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测试卷

2017-04-09

通过试卷同学们可以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复习。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测试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嵬(wéi) 馋涎(yán) 酣睡(hān) 狗尾续貂(diāo)

B.迤逦(yǐ) 烂漫(màn) 情愫(sù) 丢三落四(luò)

C.栖息(qī ) 箱箧(qiè ) 机杼(zhù) 彬彬有礼(bīn)

D.唾沫(tuò) 恪守(kè) 参商(chān )小心翼翼(yì)

【测控点击】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音。

【解析】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其中A项“馋涎”的“涎”字正确读为“xián”的音。B项“丢三落四”的“落”读为“là”的音。D项的“参商”的“参”读为“shēn”。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谈笑风生 娓娓而谈 涉猎 驯服

B. 分道扬镳 春意阑跚 静谧 严峻

C. 风度翩翩 不假思索 鞭笞 寂寞

D. 獐头鼠目 附庸风雅 镶嵌 袅娜

【测控点击】重点考查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

【解析】B项中“春意阑跚”应为“阑珊”。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吉教授曾经百病缠身,久治 ,参加冬泳两年,不但诸病全消,而且身强体壮,精神矍铄。

②因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需要,将拆迁永和地区居民住宅,对界内两千户居民实行 安置。

③父亲虽非专业但见博识广,他在外国文学和影视文学方面独到的见地,往往令专业人士 。

A.不治 异地 侧目 B.不愈 易地 刮目

C.不治 异地 刮目 D.不愈 易地 侧目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析】“不治”是没有治好,到了最坏的结果;“不愈”是没有好,因为前面有“久治”,与“不愈”搭配更协调。“异地”是他乡、外乡之意“易地”是改变地方的意思;应选“易地”;“刮目”是“彻底改变眼光”之意,“侧目”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之意,语境没有畏惧的意思。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我们要发扬得陇望蜀的精神,乘胜追击。

B.始作俑者需要胆魄和才能,20年后,当红旗渠水仍汩汩流进万顷良田时,我们感慨尤深。

C.广场似乎是历史的缩影,从历史博物馆到人民大会堂,百年沧桑终于画上了光辉的句号。

D.报刊编辑看读者的来信,虽则素昧平生,也长可以领略些推心置腹、推诚相与之快。

【测控点击】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析】A项“得陇望蜀”是贬义词,感情色彩用错;B项“始作俑者”也是贬义词;C项“百年沧桑”指很长时期的世事变化,与语境不合。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华西村能够有今天的面貌,靠的是村委会开阔思路,村民们齐心协力,艰苦创业取得的。

B.想起过去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C.生命并不像一斗烟丝那样持续很久,而命运却把我们像烟灰一样敲落。

D.“涌泉”文学社是由我校一批非常酷爱文学的同学组成的,社刊即为《涌泉》。

【测控点击】此题考查对语病的辨析能力。

【解析】A.“靠的是”与“取得的”句式杂糅 B.“500多个”不能修饰“岁月”。 D.“非常”和“酷”概念重复。

【答案】C

6.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①村边有片水塘,(a.几株老柳树斜倚在水边,b.水边斜倚着几株老柳树,)修长的枝条轻拂水面,荡起圈圈涟漪。

②不知大文人们怎样评价金庸;依我看,他和鲁迅前辈论剑尚嫌功力不足,(a.不过与巴金、老舍比绝对文才相当。b.不过绝对可与巴金、老舍打个平手。)

A. ①a ②b B. ①a ②a C.①b ②a D.①b ②b

【测控点击】此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能力。

【解析】①不改变陈述对象;②“论剑尚嫌功力不足”与“打个平手”语境上一致。

【答案】A

二、 阅读与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茶 马 古 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7.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解析】原句的表述是这样的:“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该句是说茶马互市是军费的“补充”,显然不是宋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答案】B

8.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对文意的准确理解。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藏族喜欢饮茶,以马易茶是对他们茶叶需求的满足,这一表述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从道理上看,宋代统治者怎么会关心藏族人的生活呢?

【答案】D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整体把握。

【解析】C项的载体是“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它的意思是,茶叶对于藏族人民来说不可或缺,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外界供给其他物品,而是不需要“很多”东西。且后文又说“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C错无疑。

【答案】C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

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

C.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对文意的鉴赏推断能力。

【解析】B项说“元代的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所犯错误同8题D项。C项说“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使得“茶马古道” “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这一表述犯了一个时间错误,原句的表述是这样的“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D项的载体是这样的,“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两句话前后是转折关系,并不象D项所表述的是因果关系。A项在原文中的表述在第一段,其表述的意思是说“茶马古道”一词的来历,在唐代已有记载的是“茶马互市”,“古道”的说法是后来才有的,自然“茶马古道”这一说法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

【答案】A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落 叶

杜渐坤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的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变黄,或者说不必作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过冷酷的冬罢。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和在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老叶化作玉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11.这篇散文生动描绘了两幅落叶图景,(1)这两幅落叶图景同中有异,其异处是什么?(2)作者描写北国落叶时,用了“最初”、“但接着”、“接着”等词语,有什么作用?(6分)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对文中特殊句段和词语的理解。

【解析】(1)扣紧“色彩”作答,意思对即可(2)各3分。

【答案】(1)色彩不同。北国落叶呈金黄色,南国落叶则是苍青色。(扣紧“色彩”作答,意思对即可)(2)从时间推移的角度,写出落叶由少到多三个阶段的特征。

12、文章前部分,作者是着力描绘北国之秋和南国之春的落叶情景,有什么意图?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解析】可根据理解和文章内容解答。

