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俄国观后感3篇

2017-03-18

大国崛起俄国观后感1

央视二台正在播放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我个人认为这是今年央视最有震撼力的电视片。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电视也许不可能给出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改革体制是关键,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二。

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

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

俄罗斯的改革和日本类似,沙皇亲自到欧洲留学。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为自己的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和兵员。让自己成为欧洲事物的最后仲裁者。

改革体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三。

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她)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改革的成果。

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

在近代世界历史舞台上忍气吞声二、三百年的中国,如何看待这些年已经成功崛起的国家?是临渊羡鱼,还是退而结网?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大国崛起》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大国崛起俄国观后感2

今天科学社会主义课,看了一节的“大国崛起之俄罗斯”,虽然本科阶段看过,不过此时此刻,看的很认真,有些小感悟,纯属个人之见。

彼得大帝之眼光

彼得大帝永垂俄罗斯的史册,没有他,或许就没有后来俄罗斯的繁荣。他非凡的气魄,卓越的眼光,令人敬仰。年轻的他,没有俄罗斯人固有的盲目的民族优越感,远渡西欧,学习先进的技术文化。他吃住与平民无异,试想,一个大国的储君,放下自己的架子,诚恳学习西方文化技术,纵观历史,屈指可数。这一点令我敬佩。我想,正是年轻时留学的经历,让他看到西方的先进,本国的落后,回国后才会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当时的俄国,还是一个内陆国,他放眼未来,要为俄罗斯打开通往西欧的海上通道,发动战争,建立圣彼得堡。这产战争,意义深远,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建立起通往西欧文明的门户,为俄罗斯后来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长远的眼光,也只有走出国门的他才会有啊!回顾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确少不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是位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他有一种感召力,让人民团聚在他的周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新中国的建设上,还是缺少邓小平的眼光。邓小平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出过国,留过学,看到过西方的文明,亲身体会到国家的落后,才有后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才会有现在中国和朝鲜的差距。而毛主席身在农村,看到的是中国社会最尖锐的矛盾,抓住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带领人民解决了矛盾,而在新中国的建设中,缺少彼得大帝一样的远见,缺少小平的眼光,所以中国一直远远落后,一直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也曾想过,如果国民党统治中国会是什么样,那样现在的中国会不会是一个资本主义强国。我不知道,因为历史不会改写。

再说说我自己,彼得大帝学习西方文明,为后来的俄罗斯发展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结合中国国情,改革开放,有了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思想里也离不开早年留学的感悟。还有阿里巴巴的马云,也是在美国看到电子商务的前景,回国后才抓住商机,建立阿里巴巴,获得巨大成功。我们只有放下身价,走出国门,多学,多看,多思考,抓住机会,放眼未来,才能拥抱美丽的明天。温家宝总理不是也说嘛,一个国家总需要几个仰望星空的人,我觉得这就是我说的眼光问题。我们能力有限,即使不出国,也要到发达的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深圳。。。走走,看看,思考一下我们所在地区的差距,也许商机就在这些思考中。

大国崛起俄国观后感3

俄罗斯的崛起让人想起了“矢志不渝”、“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等词语。这种壮大可与美国媲美,同样可看为“从蚂蚁到大象”的成长,不过,用“从小狼到庞大的北极熊”可能更准确。

俄罗斯到今天仍然是一个领土面积达1700万平方公里、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军事与科技在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少数大国之一。俄罗斯的能源,在今天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尤其牵动着许多国家的神经。俄罗斯仍然是一个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从13世纪蒙古人西征,准确地说是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孙子拔都西征占领仍然以木桩作为防御体系城墙的莫斯科开始,一直到15世纪的1480年,俄罗斯(那时还不能叫俄罗斯)就一直处于蒙古人的铁骑统治下。今天的我们,谁还知道俄罗斯也尝过亡国奴的生活?

当葡萄牙、西班牙在十六世纪掀起地理大发现、抢占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时,俄罗斯也借独立的余威,东征西讨、南征北占,将一个弹丸小国发展为一个领土东到乌拉尔山脉,西至波兰,占据肥沃东欧平原的大国,但对比西班牙、葡萄牙,它还不能叫强国。俄罗斯是一个全球最大的土财主,它将其占领的每一寸土地都牢牢握在手心,谁也不能也不敢抢走,与第一代暴发户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对比,俄罗斯扩张的步伐稳健多了。

倚靠农奴制与沙皇专制制度支撑的俄罗斯在17世纪仍然除了向四周扩张以外,没有任何改革的迹象。它的疯狂扩张,与过去的蒙古帝国、土耳其帝国一样。而同期以利用资本的力量与英法西葡在世界贸易上称霸的荷兰居然没有看到这个可怕而遥远落后国家的存在。

17世纪,俄罗斯的铁腕巨人彼得大帝登上沙皇宝座,他与大清康熙大帝所处的时代差不多。中俄在1689年战争后签订的所谓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能看出什么名堂来:从欧洲一路抢杀过来的沙皇强盗与以守住自家大院的大清已无平等可言。人家从远方跑到你家门口打架,我们仅仅将其赶出大门就了事,但人家却占领了我们大门口一块我们认为废弃的土地,这块地现在叫“西伯利亚”,它从元朝就纳入我们的版图(元朝叫“岭北行省”)。

