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呕吐方法

2017-03-21

呕吐是儿科临床工作中极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可发生于多种疾病,涉及各系统和所有年龄组。需要认真鉴别。那治疗小儿呕吐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防止小儿生理性呕吐的方法:

1、注意喂奶的姿势,母乳喂养时应让宝宝的嘴唇完全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不要仅含住乳头,这样小儿吸吮不易吞进空气;人工喂养使用奶瓶时,奶瓶的奶应充满奶嘴,尽可能让宝宝吸奶时少吸进空气。

2、喂奶后将婴儿缓慢竖起抱,头靠母亲肩部,轻轻拍小儿背部,让哺乳时吸入的空气缓缓地排出。

3、喂奶后不要马上让宝宝躺下,而应抱起走走,不要过多地翻动宝宝。

4、小儿呕吐可以使用按摩方法来缓解宝宝的不适: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

(2)、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

(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

(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

(2)、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小儿呕吐病因,多由于伤食、胃热、胃实、肝气犯胃,惊恐等引起。

中医治疗小儿呕吐:

本病病因复杂,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其病理,所以根据病因,再结合导滞、清热、温中、疏肝、镇惊之法,标本兼治。常用神曲,山楂,莱菔子,黄连,竹茹,法夏,丁香,吴茱萸,白芍,川朴,全蝎。

1.乳食积滞。主症:呕吐暖馊、乳块,胃口不好,腹胀,夜睡不安,便秘或泻下酸臭,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有力,指纹紫滞。

治法:消食和胃。

方药:保和丸加减。

山植6 克,神曲6 克,陈皮6 克,半夏8 克,茯苓10 克,连翘10 克,莱菔子10 克,谷芽15 克,麦芽15 克,竹茹6 克。

方解:山植,神曲,菜蔽子,谷、麦芽消食;法夏,陈皮和胃止呕;茯苓健脾;连翘清热散结;竹茹清胃热止呕。

加减:大便不通,体质实者,可加大黄3 克、帜实6 克以通肠降逆。

2.胃中积热。主证:食入即吐,呕吐酸臭,口渴喜饮,身热烦躁,面赤唇红,便秘或臭秽,小便短而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和胃。

方药:黄连温胆汤。

黄连3 克,法夏6 克,陈皮3 克,茯苓10 克,甘草3 克,枳实6 克,竹茹6 克,大黄5 克,花粉8 克,黄芩8 克。

方解:黄连清热泻火;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和胃降逆;枳实行气导滞;竹茹清热止呕;大黄通肠和气止呕;花粉生津止渴,黄芩清热泻火。

加减:呕吐不止,加代赭石15 克降逆,食滞加谷芽15 克,麦芽15 克,山植8 克,暑天呕吐加藿香8 克(后下),荷叶15 克,滑石20 克,知母10克,清热解暑,芳香化浊。

3.脾胃虚寒。

主症:食久方吐,或者朝食暮吐,吐出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乳食残渣,伴面色苍白,精神疲倦,四肢欠温,食少不化,腹痛便溏,唇舌淡白,脉细无力。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方药:丁莫理中汤加减。

丁香5 克,吴莱莫4 克,党参10 克,白术10 克,干姜1 克,甘草3 克。

方解:党参、白术、甘草扶脾益胃,补益中气;干姜、丁香、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加减:呕吐清水,腹痛绵绵加附子5 克、肉桂3 克,以温阳散寒;脾虚夹食呕吐而乳食不化者,用香砂六君子汤(党参10 克、白术10 克、云苓10克、甘草3 克、木香5 克、砂仁3 克)。

4.肝气犯胃。主证:暖气频频,呕吐酸水,胸胁胀痛,易怒易哭,精神郁闷,舌红苔厚腻,脉弱。

治法:疏肝理气,降逆止呕。

方药:解肝煎。

白芍10 克,苏叶8 克,砂仁3 克,厚朴6 克,陈皮3 克,法夏6 克。

方解:白芍缓肝之急,合苏叶舒肝之郁气,砂仁、厚朴调理脾胃气机;陈皮、法夏和胃降逆止呕。

加减:烦躁加黄连3 克、吴茱萸4 克。

5.惊恐呕吐。主证:多因受惊恐而致,呕吐清涎,面色忽青忽白,心神烦乱,睡卧不安,或惊惕哭闹。

治法:安神镇惊,和胃止呕。

方药:全蝎观音散。

全蝎1 条,丁香3 克,法夏6 克,陈皮3 克,扁豆12 克,茯神10 克,木香5 克,代赭石15 克。

方解:全蝎、茯神、代赭石镇惊安神,木香、半夏和胃降逆、以止呕,党参、扁豆健脾和中。

加减:手足抽搐者,加钩藤6 克,蝉衣5 克;舌红有热,加黄连3 克、竹茹6 克;痰热上涌呕吐痰诞者,加黄连3 克。

6.胃阴不足。主证:干呕无物,时时发作,口干,口燥,烦躁不卧,胃纳减少,手足心热,两颧潮红,午后低热,尿量可,大便于结,舌红干光剥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方药:益胃汤加减。麦冬10 克,沙参10 克,石斛10 克,玉竹10 克,花粉6 克,竹茹6 克。

方解:麦冬、沙参、玉竹、石斛、花粉均为养阴生津之品,竹茹清热止呕。

加减:阴较伤者,加生地、元参、雪梨汁;大便于结,加郁李仁、火麻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