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试卷

2017-05-11

政治的学习并不是只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而是要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考试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试卷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A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B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们进行的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轰动国内外,它的成功告诉我们要在文化渗透中提高文化影响力。

3、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灰暗阴沉。这表明个人的全面发展能

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4、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

5、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

6、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7、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就是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

8、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政府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9、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0、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二、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1、《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6年4月1日,习近平出席在华盛顿世界核安全峰会。

②李克强总理决定今年5月1日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

③2016年全国各省高考改革方案中,包括浙江等在内的9个省份高考不再区分文理科。

④2016年3月18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虚拟现实)实验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近几年,农村悄然兴起“农民春晚”,由农民自编、自导、自演,他们将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创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目,在各地乡村热闹上演,制造欢乐的大舞台。这说明( )

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人们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路怒”是形容在交通阻塞情况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愤怒情绪,路怒症发作的人经常会口出威胁,动粗甚至毁损他人财物。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路怒”现象,这是由于( )

A.健康的汽车文化对驾驶员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B.健康的汽车文化有利于提升驾驶员的文化素养

C.健康的汽车文化是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驾驶员是健康汽车文化的创造主体

14、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推进城镇化要尊重农耕文化,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这样做的依据是( )

①乡土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发展乡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发展健康的乡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5、下列选项中,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蕴含的文化道理最相近的有( )

A.随风潜入夜,润物似无声

B.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6、“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李克强总理强调将互联网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这表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经济的基础,文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③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2015年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会后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两党领导人都充分肯定论坛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上述材料表明(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C.文化促进政治的发展 D.文化与政治同步发展

19、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0、五月的端午,一个传统悠久的音符,促使我想起——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情愫;五月的端午,粽香的回味,香包的香包的驱毒,唤醒我想起——“举贤若能,修明法度”是屈原美政理想的倾诉;五月的端午,一场龙舟竞技的角逐,激励我想起——一个不屈不挠、追逐梦想、东方醒狮的民族。由端午节的相关事物我们可以推断出( )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透过端午文化,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产生亘古不变的影响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2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奏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华丽乐音。意大利比萨大教堂、中国故宫、印度泰姬陵分别体现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风格。这体现了:( )

①世界文化相互交融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2016年的两会提案中,樊锦诗委员提出:请对文化遗产“手下留情”,她积极思考如何加大文化遗产的科技保护力度;在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出与文物保护相关的内容。之所以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23、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24、下面的漫画,反映了 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A.商人进行贸易活动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D.社会制度的更替

25、2016年3月28日,中国与捷克共同创作、合拍的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在央视成功举办了首播发布会。未来,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尝试开发基于“熊猫”形象的多系列动画片,打造“熊猫+”国际品牌战略,为世界观众奉献更多优秀的动画精品。阅读材料回

答第25-26题,

25、这说明( )

①文化逐渐融合,走向同一

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交流

③中国热情欢迎外域各种文化在中国传播

④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③④

26、上述材料佐证了( )

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③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④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A .①④ B .②④ C.①③ D.③④

27、“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28、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

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文学艺术的这一特征反映的中华文化的

特征是( )

A.博大精深 B.求同存异 C.兼收并蓄 D.源远流长

29、民族文化深深地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表现在建筑、民族文学、舞蹈、习

俗、信仰、衣着等方方面面。下列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民族文化为各民族所特有,各民族不能相互交流

③各民族对中华文化都有认同感、归属感

④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同性,又有各自的民族性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0、钱伟长先生曾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C.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B.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C. 爱国主义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内涵,无明确的具体标准

D. 爱国主义通过实际的言行具体体现出来

32、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 )

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C.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D.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33、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

A.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B .团结统一、不怕牺牲、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C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D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文艺作品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些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

A.文化生活有喜有忧 B.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C.人们的文化需求多样化 D.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35、浙江力推文化惠民,筹备建设公共文化供需网,最大限度延伸服务半径,使公共文化资源和效率最大化。公共文化供需网的全面建成将有助于( )

①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③实现人民的各项文化权益 ④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6、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角度党重视教育是因为:( )

A.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B.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C.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D.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37、温州市“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文化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 )

A.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C.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38、2016年1月11日,网友“蚂蚁菜”爆出百度公开竞价出售病种类贴吧,贴吧遍布各种虚假医疗广告信息误导消费者。有专家指出:此类现象严重恶化了网络环境,使原生态的网络变成被金钱操纵扭曲真相的地方。这告诉我们:( )

①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奏响主旋律

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自觉抵制网络信息

③努力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正确对待网络文化

④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9、2015年11月23日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称,恒大不顾赞助商意愿违约更换胸前广告的行为让这个本来当之无愧的冠军有些黯然失色。这启示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40、2016年央视调查天价彩礼使得大批农村家庭因彩礼而“婚不起”甚至“脱富致贫”。这表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 )

①天价彩礼是落后文化的表现 ②对天价彩礼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天价彩礼是农村习俗,应顺其自然 ④天价彩礼是文化中的糟粕,要予以改造或剔除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三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41、材料:中国梦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0分)

4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43、2015年12月,一位平凡老人,温暖了这个冬季,打动了这座城市。这位老人名叫韦思浩。他进杭州图书馆看书前,会把手洗得特别干净;退休工资每月有五千多,但他省吃俭用,捡些瓶瓶罐罐,用化名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捐资助学;还签了遗体捐赠志愿表;去世后简陋的房间里,只留下厚厚一叠助学凭证。很多人呼吁,应该想办法把他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要把爱心接力下去。钱江晚报社、杭州市品牌促进会联合启动这一“爱心接力”,主要包括为老人做一个纪念雕像和成立以“韦思浩”命名的公益助学基金两件事。这位温暖了每个人的老人,用他的故事向我们传播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让我们对温暖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要如何传递爱心,温暖社会? (10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