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2017-05-26

相关话题

当今社会,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人物数不胜数,像张海迪、吴运铎、邰丽华……在中国古代,同样不乏励志楷模,有的人在某一领域的贡献甚至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1:孙膑

在古代残疾人群中,肢体残疾比双目失明的要多,其中以下肢残疾所占比例最大,古汉语中的“跛”、“瘸”、“躄”、“痿”、“蹶”等字,皆指下肢有残疾。

在古代,腿脚不便的名人不少。如献出著名宝玉“和氏璧”的卞和,就是一位双脚皆失的残疾人。卞和致残为后天原因。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在荆山上伐薪时,偶尔得一璞玉,先后献于楚厉王、楚武王,但此二王不识货,卞和因此被先后砍去左脚和右脚,此即“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一说。幸好楚文王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氏璧”。

卞和被砍去双脚,这叫受“刖刑”。刖刑是古代的酷刑之一,入“五刑”之列,另外四种刑法是“墨”、“劓”、“宫”、“大辟”。刖刑又称剕刑,轻者砍单脚,重者去双脚。

在古代下肢残疾名人中,又以先秦时期最多,这是因为当时流行刖刑。此刑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滥用到了顶点,以齐景公主政时的齐国来说,当时市场上最贵的是假肢,最便宜的是鞋子,这就是“踊贵屦贱”典故的由来,也是齐景公当年滥用刖刑所造成社会悲剧的直接反映。

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生前便曾被魏国人“刖”过。但他没有屈服于命运,后得到齐国田忌的信任,多次设奇谋指挥军队,打败了当年另一对手、军事家庞涓率领的魏军,逼杀庞涓。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为杰出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成绩非常优秀。之后,庞涓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他自思本事不及孙膑,设下毒计,把孙膑骗请到魏国,谗言害之。昏庸的魏惠王把孙膑办了罪,在他脸上刺字,还剜去了他的两块膝盖骨,此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上“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的记载。

孙膑因此成了一名残疾人,再也无法站起来。庞涓本想让孙膑“欲隐勿见”,让他从此消沉,但遭受非常打击的孙膑没有因此萎靡不振,反而活得更坚强,更有价值。

孙膑后被齐国使者带回了齐国,田忌慧眼识人,收留了孙膑,孙膑的智慧和胆识得以展露。田忌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射箭,孙膑见他们用以比赛的上中下三等马都差不多,硬拼难以取胜,遂想出智取的妙策:用最差的马与对方最好的马比,用最好的马与对方中等的马比,用中等的马与对方最差的马比。三场比赛结束,田忌赢两场,只输了一场,此即“田忌赛马”的制胜法则。

孙膑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和超人智慧,在“围魏救赵”等战役上更发挥得淋漓尽致,改变了当时中国历史的走向。

孙膑后来将其军事心得和作战经验著述成书,此即司马迁所说的“孙子膑脚,而论兵法”。《孙膑兵法》于1974年在山东临沂出土,引起轰动。该兵书系古代一部重要军事理论,与其祖辈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道,对中国古代军事战争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2:蔡伦

在古代残疾人中,生理上有缺陷一族往往被忽略。其实,这部分人的痛苦并不比其他残疾人少,只不过更隐蔽。其所受的心理伤害比缺腿少眼更严重,有的人甚至觉得“生不如死”。

古代有生理缺陷的名人,绝大多数是后天造成的。“五刑”之中的宫刑,是导致古代生理残疾人士大增的重要原因。

所谓“宫刑”,就是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男子割势,女子幽闭”。宫刑,又称腐刑,仅次于死刑。初称“淫刑”,本是针对乱性乱伦男女的,后被当成一种刑法,施于犯人身上。行刑时毫无人道可言。

在生理残疾的古代名人中,最常被提起的,当是《史记》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大家。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时年47岁、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因替出击匈奴、失败投降的将军李陵辩护时,说了几句公道话,惹怒汉武帝刘彻,被下大狱。在无钱赎罪的情况下,司马迁“忍辱苟活,自请宫刑”。

受刑之后的司马迁曾痛不欲生,但想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坚持了下来,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迁的事迹无疑成了励志典型,对司马迁最为崇拜的是古代特有的残疾人群——“太监”群体,曾将司马迁视为“祖师爷”而顶礼膜拜。

太监又称寺人、宦官,历代层出不穷。这个人群中还出现过多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残疾名人,如蔡伦、郑和。其中,最重要的、有突出贡献的一位是蔡伦。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自幼年入宫,成了一名宦官,东汉和帝刘肇时为中常侍,后加尚方令。虽为一名残疾人,但蔡伦心灵手巧,喜欢制作器皿物品,在担任尚方令后,“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当年宫廷民间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缣帛和竹木简牍,但前者成本太高,后者书写、阅读不便,于是蔡伦改进当时民间用碎麻捣成纤维挤压成型的原始造纸术,制造出了可以用来书写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张。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这批纸献给和帝刘肇,受到刘肇的称赞,特封蔡伦为“龙亭侯”,其所发明的纸张也被称为“蔡侯纸”。

蔡伦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后,天下从此“莫不从用焉”,不仅为中国,更为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普遍使用“蔡侯纸”时,欧洲还在使用昂贵的羊皮与质地非常脆的纸草做书写材料,所以西方人将造纸术列入中国“四大发明”,现代西方学者还将其排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3:华罗庚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4:张海迪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5:桑兰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