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开题报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是作为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也是论文写作或研究能否按计划实施和开展的重要保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希望你们喜欢。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内容要求: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内容要求: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关于格式的论文范文
试论格式塔视角下的文本场
[摘要]在格式塔文艺心理学视角下,文学作品的文本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文本各层面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文本的场,整体的格式塔质结构是文本场的核心特点。且文本场各层面共同作用构成格式塔文本场整体。
[关键词]力场;文本;文本场
[中图分类号]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169-03
一、文本场的形成
格式塔文艺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力,“每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的式样”。他在其代表作《艺术与视知觉》中有这样一幅图。
图1是个正方形和其内部黑圆面组成的视觉式样,而黑圆面看来似乎存在一种向正方形中心或四周某一方向运动的趋势。在物理学中,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索。黑圆面的运动作用“有着自己的作用点,方向和强度”符合物理学的定义,所以心理学家们就称之为“力”。但这种作用力不是物理意义上真正的运动。而是心理感觉上的运动,可以看成一种心理力。根据图1心理力向正方形各个方向运动的作用趋势。可画出如图2的力的结构图。在物理学中,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的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叫做场。如电场,磁场和引力场等。图2正是图1心理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力场的示意图,是心理上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即“视觉式样实际上是一个力场””通过这个形象性的解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阿恩海姆认为力是构成世界的本质内容,一个物体、事物就是一个力的式样,同时也是一个由内部的力相互依存,共同支持作用形成的场的存在。
在图2这个场中。正方形内的黑圆面似乎有一种离开它现有的位置向正方形中心或四周某方向运动的力的作用趋势,而它并不能发生真正的物理意义的运动,只是让观察者在心理上产生这样的感觉。在格式塔心理学中。这种物理状态上看似不动却能在心理上给人以运动的感觉的心理力被称为“张力”。“张力”也是物理学概念。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相邻的部分接触面上的牵引力。在艺术领域,T.S艾略特指出“一个中国式的花瓶虽然是静止的,但看上去却似乎在不断地运动着”不同于物理上真正的运动,艺术欣赏者从绘画,雕塑这类艺术形式中所见的运动是“视觉形状向某些方向上聚集或倾斜。它们传递的是一种事件,而不是一种存在”正如俄国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所说的是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
中国古代文论将文学作品看成由“言、象、意”三层面共同组成的文学整体。这一观点是由三国时期思想家王弼提出的,认为文学文本是由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意蕴世界组成的。现象学代表人物英伽登将文学作品看成是由语音现象层、语义单位层、图式化观像层和再现的客体层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语音层与语义层是文学文本的基础意义层。读者对更高一级图式化观像层和再现的客体层的把握是在以语音和语义两个层次为基础完成的。英美新批评也有“语象”的文艺学术语,指由文学语言表达的形象,尤其是微观的即以词语、句子为单位的语言形象。本文探讨的文本特指在未被深刻解读而只作为客观语言存在的,语象层面的文本整体,包含语音层,语义层(词典意义)和形式结构层三个层面。
根据阿恩海姆力与场的理论,我们可以认为文本也是一个场,即文本场。文本场是创作者的心理场通过对文学语言和形式的组织所构成的文本整体结构。格式塔文艺心理学家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人们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两者结合成的心理物理场即心物场。创作者的心理场在遭遇到外界物理场后,创作者的自我与世界交融在一起,一个全新的带有创作者自我要求的经创作者心理场经验过的心物场世界在创作者内心形成。创作者心物场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得到物化实现。创作者的创作是对语音层面、语义层面和形式结构层面共同组织形成的文本的创作,并因为在文本创作中投射了具有个体性的心物场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体验“事件”,使物化后的文本也具有了创作者思想与情感的某种倾向性的张力,成为了一种场的结构,而这个场中的各组成部分也都具有了这种倾向性的张力特点。所以,文学作品的文本场即是文本各层面“具有倾向性的张力”互相依存、共同作用而成的文本的“场”的存在,是文本各层面传达的“事件”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格式塔视角下文本整体正是文本各层面中存在的具有相同指向性的,传达创作者心物场思想情感共同“事件”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相互协作支持而形成的文本场。
