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学硕士毕业论文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虽然与原预算会计制度相比,会计核算体系更加系统,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可比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算会计学硕士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预算会计学硕士毕业论文篇一
绩效预算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分析
摘要: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运用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才能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关键词: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分析;改革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基本体系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构成。现行的预算会计只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预算会计的基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适应绩效预算的问题分析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方法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在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下,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现金支付来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这使得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与绩效预算的注重效率和效果以及财政透明性不相适应。收付实现制对于推行绩效预算制度改革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2.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局限性
(1)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许多承担的现实债务不能得到反映,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2)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经常出现预算已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而不得不作为年终结余处理,从而出现年终结余虚增的现象。(3)造成人为操作的问题。它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支付现金,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项目的购买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4)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从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情况,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报表价值量的汇总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不利于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政务成本情况,不利于考核政绩。(5)只将政府参股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没有对国有股权和有价证券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国有资本运营状况没有全面反映,不利于考核国有资本运营绩效。(6)预算会计不能真实反映政府资金运动,出现财政“假平衡、真赤字”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单位结余。在政府财政中,很多已经作了拨款处理的款项,在预算单位的会计账目上,由于尚未实际支付,还没有作支出处理,因而形成单位账面“结余”。二是财政平衡、单位赤字。政府财政表面上达到平衡,却实际面临着巨大的“隐性债务”风险。
二、绩效预算的改革与实施
1.计划与绩效预算。计划与绩效预算,目的是对政府活动的产出成本予以衡量。在这种预算制度中,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投入都受到重视。换言之,比较重视效率性。这种预算制度是由于政府公共部门追求效率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在投入—产出工具的推动下产生的。
2.设计、计划和预算制度。这种预算制度的雏形是1924年的通用汽车公司的一种管理制度。设计—计划预算制度的基本内涵是:在设计阶段,预算编制者寻求的是确认目前与未来组织之目标,以及对达成这些目标的各种可能途径作出评估;在计划阶段,预算编制人员将设计阶段所提出建议加以整合,并根据优先顺序形成各种计划,以备组织中不同层级进行决策制定时用;最后一个阶段即预算阶段,它的任务是通过工作分配和相应的资源分配,将每一个年度计划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年度活动。
3.零基预算是将每年的预算,从“零”的基准开始,不局限于上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数字的高低,重新审视其业务活动,决定其优先级,并根据成本—效益的分析,就下年度预算做出最适当的安排。由于决策技术的发展使得零基预算在个人决策时显得简单和有效,因此零基预算主要应用于小规模的组织决策,在地方政府层面上零基预算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
三、绩效预算管理的优势
第一,绩效预算管理工具改进了政府预算部门公共服务的方法与技能。绩效预算分析工具的实行带来了一系列以结果绩效为本的管理措施的运用。预算部门围绕其绩效战略进行绩效管理,采用目标管理、全面标杆管理等手段,强化政府对顾客(公民)的责任;增加顾客选择的机会,尊重顾客选择的权利,调查和审视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满意程度,让顾客参与管理;实行战略资源控制和成本核算,建立以结果导向为基础的公共预算制度,实行绩效审计和反馈与财政预算拨款挂钩。
第二,绩效预算分析工具提高了公共预算的效率,产生良好的绩效预算执行效果。现代化的绩效预算制度要求决策者必须专业化,顾客(公民)不会仅仅因为政府公务员的权威而信任,而是更因为政府公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而维护其服务,接受政府的预算决策。利用不断创新的绩效预算分析工具可以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使其更加专业化。专业化的决策提高了决策的效率,也使实现预算结果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四、绩效预算管理分析工具的应用
1.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方法应用在绩效预算中,其分级实施将促进信息在组织层级之间的上下流动,提高决策效率。与传统的绩效预算评估方法相比,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更能促进绩效预算部门内部各组织之间的良好沟通。而且在公共绩效预算部门,要达到绩效目标,经常要跨越各层次和各服务部门,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技术能够促进内部协调。
2.全面标杆管理全面标杆管理在绩效预算中应用,其核心是给公共预算决策者提供一个恰当的方法途径,通过对领先部门的管理学习对比,提高本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效率。在绩效预算中全面标杆管理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学习和引进了其他机构或私营部门的一些较好的做法后,会自觉主动地找出自己与之相比较显现出来的不足,从而缩短差距。首先,对公共预算部门的组织绩效而言保证组织活动方向的正确。采用标杆管理,借鉴其他组织如何进行决策、如何配备组织人员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尽可能地做到最优决策,从而保证方向的正确。其次,在保证组织活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推行标杆管理可使组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再次,采用标杆管理可使部门绩效得到提高,有效实现组织的绩效预算战略目标。标杆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引进并严格但非僵化地遵循一系列的程序。程序是工作不断反复的一种机制。组织工作人员能通过对业务处理中存在的显在或潜在的程序的认识,作出预测、保护程序,有效地处理业务。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就不可能推进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的预算制度;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绩效预算的实施至关重要,绩效预算要求项目成本衡量准确,要求反映政府活动成本充分和完整,这些都需要财政信息完全充分,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能够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同时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也能够通过反馈进行正向激励;绩效预算的实施要求有一支能熟悉制度框架、了解政策内涵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处理业务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德祥.美国新绩效预算改革及其对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
[2]刘群,邱锦异.浅议项目绩效预算[J].现代商业,2008(23).
