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两种“本能”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本文为大家带来关于的教育叙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两种“本能”
——我的三则教育故事
当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时,简单地批评或处罚,这是每个教师都无师自通的,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但我们常常发现,这种“本能”收效甚微,学生很快“旧疾复发”,甚至愈演愈烈。所以我慢慢尝试克制自己批评的“本能”,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读书笔记
小李刚从农民工子弟小学升入我校,我第一次批改他的“读书笔记”, 发现他只是随便抄了一篇短文,字迹很潦草,一看就知道他讨厌写作文。
其实在开学第一节作文课上,我已经详细地介绍了怎样写“读书笔记”,并强调了书写要工整,没想到小李还是明知故犯,我有些生气。本想马上把他叫过来好好训导一番,然而,在我仔细地看了小李抄的那篇关于朋友的文章之后,一个想法闯人我的脑海,让我改变了主意。
那天下午的语文课,我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对于“朋友”的理解,学生们的发言很积极.等好多学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说:“刚才这些同学对‘朋友’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老师这里有一篇写‘朋友’的文章,现在念给大家听,看看和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紧接着,我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除了亲人,恐怕只有朋友这个词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了。有了朋友就远离了寂寞,有了朋友就有了欢乐,有了朋友也就拥有了好心情。朋友,是你可以寻找帮助、诉说烦恼的人,也是需要你帮助、排忧的人。伤心的时候,困难的时候,成功的时候,他都在场,这就是朋发!好朋友,可以说心里话,彼此关心,相互勉励,共同进步,有时吵吵闹闹,却从不伤感情……当我读完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小翔情不自禁地说:“老师,这真是一篇好文章啊,很精练地写出了真正的‘朋友’是怎样的。”
明慧也说:“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怎样交朋友,怎样对待朋友。
“老师,您是从哪里找到这篇文章的呢?”小静好奇地问,“我也想摘录!很多学生激动地搭话:“老师,我也要!我也要……”
“好,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文章不是我摘录的,”我微笑着说,“而是——小李摘录的,老师在这里也要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好文章!既然大家这么喜欢,那就让负责黑板报的同学把它抄写在黑板报上,方便大家阅读摘录!”说着,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小李,学生们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而小李呢,一直处在兴奋之中,从他那既高兴而又有些羞涩的表清里,可以读出他被老师表扬、被大家接纳的快乐。
课后,我把小李叫到办公室说:“你能把文章再抄一份吗?这样方便出黑板报的同学抄写……”小李二话没说,满口答应。
第二天一到学校,小李就把抄好的文章拿给了我。我接过一看,呵,他把文章端端正正地抄在了稿纸上,从那一笔一划中可以看出他的用心。
移山大法
有一则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慕名而来的人请大师当众表演。大师来到一座山前坐了下来。众人等了一会儿,却见大师起身跑向山的另一面去了。然后,大师告诉众人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一天下午,课代表小王一脸沮丧地来到办公室,抱怨说:“老师,好多人都不交作业。”“不交作业?”我陷入了沉思:发火是没用的,顶多好几天,然后依然如旧。既然“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吧”。
自习课的时候,我拿着红笔走进了教室,按顺序给学生面批作业。见状.其他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作业本,摆在课桌上。那些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见我“地毯式”批改作业,一个都不放过,也都飞速地写起作业来。一节课下来,一直俯身讲解的我腰酸背疼,但心情却非常舒畅。长时间以来,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主动问问题的习惯,而老师又不能及时辅导,致使作业本上的错误依旧。而这一次我不但批改完了班上所有学生的作业,还“新账旧账一起算”, 学生们原有的一些学习困惑都得到了满意解答。
这之后,他们不但作业上交积极了,而且学生们主动问问题的也多了。
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
这学期我发现一个怪现象:小张平时语文课表现特别好,古文默写次次满分,可期末考试成绩勉强及格。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在默写时特意留心小王并在班里展开调查,终于发现原来小王平时默写时作弊,有时写在桌子上,有时小抄夹在指缝里……简直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小张这样的学生以前我也曾遇到过,不过他表现得更激烈些。他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学生,虚荣心非常强。因为他是班干部,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所以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目标定得很高,要求处处给同学做表率;但同时他又十分浮躁,目光短浅、自欺欺人,幻想不劳而获。按照心理学原理,其实他这样做,恰恰说明他心虚,是不自信的表现。
以往遇到作弊事件,我一般会直接在班里不点名将事情描述一番,然后全班一起分析原因,指出这种“掩耳盗铃”行为的危害,促使当事者改正,并且要求大家一起监督。另外一种稍微缓和些的做法就是将其叫到办公室,私下交流督促。可是小张个性张扬、崇拜英雄、自认为是班里“最有男子汉气概”的,喜欢说大话,是典型的“顺毛驴”,只喜欢听表扬,越表扬越来劲。我冷静观察他一周,他似乎意识到什么了,刻意表现得很好。既然这样.我决定暂且不揭穿他,先让他“假装”。装的过程就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装”习惯了,也就成真的了。这样会帮助他真正强大起来。
为此,我在班会上总结期中考试时,提到有些同学在大考中心理过于紧张导致成绩不理想并有意识地提到小张:“小张同学平时的语文成绩是咱班的‘一哥’,这次考试‘马失前蹄’,但是我们大家都相信他的实力。”听到我这番话,教室黑瞪大眼睛的不仅仅是小张,数十双眼睛里满是惊诧。放学以后,我又特意找到小张,拍拍他的肩膀:“小张,压力不要太大,我相信你的实力和潜能,你平时默写全都会,这次是太紧张了。看来你要好好调整一下心态,要记住:你是咱们班的学习风向标,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放弃。我看好你,不要让我失望啊!”这个倔强的男孩都快哭了……我知道,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言不由衷”,但却给他注入了催化剂,我的“善解人意”会使他没有退路。
我的这种做法极大地满足了小张的心理需求,不但帮其掩饰了过失、挽回了面子,而且使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何发?只能拼命学习,充实自己,以达到真正的提高。他后来在周记里写道:“我不敢停下来,也没有时间停下来.我是‘过河卒子,只能进不能退’,否则等于承认我不但学习不行,而且品质很差,我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只有使自己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弥补以前的过失。语文老师铺天盖地的表扬,班主任满满的期望,同学们质疑的眼神,都鞭策着我克服懒惰、浮躁、虚荣。我拼了!”
接下来让我更得意的是,所有老师都惊讶于小张的表现,他不但踏踏实实地学习,而且为人诚实大度,作业工整认真,上课表现更好,工作做得更加到位。期末考试一举跃到班级前十。如今,他稳稳地位于班级前十,已成长为一个更加理性、沉稳、健康的阳光男孩。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每个孩子内心都有“想好”的愿望,这也是他们的“本能”,只不过常常被懒惰等负面因素所蒙蔽。擦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激发他们“想好”的“本能”,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批评的“本能”只会压抑他们“想好”的“本能”,只会使他们的眼睛越来越黯淡。
两种“本能”其实也就是两种角度,一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说到底,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更是情感的。当教师真正关爱学生,用心、用情,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和对待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地克制自己的“本能”,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本能”,创生出更多和谐美好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