二、文本场整体的凸显
格式塔理论家考夫卡提出了艺术品的整体性特点,认为“艺术品是作为一种结构感染人们的。这意味着它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的集合,而是各部分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一个艺术作品就是一个整体,“它不仅使自己的各部分组成、一种秩序统一,而且使这统一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即格式塔质。格式塔质不是格式塔的各组成部分特征的简单相加,而是由各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互相依存、彼此作用得到的大于各部分特征之和的整体性特质。艺术品的魅力就在于这种整体结构特质之中。阿恩海姆结合他的力是世界的本质的理论继续发展了艺术品整体论观点,认为艺术品是其内部各种力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要在这一整体力的式样中把握艺术品的结构。
在格式塔视角下,文学作品是一个统一的艺术品整体,文本场也是一个文本各部分互相依存的统一有机整体。读者是通过文本场的整体结构获得文本场的格式塔质并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的。读者进入文本场时,文本的语音、语义和形式结构各层面作为一个共时性的整体向读者呈现,文本场是其内部各层面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格式塔有机整体。语音,语义和形式结构内含的张力同时指向并表现同一倾向性,即创作者通过文本意图向读者传达的情感的心物场“事件”。读者在阅读接受中感知文本场的整体特质结构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在具体文学接受实践中。不同的文本场组织形式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的文学作品。大体说来可以分为叙事文学文本场、抒情文学文本场和象征文学文本场,不同类型的文本场构成具有不同特点的格式塔特质,使读者体会到不同的文学艺术魅力。在叙事文学文本场中,读者会获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格式塔质;在抒情文学文本场中。读者会获得表达某种特殊的情感的意境格式塔质;在象征文学文本场,读者会获得传达某种深刻哲理的意象的格式塔质。
以中国新月派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名作《再别康桥》为例说明文本场的整体的结构的凸显。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澜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读者在最初读过全诗后会感受到到诗作轻柔、淡雅、梦境般的格式塔整体特质,再经过深入体会,深刻理解之后会深切体味到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对康桥的浓厚眷恋,对分离的怅然神伤,对人生际遇的幽然慨叹,给读者带来整个心灵的感动和震撼,得到难以忘怀的审美享受,使读者体味到飘渺柔美。带着淡淡哀愁的倾向性的诗歌整体张力特点。而这整体的倾向性张力特质是由语音,语义和形式结构各文本基础层面的内含张力和所传达的“事件”共同支持而成的。此诗作共分七节,每节四句,每行六至八个字,第一、三行稍短。第二、四行略长,全诗形式结构布局,既有诗歌严整的结构特色又推陈出新给读者以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建筑美的视觉感知和张力效应。在语音层面采用了二、四行隔行押韵、各小节换韵的方法,第一节与最后一节分别重复使用三次“轻轻地”和“悄悄地”,第四节和第五节使用“连珠格”手法使诗句两两相连。这些艺术方式的运用使全诗的节奏轻快柔和,音节抑扬顿挫,旋律婉转悠扬。对语音欣赏的同时,语义层也在优美的旋律中渐渐显现。本诗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另运用了一些不同平常表达的诗化的句法模式,例如首句状语提前把“轻轻地”放在句首。全诗语言轻灵优雅,句式跌宕起伏、富于变换,修辞的运用形象传神,给自然景物以生命,能在读者内心带动起巨大的情感张力。语义层面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动态流动,轻盈梦幻的美丽画卷和内容张力,传递给读者一个美丽多情的康桥整体“事件”。这种梦幻般的审美格式塔意境不是单独的语音,语义或者形式结构能够形成的,而是文本场这三层次以各自独有的表现方式所形成的各不同特点具有倾向性的张力的相互扶持,共同作用完成了诗人情感倾向性事件的表达,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一个独特的、梦幻的康桥格式塔意境,让人心向往之。
三、文本场各层面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再别康桥》文本的各层面作为文本场中的各部分协同作用构建了《再别康桥》完美的文本整体,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文本场的存在。而语音,语义和形式结构这几个方面都有其艺术上的独特审美价值,各以其独有的种种表现方式参与文本格式塔整体的形成,以其各自特有的张力特点注入文本场的作用,完美文本场的存在。。每一个部分都必不可少,少了任何一各层面的加入都会大大降低文本场整体力的式样。
