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文章散文
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概念的甄别 何谓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同仁的热点话题。下面是有关于教育的文章散文,欢迎参阅。
关于教育的文章散文:也谈教育
曾经读过师范,干过教师,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也曾获得“教子有方”的殊荣(孩子就读的学校授予的荣誉),所以谈这个话题,感到多少有一点话语权。
最近我看到过几篇关于教育的文章,其主内容是针对目前我国教育制度存在的一些还不够完善的方面,表示出的种种不满,有人牢骚,有人焦灼。而我对此,有自己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固然还存在某些弊端,有待完善。但是,关于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大环境,对于大环境,作为我们一介平民无力去改变它,但是作为每一个家庭这个教育孩子的小环境是不是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呢?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对教育制度的思变以及焦灼的心情,甚至不满和牢骚,转化成对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小环境的思考呢?
为什么在同一个大环境下孩子的成长,表现会千差万别呢?有的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非常优秀,有的却不尽人意呢?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现有的教育制度显然存在单一、机械的模式化教育的弊端,不能很好的照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差异。但是作为家长自己的孩子什么个性,有什么爱好和特长,存在那方面的潜质,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等等,应该是了如指掌吧。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有的家长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弥补学校教育这些方面单一化的不足,为孩子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小环境,使孩子健康成长。但有的却做不到,相反怨天忧人,牢骚满腹。
实践证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和最初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家庭和家长的教育和影响至关重要。如果自己应尽的责任而没尽到,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学校或者责怪教育制度,结果只能是耽误了孩子。人们常说有什么家庭就会有什么孩子,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虽说不能一概而论,但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这是永远推卸不掉的责任。怎样的家庭是成功的家庭,怎么样的父母是合格的家长呢?
首先,责任面前,任何的不满和抱怨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并无济于事,只有承担,别无选择。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大环境你无力改变,你可以改变小环境,别人你改变不了,可以改变自己。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创建好家庭教育的小环境才是每个家长应有的态度,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从某个方面说,学校不会代替家庭,老师也永远不会代替家长,家庭的亲情氛围,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学校的制度化教育是有区别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从这个方面讲家庭教育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很好的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凭家长的随心所欲。有老师感叹,在学校里教给了孩子很多做人的道理,可有些孩子却根本听不进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影响了孩子。如有些家长虽说也时常教导孩子要讲文明懂礼貌等等,可自己却不能以身示范,有的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自己从来不学习,有的甚至对孩子不管不问。教育孩子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家长必须在树立责任意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
做合格称职的家长,克林顿的妈妈是楷模。“克林顿妈妈的厨房”、“克林顿妈妈教儿子做好三件事”等这些故事大家或许耳熟能详。
克林顿妈妈的厨房。克林顿妈妈的厨房不仅用来做饭,同时也是用来塑造人的,厨房里的亲情教育,创造了一个家庭教育的绝好环境。在克林顿的记忆中,妈妈的厨房是他最幸福、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在那里,不仅有妈妈为他准备的可口的早餐和晚餐,最重要的是,在厨房里,妈妈每天都会陪他聊天,他们聊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时是关于学业的事情,有时是健康的问题等。不管聊什么,不管聊多长时间,孩子和妈妈都很愉快。聊天时,妈妈从来不把儿子当做小孩子,她很认真地跟儿子讨论一切,用她开朗坚强的性格跟儿子交流他们共同的梦想。
在妈妈的厨房里克林顿完成了所有的人生重要的选择,考进斯坦福大学,决定向希拉里求婚,以及参加阿肯色州的州长竞选,决定角逐美国总统,这些关系到他一生的决策都是在妈妈的厨房跟妈妈的沟通和交流中慢慢从梦想变为现实的。
克林顿十五岁时的一天,他在妈妈的厨房里宣布,他将来一定要竞选美国总统。听完儿子的话,妈妈一点儿都没认为他是在异想天开。她认真想了一会儿,然后告诉儿子:“孩子,我相信你能行。妈妈也曾经有这样的梦想,只是当我觉得我做一个让病人喜欢的护士更合适时,我就放弃了。现在,对你来说,也许正是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的最好机会。”
克林顿妈妈教儿子从小做好三件事。一是每天读一本好书;二是学会写文章;三是学会演讲,是克林顿妈妈家庭教育的又一个创举。正是这三件事奠定了克林顿日后做总统的重要基础
教孩子一天读一本好书。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器者,没有那个是不爱读书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朱熹说的好: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人生导师,能为人指帆导航,一本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孩子学会写文章。会写文章,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门基本的技能,学生之所以要学习写文章,决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文学家(少数人今后可能成为文学家,那是未来的事,不是学生时期培养的目标),而是出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出于继续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即使将来不从事社会科学类工作,从事自然科学类工作,也需要经常写论文等文字材料。没有准确的合乎逻辑的文字表达,即使你有再好的思想,再好的研究成果也难以完美的传达给别人。
