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2017-06-14

着力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发展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用必须解决的课题,是一个永远新的旧课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方法:明德修身、励志敦行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应用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激励赏识的原则,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钻研奋发的风格、不懈追求的态度、好学会学、乐学的境界。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发展水平,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注重沟通、交流、协商、平等对话,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进行精神的滋润、熏陶、引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都要求为师者要明德修身,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品格的塑造、道德的践履、精神的超越、心灵的净化,拒绝平庸、追求高尚、静下心来、埋下头去。 师德永远是第一位的,是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内涵,是最具说服力的活教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为人师表”等八项要求,这是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工作者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纲要》中将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作为战略主题,而把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其保障措施,可见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于漪曾说,“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是把你的生命、你的智慧同青少年捆绑在一起。人是有脊梁骨的,教师是要有师魂的,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奋斗不息。奋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育人先育己,修身齐家,首先是修身。”

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职业操守,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践履道德规范。外塑形象,注意仪容仪表、言行举止;内强秉性,把提升个人品质修养作为内在要求,像宗教徒那样虔诚,强化信念、自觉自律。同时,不仅要志存高远,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人格魅力,知行合一,引领学生。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方法:心存感恩、热爱学生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应用,要求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进行,这种和谐来自爱。“爱”是教育的别名,爱学生是作为教师必备的美德,所有的名师、教育家古今中外无一例外。爱学生是一种责任、一种修养、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境界。有人戏说,教师的脸色,决定着教室里的温度。可见,为师者怎能不心存敬畏、感恩、如履薄冰、热爱学生。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根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这种爱,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学生作为“人”的终极关怀,是无私而不带功利、原动而又无比高尚、自觉而又永恒持久的。

爱学生,就要给学生以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张扬,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给以激励赞赏的积极评价,用学生的思路将知识教出情趣来,让学生好懂易会。课堂上关注他们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发展状态,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根据其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种爱,也是教师人文素养内化外显的结晶。

像“国宝”教师霍懋征所说,“60年来,我没有丢下一名学生,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赏识学生,民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但是,爱不能成为借口、幌子,对学生搞“沙皇主义”一套:唯我自尊,自命不凡;真理在握,一言九鼎;一言不合,小鞋必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我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可见,为师者要爱学生,尊重每一个平等的个体,让他们心灵愉悦,提升他们的生存质量和幸福指数。反之,教师简直就是一个施加心灵暴力、进行精神虐待的可怕的侩子手。当然,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爱是要发自心灵深处的、指向终极的关爱,要爱到学生的心里去,让学生感受得到的爱。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方法:勤于阅读、诗化人生

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的第斯多惠曾说,“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完善,才能胜任自己的职业。”

在当下相对浮躁的今天,非诚勿扰、红尘滚滚,面对物欲横流,比房子、飙车子的年代,教师要少一点世俗气,多一点书卷气,来一点书生味,要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需要,让自己的生命更多彩,精神家园更劲拔。“教师”二字,总是与“书香”联系在一起,勤于阅读,诗化人生,更是语文教师的特质。古人语:“欲人明者必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

但是今天的不少教师,已从脑力劳动者蜕化成了体力劳动者(此处绝无贬低体力劳动者之意)。在他们的书架上,除了科教书和参考书,恐怕很难找到其它的书,原本分内的读书竟成了一种奢侈。或许,时间太少,教学太忙,或许读书枯燥单调,远比不上休闲娱乐那样潇洒。但是你是语文教师,不读书就连自己都会觉得面目可憎,站讲台底气都是不足的;不读书,你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不读书,评价学生、促进其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养性莫若修身,行乐不如读书”。在“2012上海书展”召开之际,主办方倡议教师要以“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为修身养性的志向,表达对教师不读书的关注。

如何诗意地教书、生活,最主要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把读书当作精神的第一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强调了读书的紧迫性、必要性。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应用需要教师能对所有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对学生当下课堂表现,给予第一时间快速地用鲜活生动的语言赞赏评价反馈,而不是“你真棒”这类俗套苍白的语言,给学生以深厚持久的人格、道德、情绪熏陶和感染,这本身就要求教师底蕴很深、素养很高。“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教师如果不读书,感受不丰富、精神不丰满、底蕴不厚重,就会空虚平庸,评价也只能泛泛而谈,不能指点到位,点铁成金,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对于如何读书,张大千曾有经典的说法:“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读书对于画家尚且如此重要,何况教师,更何况语文教师呢。

种类上,可以读学科专业书籍、教育教学类书籍,可以读天文、地理,可以读哲学、美学,可以读古典文学、西方理论,无所不包,尽收眼底。 方法上,可选读、可略读、可精读、可研读,可摘抄,可体悟,可札记。可批注,内化吸收,为己所用。

时间上,可忙里偷闲,挤时间、定时间,持之以恒地长期阅读,形成习惯,保持自己精神的敏锐和润泽。

“不闻大论志不弘,不听至言心不固”,阅读经典,厚实底蕴。与名家、圣贤对话,“积好在心,久则化之”,提升自身素养,何乐而不为呢,难怪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

语文教师读书可以潜移默化感染、熏陶学生,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而且这种心灵和精神上以读书及其人文趣味为纽带的“读书育人”、“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正是师生相互追寻生命价值的支撑,是师生相互的智慧和人格力量的共生共荣,也是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应用所期望的局面。

语文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摒弃片面追求物质而轻视人文肤浅的功利主义,坚持终身教育,不断地读书学习、积累人文知识,涵养人文底蕴和精神素质,提升自身修养水平。师生之间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文素养来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禀赋。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成就教育。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