文本的语音层面是文本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读者在面对一个文本时首先扑面而来的就是文本的语音层面,我们要对文本进行理解接受必须对其进行阅读,阅读中文本的语音形式对文本整体的深入理解有重要的影响。清人刘大魁就曾指出“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盏音节者,神气之迹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妙处在于神气而神气不可见,必须诉诸于音节。语音以变换的节奏和顿挫的音韵刺激着读者的听觉,给读者以音乐性的享受,即使一时不能完全理解文本的意义也可以在优美跌宕的具有倾向性的声音张力中感受到文本传达的的情感内蕴和精神意味事件。中国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简单的五言小诗,因为严格遵照格律的要求,押韵自然流畅,节奏轻快明朗,读来朗朗上口使深沉而伟大的母爱在灵动的韵律中更表现的亲切真诚,让人久久难忘。
语音层面的的音律和节奏的独特表现形式令文本具有了音乐性张力,而文本的语义层面却是文本客体的灵魂,语义层的字、词、句子、句法形式和修辞手段这些基本语言手段共同构成了文本的客观意义。读者要深入接受研究文本首先就要从语义层面着手,先掌握,理解其字面意义,词典意义而后才能进一步分析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内蕴。在具体文本中文字的选用、词语的搭配、修辞的运用和句法的变换是语义层面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具有倾向性张力”的根据和由来。以庞德的诗《在地铁站》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全诗仅此两句,可诗中比喻修辞的运用与“幽灵”,“湿漉漉”和“黑色”这些语词的选用共同作用构成了诗作语义层阴暗却凄美的倾向性张力。给读者以孤寂阴冷的审美心理体验。
形式结构层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形式”即文本外在视觉形式。“一切视觉形状都是力的式样”,对文本外在视觉形式的接受就是对文本所要表达的力的式样的接受。“一切形式的本质都在于它们能传达某种意义,任何形式都要传达出一种远远超出形式自身的意义”诗人威廉斯的一首诗如下: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请原谅
它们太可口了
它们那么香
又那么甜
这首诗去除它的形式就变成了:“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香,又那么甜”。是一张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便条。而诗的名字就是《便条》诗人将字面意思极其简单的便条用诗的形式重新排列就成了一首富有情感内蕴的诗作,诗的视觉形式的带给读者具有审美内涵的倾向性张力并同时接受了诗歌传达的内力特征和事件内容。另一表现形式结构层的“具有倾向性张力”的是“结构”,即整个文本宏观的编排布局方式。巧妙的结构会给读者阅读时增添阅读的渴望与乐趣,让文本故事和情感步步推进、娓娓道来。在对文本总体的构造的安排中体现文本的倾向性事件和目的性效果。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的名作《穆斯林的葬礼》的叙事结构就极富特色。小说没有采用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平铺直叙的一般写法,而是以“玉”和“月”分别代表文中这个回民家族的前两代和第三代,“玉”和“月”的两条故事线索在两个时空共同推进,又交叉往复在分别叙述中互相说明、互解疑团、相互支持着完成整个文本的全部故事。独具匠心的结构特质在完成故事的倾向性的事件的同时达到给读者以巨大的内心情感张力和心理体验的目的性,别出心裁、别具特色。
以上分析了具体文本中某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完善的表现形式成就文本整体的彰显,各组成层面的以其完善的表达倾向性的张力完美文本场的力的式样。阿恩海姆认为“在一件平衡的构图中,形状、方向、位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都达到了如此确定的程度,以至于不允许这些因素有任何些微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整体所具有的那些必然性的特征,也就可以在它的每一个组成成份中呈现出来”。文本场的存在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生生不息的动力系统。
[参考文献]
[1](2][3][4][5][6][7][12][17][14][15][17][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8.9.16.74.98.564.568-569.571
[8][9]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684
[10]徐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的诗[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
[11]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48
[12]孟郊,游子吟,郭兴良,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27
[13]李浪,文艺心理学[M],长春:林文史出版社,2006:39
[16]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