【答案】表明虽地域不同,但落叶都是壮美的。

13.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我”在“思考”什么?(4分)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解析】抓住:①联想;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新陈代谢去作答,意思对即可

【答案】从落叶联想到大自然的新旧交替,联想到人类社会新陈代谢,老一辈退下来,新一代去接班,去挑重担。赞颂老一辈退下来之后,仍能继续帮助新一代完成历史使命的崇高精神。

1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 作者以落叶这一自然现象为线索,全文运用比喻手法,描绘老叶落下、新叶勃发的情景,意蕴深邃,含蓄隽永。

B、 文章的前一部分所描写的落叶图景与过去许多名家笔下凋零、悲凉的落叶图景异曲同工,格调相似。

C、 落叶图形象生动,作者又勾勒了一幅新叶图,使文章意蕴含蓄,具有积极意义。

D、 “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这里作者运用比拟,赞扬新叶渴望崭新的未来 ,完成“老叶”赋予的使命。

E、 “老叶融入春泥,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这句话形象地描写出落叶的作用和老叶的使命感。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的理解和整体把握及对文章观点的赏析。

【解析】A从全文看,应是运用象征的手法。 B本文的落叶图景并非“凋零、悲凉”,而是悲壮、壮美。

【答案】(4分)A B

三、能力提升(22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要求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古诗词。

【解析】要注意整体感悟。(答案不唯一,“凉”字“缺”字均可,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个单句概括出它的中心内容。(不超过30字)(6分)

由于科学的进步,友人明确指出,当今的大多数癌症将可以治愈;到2010年前后,预防爱滋病的有效疫苗即可诞生,爱滋病的死亡率将会大幅下降;用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预防方法,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可减少一半,而患者大部分可以正常生活;由于神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的脊椎损伤病人可以避免发生截瘫。随着癌症的攻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在2020年到2030年间,人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有可能出现。答: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语段的能力。

【解析】注意要清晰、简洁,重点突出。

【答案】在未来几十年里,许多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将得到有效的防治。

17、仿写句子:仿照下面①②句式及修辞格,另外写两个句子。(6分)

每当我们向前跨进,马上会出现一条新的地平线。(2分)

句子仿写: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4分)

句子仿写: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句能力,.

【解析】注意对修辞的要求。

【答案】①每当我们却步不前,眼前会有一座高山会有一道峡谷。

②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18、以“北约的绝大部分成员国”为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若干较短的句子,使语意更清楚,行文更自然。(不能改变原意,可以增删、调换个别词语)(4分)

俄罗斯到底走向何方理所当然地受到作为欧洲国家和俄罗斯近邻的北约绝大部分成员国的极大关切。

【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学生的长短句变换的能力。

【解析】注意不能改变原意,可以增删、调换个别词语。

【答案】北约的绝大部分成员国是欧洲国家,是俄罗斯的近邻。对于俄罗斯到底走向何方,他们理所当然地极为关切。或:北约的绝大部分成员国对于俄罗斯到底走向何方,极为关切,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作为欧洲国家,他们是俄罗斯的近邻。

四、写作与交流(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坦荡是一份感觉。它无声无形,只要每个人自己在心灵深处认定。

坦荡地生活,会有一份轻松,一份平静。坦荡地生活,会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当我们成功时,我们会庆幸自己的努力;当我们失败时,我们咀嚼自己的苦涩;当我们宽容时,我们拥有自己的博大;当我们给予时,我们享受着美丽的人生。

坦荡生活,快乐会如期而至;坦荡生活,便是享受人生本身。

请以“坦荡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解析】如何才是坦荡?坦荡的生活会怎样?你对“坦荡”是怎样认识的?如何做才称得上坦荡?抒写感受或认识是正题。

[个性创新拓展]

一.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答: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二. 修改下面的短文。

我的爸爸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人。他虽然没有高大的背影,也没有温柔的笑容,①但我对他的爱却很深很深。②__,爸爸总是忙忙碌碌的。③他晚上要做学问 , 白天要上班 , 往往一回家就钻进书房里埋头工作。可百忙中,他总忘不了为我做点什么。因此,每次上学前,我的水壶里总会装满开水。记得有一次测验,④我由于粗心大意和琉忽没取得理想的好成绩 , 妈妈骂了我一顿,可爸爸却说;“算了吧,既然错了,写也无用,下回改正也不晚。”当时,⑤她的骂没让我流泪,可爸爸的话却让我流泪了。那天下午上学我出门不远,无意回头,看见爸爸正站在阳台上目送着我。 (6) 爸爸看我回头挥挥手说:“快走吧。”我连忙加快了脚步。等我再次回望时爸爸的身影仍伫立在阳台上,只是变得模糊了,

l .从记叙的对象看,①句画线处应改为______。

2 .在②处的根线上补上一句话,使前后的内容衔接、连贯。这句话是___。

3 .③处画线句子的毛病是__,应改为__。

4 .④处画线句子的毛病是__,应改为___。

5 .⑤处画线句子的毛病是___,应改为_。

6 . (6) 处画线句子有歧义,请在句中加上一个恰当的标点符号,使表意明确。改后为_。

答案:1.他对我的爱 2.“在我的记忆中”(或“在我的印象中”。“在我的眼里”) 3.语序不当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做学问 4. 重复删去“疏忽”(或“粗心大意”)和“好”(或“理想的”) 5.语言不得体将“她”改为“妈妈” 6.爸爸看我回头,挥挥手。

[自主温故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草 堂 诗 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庙、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

细雨依然。

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

2.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3.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答:[ ][ ]

参考答案:1.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2.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⑵杜甫的苦寒人生 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3.⑴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⑵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4.B D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