彼得大帝的改革让俄国开始走上了现代国家的步伐,尽管他的“铁血政策”,曾让俄国人们无法忍受。

彼得大帝在夺取过来的涅瓦河口建立圣彼得堡,作为首都,他的一系列废弃传统、全盘西化的改革措施也让俄国进步的同时感受了痛苦。

激进的俄国在彼得大帝死后的几十年内停止了扩张与改革,并废除了改革法令,回到了以前的时代。

18世纪前半期甚至到了中期,俄罗斯除了彼得大帝的武功文治外,一直默默无闻,这段时间可以叫俄罗斯的“停滞期”,它事实上成为消化其兼并的土地的“消化期”。18世纪后半期,与乾隆皇帝同时代的叶卡特琳娜二世上台,俄国又开始了改革,失败了。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与农奴制的严重对立,让热衷于自上而下模式搞改革的叶卡大帝最终失去了信心,而且对法国大革命后人们讨厌皇权的现实不满,她的思想迅速保守,她不想因为改革失去权力。

这可以叫俄罗斯的“第二次停滞”。感谢上帝给了俄罗斯这第二次停滞,要不然早占领了我们中国,也许统一整个欧亚大陆了。

俄罗斯在“停滞”中走向了19世纪。

1812年,俄罗斯击败了拿破仑法国,成为欧洲封建势力的总代表。

叶卡大帝三次瓜分波兰,占领了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从土耳其手中夺取了黑海出海口,成为一个地跨亚、欧、美三洲,拥有北冰洋、太平洋、菠萝的海、黑海的超级大帝国,它让我想起了拥有几千亩土地的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土地就是财富。

农奴制在俄国的长期存在肯定有其必然性。地广人稀,彼得大帝时代人口仅仅1500万,叶卡大帝时代也不过2000万,农奴制才能保证将人口控制在国家手里,保证将国土控制在国家手里。

拿破仑在横扫欧洲的战争中,特别是在占领了普鲁士后,1812年占领俄罗斯的失败,导致了整个欧洲封建势力的“大反攻”。1814年,沙皇尼古拉(叶卡的孙子)进入巴黎,成为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整个欧洲的资本主义民主发展倒退或停滞不前。欧洲的“内耗”让英国加快发展,让美国趁机崛起。

俄国的惊醒在1856年英法与俄国争夺克里米亚的战争失败,这如同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看到了与西方的差距一样,加上俄国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俄国有了有些发展,制约俄国发展的顽疾农奴制终于废除了。但对欧洲以德国为龙头,以发电机与内燃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闻所未闻,它的发展与德国已经不再一个层次上了。

俄国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看到英法的先进、德国的崛起、日本的维新、美国的野心,但他们在沙皇专制的淫威下,不敢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或者维新变法什么的。

俄国成为当时进入帝国主义“六强”(英法德美日俄)中最差的一个大国:外强中干,经不起打击。

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以巨无霸、长胜国长期自居的俄国让一个刚刚发展的东方小国日本击败了,这种失败惊醒了俄国的一部分人,俄国终于产生了议会式的杜马组织,但沙皇在1907年解散了杜马,用和平民主的方式在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门被彻底堵死了。

在此内忧外患中,1914年,沙皇俄国居然自不量力,以企图转移国内矛盾,再抢夺些战争好处的心态参加了一战,结果陷入了战争泥潭。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战争尚未结束,国内就爆发了革命,成为了列宁称之的“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个链条”,列宁领导的工人阶级夺取了政权,并宣布退出了一战。两线作战的德国天赐良机,东线压力消失,但好景不长,强大而贪婪的美国、日本参战并开始抢占一战的胜利果实了。

在帝国主义的仇恨中,刚刚建立的苏联,在列宁、斯大林时期,以建设社会主义为方向,以新经济政策为手段,开始加速发展,其实斯大林又走了一条彼得大帝式的专制发展道路,苏联表面的强盛也难掩内在的矛盾。

在二战的胜利中,斯大林、赫鲁晓夫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以超级大国自居,自不量力,与资本主义的“美英法德日”五强全面对抗,最后又与唯一的盟友中国撕破脸庞全面对抗,将昔日盟友中国推向美国一边,打肿脸充胖子,四面树敌,穷光蛋赚吆喝,在经历了70年代所谓的“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短暂辉煌后,从1979年发动阿富汗战争开始,苏联走向了一条全面迅速衰退、瓦解的不归路。

1989到1991年,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彻底瓦解,苏联分裂,苏联共产党亡党亡国。今日俄罗斯作为最大的国家,在国际法范畴内继承了前苏联的一切财富与权力。

一代巨人倒下去了,西方列强们为之欢心鼓舞。今日俄罗斯无论咋样看仅仅是个二流国家。明日的俄罗斯,也许就是今日怀有大国梦的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复制品。

今日的普京与俄罗斯还能有能力与实力像当年彼得大帝、也卡特琳娜大帝一样让衰落的俄罗斯重新崛起吗?

在今后美、欧、亚“三足鼎立”的格局中,俄罗斯如果企图拉起以自己为一机的竞争格局,目前看怕有些力不从心。俄罗斯的进一步分裂是必然的,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哪方面分析均如此。依靠普京式的铁腕与军队在今日经济全球化工业信息化的世界中难以完成使命。

俄罗斯这条贪婪北极熊的衰落是我们永远的幸福与崛起的机会呀!

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均不希望一个地域依旧如此辽阔、军事依旧如此强大的俄国存在,俄国的进一步分裂是必然的,也是符合大家的利益的。从目前看,俄国也确实如此。

这就看中国、欧盟、日本、美国几家力量与俄国反复博弈的结果了。

俄罗斯从“独立——扩张——改革——强大——争霸——分裂——衰落”的历史发展,让我们深思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