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感受作文精选4篇

2016-11-30

地震感受作文一: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是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后,往往会变的坚强.

“ ”下午 点多,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 级地震时,电视、网络不断出现触目惊心的一幕,残酷的现实就这样摆在我的眼前。一座座楼房化为虚墟,多少鲜活的生命被埋在下方。几座楼舍残垣断臂,摇摇欲坠可能就在倾刻间倒塌化为废堆。一条条道路被堵塞,有的道路严重开裂活像像张开血盆大口一样随时吞噬着生命,显出它狰狞的面孔。一群群受伤的人们露出无奈的神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园就这样被无情的剥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上万条生命被夺走,上万人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无情人有情,全国人心团结一心,用爱心铸成坚强的后盾,奉献无限爱心,与灾区患难与共。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力量是无以伦比的,我们的爱心永不倒塌,我们将永远关注着你们,相信自己,相信未来,阳光总在风雨后!

地震中生存下来的幸运的人们,我想对你们说: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生活,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空,不会是人彷徨的!?

地震感受作文二:

今天,我打开电视机就看见头版新闻昨天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四川省成都市汶川县发生7.8级特大地震,近一万多人死亡,数万人受伤,近六万人未找到。

党中央和四川政府非常关心这次地震自然灾害,温总理直奔灾区,并代表党中央和国家亲切慰问灾区群众。并调动二万四千多名解放军战士和三千多名武警官兵,刻服种种困难深入重灾区,抢救人民的生命安全。是一座已经坍塌的楼房,这个地方曾经是一座美丽的校园。在坍塌的瓦砾堆中,一张稚嫩的小脸出现在眼前。那是一个一二年级左右的小女孩。

经过了一天的掩埋,小女孩的脸由于过度饥饿和缺氧,原本红润的小脸已经变成了黑黄黑黄了。在她的脸上,依稀可以看见哭过的泪痕,还有那淡淡的绝望。小女孩的嘴巴还在一张一合,可是在视频中却听不到她的声音,想来小女孩在被废墟掩埋时曾经哭喊、求救,嗓子已经变哑了。想来小女孩在被废墟掩埋时曾经哭喊、求救,嗓子已经变哑了。看到这个小女孩,我心中很是感慨。四川的大地震,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民围困在废墟中。他们和这位小女孩一样,在瓦砾堆之中无法自救,如果官兵不及时抢救他们,这些人民的生命将岌岌可危,受到死神的压迫。

这时,只听一阵大喊:“这里有人!”一群官兵奔跑而来,激动地实施抢救工作。小女孩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悦,大声叫着:“快来救我!”一位官兵低下头,对小女孩说道:“小妹妹,我们正在救你。你不要讲话,好好待着,耐心等我们!”小女孩听话地不讲话了,眼巴巴地看着官兵们。由于小女孩在废墟的里层,如果动用一些抢救的机器,可能会使废墟再度坍塌,危机小女孩的生命。不能动用机器,官兵们就围成一个圈,趴下来用手来刨着瓦砾。此时已是凌晨一点,这些官兵们已抢救了多个坍塌地点,早已累的不行了。可是,只要自己松懈一秒,那么困在废墟下的人民就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

为了受灾人民,自己苦点、累点,根本不算什么。官兵们就是秉着“早进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间断地抢救着受灾人民。这时,小女孩周围的瓦砾终于被官兵们清理完了,小女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来。

死亡人数1万余人,而且深圳捐了2.6亿元,我们学校虽然没有那么多钱,但是这些钱也是我门的一份爱心!

地震感受作文三:

这是一次比唐山大地震更为惨烈的一次地震,它牵动着我们13亿同胞的心。

这次地震,死了几万四川同胞,让我们十分痛心。其中有父母失去孩子的,也有孩子失去父母的,我为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感到无比的心痛,孩子是他们活在世上的支持,没有了孩子,他们该多么伤心啊,看着一个个孩子仍背着书包,却再也见不到这群小天使快乐地走进课堂,家长们泣不成声。没有被挖出来的孩子,父母寄予了无限大的期望,只求再能见到孩子一面,无数滴眼泪,无数声叫唤,盼不回那些已远去的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又为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感到无比的伤心,他们已经无家可回,失去了父母亲的关爱,一个人孤苦伶仃,那是何等的寂寞,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没有经历过灾难,没有无家可回,更没有失去双亲,而那些四川的小朋友呢,他们有的年龄比我们小得多,就已遭受了惨痛,学会了坚强。他们远在天堂的父母一定在天上望着他们,给予他们深深的祝福。

