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爱萍经典书法作品

2017-05-27

我们能够在张爱萍女士的笔中。欣赏到什么样的书法艺术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江苏张爱萍经典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江苏张爱萍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江苏张爱萍经典书法作品图片1

江苏张爱萍经典书法作品图片2

江苏张爱萍经典书法作品图片3

江苏张爱萍经典书法作品图片4

江苏张爱萍个人简介

张爱萍是盱眙技师学院教师,书法作品于2013年连续五次入选全国书法大展,其中两次获得全国书法展览最高奖,受到淮安市人民政府的嘉奖。2013年还参加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书法大赛,获得一等奖。2014年至今,书法作品已三次入选全国书法大展,即:“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展、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展。作为一名女书法家,张爱萍端庄秀丽的小楷如同她人一样娟秀,她用一袭墨香演绎了水乡女子的才情。

中国书协会员,盱眙书协副主席张爱萍说. 我所追求的书法作品之美当充满张力,其运笔过程中的虚实相应、刚柔相济、奇正相补、疾涩相生令人身心愉悦。它不是一种对抗性的情绪宣泄,而是从容和闲雅的自然流露,犹如闲庭漫步,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其间所弥漫的情调质朴而灵秀,古厚而鲜莹,是世间众生皆能感受到的美的集中体现。书法作品源于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我将继续打磨我的心灵。

此次入围中国十大女书法家评选,张爱萍感触颇多,有动力更有压力。她表示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感谢盱眙的山水给我的书法世界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当以此为起点,读书、临帖,绝不懈怠。继续在书法世界寻觅别样的光明与温暖。

书法的执笔的高低与紧松

执笔的目的是为了运笔,运笔的要求一是活,纵横挥洒,无所拘束:二是稳,沉着凝重,不偏不倚。

活和稳是一对矛盾,往往是活了就不够稳,稳了就不够活。怎样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反映在执笔上就是高和低、紧和松。

高与低

执笔的高与低,其实是运笔半径的大与小。同样一个手腕的运笔动作、如果执笔高,笔端向四周的运动幅度大,笔也就活。相反,执笔低,笔端向四周的运动幅度小,笔也就稳。执高执低究竟哪一个好?这与书写的字体及追求的风格相关。一般来说,写楷书、分书和篆书等正体字、或者追求端庄凝重的风格,沉稳是主要的,因此笔要执得低些,低了才能稳,写行书、草书或流畅奔放的书体,灵活是主要的。因此笔要执得高些,高了才能活。王羲之《笔阵图》说:“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

去笔头三寸一分。”虞世南《笔髓论》说:“笔长不过六寸,提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蒋和《书法正宗》说:“真书执笔宜近头,行朽梢远,草书更远。”这些说法都是经验之谈,非常正确,当然一寸二寸之说也许太刻板了,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加以调整。寸之说也许太刻板了,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加以调整。

紧与松

说起执笔的紧与松、人们马上会想起王献之学书的故事。据说他小时候在练字时,父亲王羲之忽然从背后抽他的笔,没有抽掉,就笑着说:“我儿子的书法,今后一定会成大名。”由此推断,执笔以紧为好。其实这种说法太片面,唐代张敬玄就提出异议说,握笔“不可太紧,紧则腕不能转,腕既不转,则字体或粗或细,上下不均,虽多用力,元来不当”。宋代苏东坡讽刺说,如果紧握能成大名,那么“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他认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明代的徐渭也认为:“须执之使宽急得宜,不可一味紧执,盖执之愈紧则愈滞于用耳。”他们都强调执笔要宽紧得宜,宽了笔就活,紧了笔就稳,活者适宜写行书草书或流畅奔放的风格,稳者适宜写楷书、分书、篆书或凝重端庄的风格。执笔的紧和松也与书写的字体和风格有关。而且,紧与松都不能走向极端,过犹不及,活到极端便会失去控制而“逾法度”,稳到极端便会生硬僵化而“滞于用”,执笔的紧松得以“自然”和“听笔之所之而不逾法度”为上乘。

总而言之,执笔的紧松与高低都是一个变量,初学者不可胶执,应当根据不同字体和不同风格,选择一个自己感到最适宜的执笔高度和松紧程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