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起源是什么

2017-03-17

馒头,又称之为馍、馍馍(仅限于晋语、闽方言有此称呼),中国传统面食,那么,馒头的起源是什么?

###下面小编来向大家介绍馒头的起源:

古老的中国,无疑是面食文化的发祥之地。面食以是以小麦为主要原料,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早的农作物发源中心。早在五千年以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中国人,就已经学会了种麦。有了麦,人们就逐渐将它加工成各种面食。不过,在上古时代,因为没有磨,用杵臼等工具捣面,人们吃面食也就比较困难。自汉代开始有了磨之后,人们吃面食就方便多了,并逐渐在北方普及,继而传到南方。中国古代的面食品种,通称为“饼”。据《名义考》,古代凡以麦面为食,皆谓之“饼”。以火炕,称“炉饼”,即今之“烧饼”,以水沦,称“汤饼”(或煮饼),即今之切面、面条:蒸而食者,称“蒸饼”(或笼饼),即今之馒头、包子:绳而食者,称“环饼”(或寒具),即今之馓子。

在以上这些古老的面食中,烧饼、汤饼等面食都是未经过发酵的,而馒头是中国最著名的发酵面食品,被誉为是古代中华面食文化的象征,现代人常把它同西方的面包相媲美。

《事物绀珠》说,相传“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说,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就是“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这里说的“面起饼”,就是最早出现的馒头。可见,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到三国时期,馒头就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据事物纪原,诸葛亮南征孟获,渡泸水时,邪神作崇,按南方习惯,要以“蛮头”(即南方人的头)祭神,便下令改用麦面裹牛羊猪肉,象人头以祭,始称“馒头”。这就为我们提供了馒头起源的线索,即馒头起源于野蛮时代的人头祭,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禽肉馅。到南宋时,猪肉馒头很盛行。《燕翼贻谋录》记载,仁宗皇帝诞生之日,真宗皇帝甚喜,宰臣称贺,以“包子”赐群臣,里面包的尽是珠宝。元代出现了类似后世开花馒头的“煎花馒头”。忽思慧《饮膳正要》记载:“煎花馒头: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各切细”,“依次入料盐酱拌陷包馒头,用胭脂染花”。由此可见,馒头最初是包陷的,后来经历了一个由包陷到实心的演变过程,至清代始有”实心馒头“的记载,后来北方人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从此以后,以种植小麦为主的中国北方地区人们逐渐学会了做馒头,并以馒头为家常主食。馒头出现后,提高了人们主食的质量,并由此派生出花卷、包子等食品。

中国主食馒头基本上都是以面粉、酵母(纯酵母、酒酿或面种)以及水为原料和面,面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过程后,蒸制而成的。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馒头仍然是我国北方小麦生产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而且在南方也很受欢迎。据报道,北方有70%的面粉是用来制成馒头的。

馒头相关故事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六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

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馒头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

从此,在民间既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成了现在的馒头。而有馅的,则成为包子。

欢迎阅读更多关于馒头的文章:

1.7种花式馒头的做法

2.馒头有哪些好吃的做法

3.花式馒头的制作方法

4.4种好吃美味的馒头做法介绍

5.怎么做馒头比较好吃

6.8种花卷馒头的做法

7.花式馒头制作方法

8.馒头怎么做菜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