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妒忌心理的原因
嫉妒是很多人都有的,其中大学生是比较常见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时间长了,对于自己的发展很不利,对于自己的人生也不利。那么大学生易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是有很多的,主要就是心理想不开,产生了心理不平衡导致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大学生妒忌心理的原因——自私自利
嫉妒是以自私为核心、以对别人超过自己而心怀不满为特征的消极心理现象。嫉妒者尽管表达嫉妒的方式和程度不尽相同,但是性质基本相仿,要么凡事“惟我独尊”,希望自己占有一切荣誉或优先地位,要么以一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看待现实,容不得别人有任何优越之处。
大学生妒忌心理的原因——消极攀比
嫉妒者最容易对那些过去主、客观条件与自己差不多,或者不如自己的人产生嫉妒。在嫉妒者眼中,跟自己差不多的人或过去不如自己的人取得的新成就、新优势,往往被看作对比出了自己的无能或构成了对自己的威胁,于是忧虑、愤怒、怨恨。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竭力去搜寻和张扬人家的“阴暗面”,以求得心理上的病态快慰。在生活中,人们总是相互联系的,总是有许多“差不多”的地方,如年龄差不多、学历差不多、能力差不多、地位差不多、资历差不多、工资差不多等等,而这些都可以拿来比。因此,如果那个原来与别人差不多的人在某一方面打破了这样均衡状态,就很容易成为别人嫉妒的对象。
大学生妒忌心理的原因——心胸狭窄
嫉妒也是一种与社会发展相抵触的守旧、逆反心理。嫉妒者心胸狭窄,为个人想得太多,为事业想得太少;为自己想得太多,为他人想得太少。为了满足自己的病态心理,宁肯守旧,也不让别人出头;明知自己已经落伍,仍要坚持孤家寡人;不愿以奋斗和竞争去赶超他人,而是试图用某种不道德的方式将他人强行拉回原来的位置,以求得自己原来的均衡状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嫉妒和相互嫉妒而造成的内耗现象是相当严重的。同行相轻,枪打出头鸟,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象,在各个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使得人们把大量的精力消耗于瞻前顾后、左右照应之中,心情不能舒畅,才能无法施展,怕冒尖,怕当先进。
综上所述的这些心理都是大学生比较常见的,其实不管怎样,一定要寻求一个平衡,切勿有这种不良的心理,这对于自己是没好处的,一定要放宽自己的心,尽量的摆脱这些不平衡,这样会让你更加快乐的生活,对于以后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学生都会珍惜学习机会,求知欲望强烈。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习成绩稳定;能够保持一定的学习效率,并从学习中体验到满足与快乐。
2.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心胸开阔,从容乐观,热爱生活,乐于进取。虽然也有悲、忧、哀、愁等消极体验,但积极情绪总是多于消极情绪。具有理智感、责任感、幽默感,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急而不躁,喜而不狂,忧而不绝,胜而不骄,败而不馁,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能随遇而安,积极寻找事业的乐趣,发掘生活的光明面。
3.意志健全,能经受住各种挫折和磨练。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学习生活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敢想、敢说、敢干,勇于开拓进取,在意志行动中有主见,有恒心,专心致志,遇到外界干扰和诱惑不为所动。经常的盲目性和软、懒、散状态,都是意志不健全的表现。
4.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交往。
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热爱生活,乐于交友,善于与人相处,既能容人之短,也能容人之长,能正确处理互助和竞争的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有较强的同情心和道德责任感,因而能被他人和集体所悦纳和认同。相反,疑心重重、妒贤嫉能、尖酸刻薄、自私自利、孤芳自赏、与集体格格不入的人,均属于不健康心理。
5.正确的自我意识。
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能以客观的态度去认识 、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既不是自视清高、妄自尊大,也不是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有良好的基本满意的态度,存在着一种健康有益的差距。他们善于从客观环境中吸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并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6.适度的行为反应。
适度的行为反应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反应既不过敏,亦不迟钝。在人的生命发展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正常的行为反映,在认识、情感、言行、举止等方面都符合他所处的年龄段的要求,他们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勤学好问,能创造性地处理问题。过于老成、过于幼稚、过于依赖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7.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人格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心理健康的学生所思、所说、所做是协同一致的,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无双重人格,不为私欲背弃信念和良心,不搞阴奉阳违、口是心非。
8.积极的社会适应力。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的认识,思想 、信念、目标和行为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要求相符合, 为社会所接纳。一旦发现自己的愿望、需要与社会的希望和需要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能迅速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望和态度,以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或与之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