教孩子学会演讲。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都需要会演讲,与人交往需要演讲;求职或者竞争上岗需要演讲;汇报工作需要演讲;征服他人需要演讲等。无论是政界领袖毛泽东、列宁、克林顿,还是商界领袖张瑞敏、马云、牛根生等,凡深具影响力的成功人士都是演讲家,他们无不以演讲的魅力征服他人,征服社会,征服世界。可以说演讲是人一生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可见这三件事,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多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所述,改变大的教育环境我们力不从心,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我们可以做到,第一是责任;第二是学习;第三是亲情;第四是方法。
关于教育的文章散文:浅淡中国教育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立国之本,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纵观中国的教育从文革期间到改革开放后走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这四十余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对中国的教育来说仿佛是一个坐过山车的过程,由低谷瞬间到达顶峰,是一个由漠视文化教育到狂热追逐文凭的观念上的巨大改变,这是国人有目共睹的,这其中个中滋味是这个时代的人深有体会的。
本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更是对教育的一次摧残,这场运动以政治代替学校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以强制说教、简单灌输的方法来确保信仰,甚至为了达到“坚定的政治方向”不惜忽视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单纯的以家庭出身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提倡根正苗红,把文化教育视为儿戏,大肆宣传知识无用论,甚至出现了当年名噪一时的“交白卷英雄”张铁生。当时并对学制进行了所谓的改革,小学缩短为五年,初中和高中各缩短为两年,大学停止了招生,从一九七一年开始改为从工农兵中选拔上大学,直至一九七六年才恢复高考制度。那个时代浪费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华?葬送了多少人的锦绣前程?
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无数的人抓住这难得的契机,梦想着通过参加高考就此改变一生的命运,更有无数的家长把当年自己未实现的上大学的夙愿转移到对孩子的期盼上,希望孩子圆自己未了的梦。不能否认在恢复高考制度的头二十年里,的确有很多人就此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菲的收入,有些现在已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在社会上倍受尊敬,令人刮目相看。人们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是席卷中华大地的文凭热,学子们把上大学作为人生唯一的奋斗目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无数的人蜂拥而至纷纷踏入大学的门槛。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中国的教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误区,由当初的过冷变为如今的过热。一批批大学生毕业后又源源不断挤进就业市场,致使现在社会上大学生遍地都是,一方面是拿着一纸文凭却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专业技能人才又奇缺,简直是凤毛鳞角。如此的恶性循环,令那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也许大家还清楚的记得几年前曾有这样一则报道:堂堂北大的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谋生,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北大名校毕业的学子就应该文能安帮,武能定国。可如今经济市场是无情的,人才作为社会资源,有着供求关系,无论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高材业,你的能力都需要社会的检验和确认。社会上要的不是你的分数,而是你思考、动手与人际关系的交往等各项综合实践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却恰恰忽略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社会上有多少在学校里曾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一旦步入社会的时候,却因无法适应社会环境以及不懂得与人相处之道而为此苦恼不已。文凭固然重要,但适应社会的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拚搏的精神更是人走向成功必备的素质。现在的学校拚命追求升学率,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提高学习成绩上去,忽略了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孩子的高分低能这一普遍社会现象。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这种教育体制下翻越着书山学海,疲惫不堪,最终有多少人能成功问顶?能考入名校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人,大多数的学子只能上普通大学。既然如此,倒不如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一个公务员的位置大约要五千人竞争,这是何等残酷的事实?大多数学子们踏上社会的时候依然两眼茫茫,并未看见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怎么能不让他们心寒?从中可看出中国的教育的确存在很多弊端,这是不诤的事实。
下面我就中国的教育改革谈几点浅显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是培养孩子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将来国家的主宰,应该把对祖国的热爱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中,溶入到他们的血液中。学校、家庭、社会是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三个途径,三者理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配合、互为补充的关系。在我国古代就曾有传为千古美谈的“岳母刺字”,谆谆教诲自己的孩子岳飞要“精忠报国”,而岳飞也不负母亲的期望,用实际行动实现了母亲的愿望,成为流芳千古的一代民族英雄,这就是正确的引导教育根植于人心中所彰显的无穷力量。近代也有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的先烈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底下,献出了自己年仅十五岁的宝贵生命。正是因为有无数的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理当在缅怀他们丰功伟绩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们懂得当怎样爱自己的国家,怎样来振兴我们的民族,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捍卫祖国的尊严?如今的时代能有多少个十五岁的孩子乃至成年人能为了祖国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没有爱国精神的民族是不堪一击的民族,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国家是一个趋向灭亡的国家!国家的荣辱、民族的兴亡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利比亚战争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残酷的战争真正的受害者永远都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看人的生命被恣意践踏,他们失去了自己国家的主权,财富被他人掠夺,经济被他人控制,人民每天在死亡线上挣扎。利比亚的今天是否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并非危言耸听,假如有一天战火燃烧在我们的国土上,我们的人民能否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致对外,来齐心协力保卫我们的祖国?爱国教育真的已经刻不容缓,实乃当务之急。