我想对四川灾民,四川小朋友说:“你们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你们现在虽然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但是你们一定还能回归故土的,我为你们感到骄傲、自豪。”有一首诗写得好:“谁说生命没有奇迹,谁说灾难不可战胜,那一个倾尽全力的敬礼,就是我们守候的奇迹,就是在希望中前行的勇气!”对啊,不是有许许多多的人挺过来了吗!他们坚持了100多个小时,不是生存下来了吗!有一位网友写了一首小诗:汶川出震情,领袖留身影;送去温和暖,感动老百姓;中华大家庭,友爱永传承;你我同伸手,再赋人间情。他写得多好,四川有了灾情,我们全国人民及别的国家便纷纷捐献爱心,温总理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也纷纷赶往前线指挥救灾,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我们的营救战士也是不辞辛苦的救援被困人员。有一位年轻的女营救员,她的母亲和两岁的女儿都被无情的灾难夺去了生命,可是她没顾得上去见女儿和母亲一眼,继续帮助着受灾的群众。她说:“有更多的人在等着我们去救。”一个被迫撤离的消防战士跪地落泪说:“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还能再救一个!”看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大家为了救灾区人民,不顾自己,一心为了灾区人民,这种奉献精神让我钦佩不已。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地震感受作文四:

《唐山大地震》,讲的并不是大地震的可怕和残酷,而是大地震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和重伤,起初,我在看电影海报时不能明白23秒和32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还以为是一种概念性的炒作。看罢《唐山大地震》后,方才明白23秒的上崩地裂,摧毁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建筑和街道,也不仅仅是二十四万个鲜活的生命,而是人的心灵。在经过漫长的痛苦的32年之后方能重建,而这也是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伤痛和折磨。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让观众的心灵可以得到洗涤的电影,它不是在再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苦难和当时恐怖的场面。地震过后,经过十余年的重建,唐山变成了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城,可是关于这座城市下面众多的生命,和地震幸活下来的生命们,谁也没忘记谁,这是一种情节,看着唐山大地震纪念墙,我却想到了抗日战争中那些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失去生命的灵魂,为什么没有人为他们建立一栋纪念墙,哪怕是像万里长城一样长么。因为“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但是他们的灵魂应当永存,应当为后人所发扬传承和铭记。

关于《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我想到的更多的却是这个社会向前走,向后看的东西。

时代是进步的,预测地震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从前传媒不发达,预测地震的方式也要根据蜻蜓、癞蛤蟆等动物的反常来猜测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现在有了广播电视的互联网,当权威专家和地震机构纷纷开始发表某地绝对不会发生大规模灾难之类的论断,某地的群众就知道了。

那个年代,大家的爱情观比较朴实,一个女人,因为一个男人“拿命对我好”,就可以一辈子为他不再嫁人宁可独守空房忍受种种生活艰辛。而现在我们已经与时俱进,宁可坐在空马车的后座上哭泣,也绝不坐在永久车上微笑。

有两个孩子,来一次地震,你只能保一个,万一运气不好碰到两次,就一个也你没了。所以,为了不至于断子绝孙,各位朋友还是向韩老师的野百合理论看齐。

看到军队整齐地列队,穿过广场进灾区抢险,这时候的军民鱼水情就融洽的很。这让观众感动的泪流满面的同时,也告诉大家什么是人民子弟兵。什么样的军队能得到人名朋友的拥戴。就是在面对人民的时候永远不开坦克,不带武器。

唐山大地震只有7.6级全塌了;汶川地震7.9级,还有不少政府大楼健在。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建筑质量的长足进步,也说明了造成的破坏大小主要是地震决定的,豆腐渣工程什么的,是绝对不存在的。

片中陈道明身为一名两杠四星的大校,居然要自己坐火车前往看女儿,下火车还没人接站,只能自己坐三轮车前往,而他的女儿入学时,还只能和贩夫走卒的子女一样背着铺盖去报到,这有力的回击了反华媒体对军队贪腐成风的污蔑。

上了大学的姐姐被男友抛弃怀孕退学,成了找不找工作颠沛流离,没上大学的弟弟早早辍学打拼创业成功,放在墓地随便买,已经开着宝马,还要换车,还要LV,还要去欧洲游。难怪高考报考率年年降低了。

片中,虽然因为云妮的的死心眼而最终未遂但老王接近成功的经历还是告诉我们,能够卷起袖子修理各样看来复杂无比的电气设备的男人,总会给女人特别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再吃个饭借机倾诉一下自己不幸的婚姻博取同情心。

虽说党章里写明了党员不能信仰各种宗教,但老王接近成功的经历还是告诉我们各大名刹的香火来源,各种大官还是络绎不绝。在片中张静初身为一名最了解人体科学的医学院学生,在惊慌失措中还是要求神拜佛,这充分证明了宗教的力量,不管你是唯物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干部,在听到组织要双规你的风声时,第一时间选择的是神,而不是马老大。

老外们结婚最后一句总要说:只要有死亡才能把我们分开。而今我们的心灵已经麻木到只有死亡才能把它触动一下。08年的地震让我们短暂地抛开了升职加薪还放贷,有空想了想原来除了钱和房子,脆弱的生命短暂的人生还可以有别的意义。转瞬间,玉树地震,我们的心灵又像打过了疫苗般无动于衷,只剩下敏感的词一直在那边鼓吹多难兴邦。

《唐山大地震》的成功,有冯小刚这个好导演,也有徐帆这个演技娴熟的演员,最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个关于情感的宏大叙述,让观众在老天爷的面前不是抱怨,而是感恩惜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亲人”!困难和灾难并不可怕,怕的是人心的泯灭和无知。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