[3]孙达男,宋良荣.科研项目绩效预算管理探讨[J].商业时代,2007(6).
预算会计学硕士毕业论文篇二
广播电视单位实行预算会计建议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1998年改革以后实施的,当时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政府职能、财政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包括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原有的核算体系,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需要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广播电视单位作为全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全面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属于预算会计的范畴。随着改革的推进,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广播电视单位作为全额事业单位,所有的收支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采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使单位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预算单位的大额采购和大额支出均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供应商。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向一方面表现为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支出的增加或非货币性资产的增加,这样预算单位的核算内容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收到货币资金时不能直接计收入,而是在收到财政返还款才能确认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每一笔支出事先要编制预算,实际支出时要附上书面合同、文件报国库处审批。最后收到付款通知单才能入账,使购置手续更加复杂,繁多,购置时间更长。
2.现行预算会计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预算会计提供的信息是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现行预算编制一般采用“零基预算”,一切从零开始,主要是根据预算单位的编制人数和实有人数以及上年的支出定额标准来编制。因此,如果没有可靠的会计信息,就无法编制“零基预算”。然而目前,随着广电行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不再是单纯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也不再是纯事业型的管理模式。它是在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同时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即以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为主线,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增设成本费用明细科目,除对外提供资产负债表、收益总表和事业支出明细表外,还要提供内部成本报表,以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因此,实际的会计核算已经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3.预算会计对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
广播电视单位是一个重装备、高投入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种类较多,数额较大。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主要关注资金的收支核算,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护等不够重视,固定资产“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严重,管理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固定资产登记不及时、甚至不入账的情况,即使入账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所以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虚增了资产价值。广播电视业在飞速发展,收入不断增加,对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入也相应增加,因此,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效地使用资产,以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
4.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存在局限性
预算会计是为预算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服务的,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收付实现制又叫现金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或支出的依据。这样,支出中只包括实际以现金支付的部分,而不能反映那些已经发生而尚未支付现金的部分,使得单位的部分债务就被“隐藏”了,不能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优点是会计核算程序比较简便,易于理解,数据处理成本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促使传媒业不断改革和竞争。任何一个单位发展的目标都是谋求价值最大化,要生存,谋发展必须进行成本核算,若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其生存发展必然会受到挑战,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而收付实现制中实际收到的现金才能确认为收入,实际支付的现金才能按照支出入账,这样无法满足成本核算的要求,无法客观地进行收入与支出的配比,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成本波动。
二、我们提出的几点建议
1.明晰产权关系,重构会计核算体系
加快广电媒体的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广电媒体的产权,使广电行业拥有一定自主权,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成为一种事业、企业混合型的单位。一方面完善部门财政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另一方面加强本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政府行使其一定范围内的指导监督权,单位行使其自主经营权,互相协调,相辅相成,重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政府和事业单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政府作为出资者以资本的所有权为依据,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对其出资及运用状况进行间接管理。广电单位作为经营者以法人所有权为依据,以直接控制的方式对单位的资金运行进行管理。尤其是专业财务以现金流转为管理对象,兼顾内部成本核算。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活动更加复杂多变,这给经营者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不。充分认识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和经济属性,认识广播电视在信息传播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媒体的经营目的调整为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财务管理目标和电视媒体经营目标一致,从而使财务管理严格按照财务活动规律进行。
2.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有机结合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中,有许多都与收付实现制有关。所以,事业单位在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同时,也可以在某些事项中采用权责发生制,两种核算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只在经营性业务中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而在非经营性业务中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权责发生制在强化政府会计责任、增加政府财政的透明度、提高财政信息的准确性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权责发生制不仅仅是考核成果的需要,也是考核经济责任的需要。因此进行成本核算的广播电视单位,原则上也应考虑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凡是本期应该负担的成本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成本费用;凡是不属于本期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应计入本期的成本费用中。对于事业支出,应当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中的权利和责任。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并确认固定资产的折旧费,这样事业单位就会更加完整地了解单位的债权债务,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固定资产,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合理地安排预算收支。财务报告就可以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果。因此,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建立以绩效考核为目标的管理体系,对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转变管理模式,加强成本核算