二是应提高孩子自强自立的能力。如今的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仿佛是温室里的鲜花,经不起风吹雨打。从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别人,更缺乏与人协作的精神。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国对子女的教育恰恰与我们相反,他们要求孩子从小就要自强自立,自已的事情自己做。我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美国儿媳教育孩子让中国婆婆大开眼界”其中提到每天早上儿媳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的忙去了,三岁的小孙子托比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有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的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点头,回答:“Yes!”下午,苏珊却让婆婆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焖大虾等中国菜,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开始吃晚饭的时候,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苏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托比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苏珊毫不心软。这篇文章让我陷入了沉思,也许用我们的眼光来衡量这种教育方法有些不近人情,但它却恰恰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了言必信,行必果,承诺就要遵守,自己做错了事情,就该承担后果,并为此付出代价。再看我们遇到同类问题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哪,孩子不吃饭,我们就端着饭碗满地撵着孩子喂饭,还要哄着夸着甚至应许把饭吃完给买新的玩具作为交换的条件,其实仔细想来生命的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如果孩子饿了,他自然就会主动去吃饭,何况一顿饭不吃会饿坏吗?至于我们那么紧张吗?真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的衣食住行被父母照顾得事无巨细,无微不至,致使现如今有多少中学生、大学生一旦离开父母,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衣服不会洗,甚至很多的孩子宁肯花钱请学校的雇工来洗,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又怎么能承担起对家庭的义务?没有温馨稳定的小家,又哪来和谐稳定的社会?
三是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品德素质教育。造成如今的学校重分数,轻素质的德智失衡。为了片面追求高升学率,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每个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着孩子上各样的辅导班,以致让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最近在网上曾看到江西九江有三名小女孩为了不做作业,相约跳楼,称死了就不用做作业了。这样的事例让我们感到震惊,促使我们更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我们在感叹孩子压力过大的同时,更应该感到现在的孩子是否太脆弱了?是否该对他们给予心理承受能力的塑造?是否该让他们学会怎样珍惜生命?是否更该让他们懂得未来的人生路上会经历更多的风风雨雨?是否该让他们学会坚强去面对?而不是简单的逃避。
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又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知识与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腐蚀着那些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们的思想,让人防不胜防,无法躲避。网络游戏更是充斥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那些打打杀杀血腥的场面让他们习以为常,沉迷其中,分不清现实与虚幻,引多少孩子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对这些新的教育难题时,我们的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引导,使孩子们正确健康的使用网络,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社会、家长更应该齐抓共管,统力配合,把我们的孩子从网瘾中解救出来,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当今的时代金钱至上,物欲横流,这样的社会环境令孩子们已没有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盲目追逐偶像,失去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价值观的沦丧直接导致社会行为失去道德准则。人类数千年所形成的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的标准完全颠倒了。当今社会对人道德的不教育、不作为,已到了置若罔闻、麻木不仁的地步。最近网上热议的广东佛山两岁女童悦悦被两车碾压致死的事件,事发后18名路人路过无一人伸出援手,最终一个拾荒的阿婆将孩子救起,这件事反映出了当今社会人心的冷漠,社会大环境的日益恶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是社会责任缺失所带来的恶果,长此以往下去,我们的国家前途令人堪忧,我们的民族更无希望可言。在人的一生中,人品永远是最高的学位,而品德是人格的灵魂。品德是人类充实内心世界精神的结晶,它是道德、诚信的总和,品德是一个人在世立足之根本,聪明、才学失去良好品德的驾御,就会变成一只猛兽;聪明、才学一旦被缺乏道德的人所拥有,不仅产生不出智慧,而且会转化成罪恶。古人云:“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可见,品德何等重要!当今社会面对道德水准的每况愈下,人们呼唤着在公众的参与下,创造惩恶扬善的制度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社会道德,呼唤良知、人性的回归,然而说到底这要从每一个人自身做起,更需要我们的教育从小孩子抓起,让人们从小就懂得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让这种理念根深蒂固的植入人的心理,做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自觉去遵守。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工程,它需要多少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任重而道远!
