

由于数字一笔环转,故当于使转中见点画,凡成点画处用笔宜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要轻,诚如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谓:“大令草常一笔环转,如火筋画灰,不见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环转处悉具起伏顿挫,皆成点画之势”。若数字点画不分地交结缠绕在一起,则“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就势必会破坏点画的形质美。

三、曲势,字要得势,关键又在于用笔是否有曲势,富有一种弹性的力度美。刘熙载书概谓:“书要曲而有直体,直而有曲致”故作点之法,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锋向右而势向左,锋向左而势向右,全藉顾盼有情;作横之法,其常患平,当分仰覆、燕尾、鳞勒之势;作竖之法,过直则里败,当分向背、垂露、悬针之势;作撇之法,势微婉曲,末锋飞起,有顾右之势;作捺之法,抑扬顿挫,一波而三折,或开或合,得意徐乃出之;作钩之法,又宜蹲锋得势而出。故作书之道,当以曲势为主,十曲五直,言笔笔有轻重、有起伏、有回顾、有徐疾,行行要有活字,字字须求生动。若平直相似,形同板刻,则不能得势。徐用锡谓:“结字要得势,断不能笔笔正直,所谓算子(算子是古代计数用的筹算,长短阔窄整齐),便不是书。”,所有的点画都带有一种曲势,显得姿态生动,笔意流畅。

四、涩势,“涩”是生发笔势的主要方法,亦即迟涩之法。这种笔法,苍劲凝练,如枯藤盘曲,似古柏虬交。作书时极力揉搓,逆势涩行,正如包世臣《艺舟双楫》所谓:“凡横画平过之出,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行出皆留也。”由于运笔时步步顿挫,节节加劲,积点成线,故其点画有气清质实,骨苍神腴之感。同时在顿挫起伏中,可以再生笔势,从而产生优美的韵律和跌宕的气势。如何绍基的行书,笔意含蓄,行墨迟涩,显得骨格苍凝,给人一种沉雄老辣之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