目前广播电视单位作为全额事业单位,国家的经费拨款越来越少,占收入的比例也越来越小,而自创收入越来越多。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是纯事业型的,而是事企混合型。事业单位一方面要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应对预算内外收入的财政专户存储,上缴各种税费;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地适应企业化管理的需要,实行内部的成本核算。节目制作成本、节目购置成本、节目传输成本以及期间成本,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控制。通过成本管理、成本控制、考核不断完善内部成本核算的内容。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预算会计学硕士毕业论文篇三
预算会计学硕士毕业论文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我国政府会计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核算财政预算资金的收支,反映预算资金运营情况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行政定位、职能转变、财政收入支出结构以及社会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要求方面的不断变化,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存在了诸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制度改革以适应现今财政预算资金的核算和信息披露要求。
一、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内容的分析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基本内容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基本任务是在财政部门内部对财政预算资金进行日常核算,通过对财政资金的调度进行第一次预算资金的分配,妥善解决财政资金库存与用款单位之间的矛盾,另外要兼顾预算资金的监管和预算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参照我国财政体制中分级分散的国库收付制度,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中都有总预算会计相关职能的机构。总预算会计分布广,预算管理作用发挥的全面,所以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在维护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秩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我国政府会计体制简介
我国政府会计体制是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组成。财政总预算会计只针对预算资金的拨付进行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具体核算我国政府各类部门的日常经费的支出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共同组成了我国的政府会计体制。在制度完善方面,2012年和2013年分别对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在会计核算原则、业务核算范围、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做了与时俱进的完善,极大的适应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在我国政府会计体制改革方面走出了探索的一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做出调整。
二、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道路上的突出问题
(一)我国政府会计体系有待整合
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预算收支会计与核算会计是分开的。对综合管控预算资金有一定的制约阻碍作用,也难以全面的反映政府在财政资金方面的运用全过程。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都是针对预算资金进行核算,但是分配核算的是资金的上游和下游,是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笔者认为,将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整合对完善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提升我国政府财政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有积极的作用。
(二)收付实现制难以适应我国财政核算要求
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原则,该原则只是根据现金的收付情况确认收入和支出的实现,对于一些隐性的政府负债和损失并不能反映在会计账表中,这就是收付实现制的弊端。近些年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活动范围逐步扩大,所处的经济环境也与以前大不相同,政府的还债压力巨大,社会责任加重,都带给政府更多的支出压力,这些潜在的支出要求无法通过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体现在政府的财务信息中,预算信息不能真实的反映政府的综合财政实力,也无法反映政府可利用的财政资源。社会对政府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质上就是要求政府综合反映所有收支和潜在因素的影响,全面的反映财务状况,提高政府透明度。因此,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将收付实现制变为权责发生制是另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财务报告制度需要革新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关于财务报告的部分仅仅要求总预算会计负责相关资产负债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编报,并且没有对社会公布的要求。我国预算方面的数据一直以来都以“秘密”数据的状态被社会公众看待,主要是因为财政信息一直没有对外公布,社会公众无法了解预算资金运行的具体情况。而如今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争做“透明政府”,实施“阳光财政”的措施要求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对社会公开预算、决算信息,极大的影响财政总预算信息的对外公布。所以,信息公开也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如何编报和披露预算收支信息,如何分配财政资金,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是改革财政总预算信息的研究方向。
三、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一)整合和完善政府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整合目前我国政府会计体系中的会计制度,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融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通过一套会计制度实现预算资金使用过程全反映,避免多次重复的信息核算带来的信息差错。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政府会计的成熟经验,在制度建设和制度规范方面提高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保证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的完整、真实、准确。
(二)逐渐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体系中的运用
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在客观反映经营主体财务状况方面确实有很多优势,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更能发挥预算会计的核算和控制能力。我国比较适合采用逐步改革,稳步推进的策略,渐进式的将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这种策略会避免政策的巨大变化给总预算会计核算带来的冲击,提高各级财政部门的适应性和理解性。实施的同时要结合基层预算部门的实际情况,在人员培训、软件升级,账套设置,数据库数据衔接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盲目追求改革而造成数据混乱等情况,影响财务信息的质量。
(三)改革总预算报告制度
改革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报告制度就是要从内容、形式到公开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改革。首先,在内容和形式上完善总预算的报告信息,增加报表的表内列报和表外披露,其次,在公布的途径上要结合“阳光财政”的要求,推进总预算报告的对外公开工作。最后,参照企业年报的经验,提高预算报告对当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对于政府未来的或有事项进行披露,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预算信息。综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化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制度内容、制度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的结合程度、信息化建设和推进时间和步骤等方面做一个详细的规划才能保证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体系,在推动我国政府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方面会发挥积极作用,实现我国财政资金的有效、合理、科学的利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有关预算会计学硕士毕业论文推荐:
1.有关会计毕业论文范本
2.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3.关于财政学论文范文
4.有关电大会计制度专业大专毕业论文
5.财政学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6.电大会计制度专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