四是从小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并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与人沟通与交际能力,使其能准确解读人际交往中的情绪,善于控制交往中的情绪变化,具备解决人际关系中争端的能力。因为未来孩子毕竟得走上社会,社会是个复杂的群体,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良好的与人合作能力,这是很值得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直接关系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及前途,我们的教育机制应把培养孩子的此项能力列上议事日程,这样将来孩子走上社会的时候就会如鱼得水,事业发展也会顺利得多,而且一旦具备这样的心态与能力,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五是学校应开设不同的专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的孩子从上学到大学本科毕业需要十六年的学习时间,家长们为此付出了昂贵的教育成本,但孩子毕业后还未必能自食其力。假如我们的教育体制能用发自内心的喜好来有效引导孩子们对目标的追求,相信一个人用十年的时间去钻研自己喜好的学科,必会成为一个拥有专业水平的人才,这勿庸置疑。我们的学校应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加以正确引导,按不同的专业学科,从小学到大学形成系统管理,培养不同专业的各类人才,针对社会的需求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各个行业及各个领域,这样必能给我们的国家培养出各类行业的尖端人才,更能推动我国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及各行业在世界领先的可能性。
六是我国的高考制度目前存在着诸多弊端。我国的高考主要是通过笔试的方式依照分数的高低来选拔人才,一考定终身。而在美国高考却不是这样,因为大学录取的时候高考成绩只有三分之一的权衡,剩下三分之一是学生平时的成绩和行为记录,还有三分之一是老师的推荐信。这样一方面缓解了学生高考时的压力,督促其平时就应努力学习,不懈怠,认真的面对每一次的考试,另一方面更能让学生在平时提高自律性,因为这与其自身的前途息息相关,促使学生自身不得不严于律己。而我们的高考虽然全国均采用统一的考试时间,统一的评分标准,但却没有统一的录取分数线。各省市在高考录取中都倾向于录取本地的考生,存在严重的区域保护政策。例如复旦大学在沪招生占总数40%,武汉大学在湖北招生占总数40%,浙江大学在浙江招生占总数70%。外省的学生要想上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就比北京的学生要高很多。虽然我们的教育法明确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但一样的学生,一样的高考,一样的成绩,就因为籍贯不同,本地考生就沾了区域保护政策的光,虽然分数没有外地的学生高,却堂而皇之的上了本地重点大学,外地的学生却只能眼睁睁的名落孙山,命运迥异。这难道不是对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公然侵犯和践踏吗?所谓的公平竞争更是无稽之谈!但愿我们的高考能真正的让每一个考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让那些优秀的高等学府真正的揽天下之英才,成为名符其实为国家培养优秀顶尖人才的地方。
七是国家的教育部门对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应加大督查力度和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近年来曾一度出现的高考作弊及高考成绩被冒名顶替等现象,反映了教育界一些人利用手中的职权营私舞弊、收受贿赂、权钱交易等暗箱操作现象。高考作弊难以如实反映考生的真正水平,使国家利用高考选拔人才成为虚谈;高考成绩被冒名顶替,更使我国真正的人才被拒之门外。另外一些高干子女毕业后直接被安排到条件优越的工作岗位上,这也无形中排挤了那些真正成绩优异而待就业的高材生们。而那些名不符实的平庸之辈一旦窃据重要岗位,便会误国误民,积生民怨,使我国的未来发展前途希望渺茫……
面对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我们的国家要等到何时才能大刀阔斧的迈开改革的步伐?何时能让我们的教育制度更完善一些?何时能让我们的高考制度更公平、公正一些?我们的孩子何时能从虚幻的教育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学校何时能根据国家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去培养一批又一批精英?
太多的期盼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未来,我们呼唤着教育改革的春风能早日吹遍华夏大地,让天下的父母愁眉得以舒展,让天下的学子们能学有所成,学为所用!在自己理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大展鸿图,到那时人尽其材,物尽其用,满腔的抱负得以施展……这如画的愿景何时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拭目以待……
朋友,面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你是否也有同感哪?我期盼着有识之士都能来共同参与阐述你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展示你独特的视角,因为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强大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子孙所共同的期盼,因为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是实现强国梦最根本的保障和前提,你又岂能漠然视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