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算会计毕业论文案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进程也得到不断加快,预算会计的客观运行环境也伴随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预算会计毕业论文案例,供大家参考。
关于预算会计毕业论文案例篇一
《 绩效预算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分析 》
摘要: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运用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才能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关键词: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分析;改革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基本体系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构成。现行的预算会计只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预算会计的基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适应绩效预算的问题分析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方法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在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下,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现金支付来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这使得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与绩效预算的注重效率和效果以及财政透明性不相适应。收付实现制对于推行绩效预算制度改革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2.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局限性
(1)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许多承担的现实债务不能得到反映,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2)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经常出现预算已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而不得不作为年终结余处理,从而出现年终结余虚增的现象。(3)造成人为操作的问题。它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支付现金,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项目的购买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4)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从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情况,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报表价值量的汇总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不利于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政务成本情况,不利于考核政绩。(5)只将政府参股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没有对国有股权和有价证券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国有资本运营状况没有全面反映,不利于考核国有资本运营绩效。(6)预算会计不能真实反映政府资金运动,出现财政“假平衡、真赤字”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单位结余。在政府财政中,很多已经作了拨款处理的款项,在预算单位的会计账目上,由于尚未实际支付,还没有作支出处理,因而形成单位账面“结余”。二是财政平衡、单位赤字。政府财政表面上达到平衡,却实际面临着巨大的“隐性债务”风险。
二、绩效预算的改革与实施
1.计划与绩效预算。计划与绩效预算,目的是对政府活动的产出成本予以衡量。在这种预算制度中,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投入都受到重视。换言之,比较重视效率性。这种预算制度是由于政府公共部门追求效率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在投入—产出工具的推动下产生的。
2.设计、计划和预算制度。这种预算制度的雏形是1924年的通用汽车公司的一种管理制度。设计—计划预算制度的基本内涵是:在设计阶段,预算编制者寻求的是确认目前与未来组织之目标,以及对达成这些目标的各种可能途径作出评估;在计划阶段,预算编制人员将设计阶段所提出建议加以整合,并根据优先顺序形成各种计划,以备组织中不同层级进行决策制定时用;最后一个阶段即预算阶段,它的任务是通过工作分配和相应的资源分配,将每一个年度计划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年度活动。
3.零基预算是将每年的预算,从“零”的基准开始,不局限于上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数字的高低,重新审视其业务活动,决定其优先级,并根据成本—效益的分析,就下年度预算做出最适当的安排。由于决策技术的发展使得零基预算在个人决策时显得简单和有效,因此零基预算主要应用于小规模的组织决策,在地方政府层面上零基预算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
三、绩效预算管理的优势
第一,绩效预算管理工具改进了政府预算部门公共服务的方法与技能。绩效预算分析工具的实行带来了一系列以结果绩效为本的管理措施的运用。预算部门围绕其绩效战略进行绩效管理,采用目标管理、全面标杆管理等手段,强化政府对顾客(公民)的责任;增加顾客选择的机会,尊重顾客选择的权利,调查和审视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满意程度,让顾客参与管理;实行战略资源控制和成本核算,建立以结果导向为基础的公共预算制度,实行绩效审计和反馈与财政预算拨款挂钩。
第二,绩效预算分析工具提高了公共预算的效率,产生良好的绩效预算执行效果。现代化的绩效预算制度要求决策者必须专业化,顾客(公民)不会仅仅因为政府公务员的权威而信任,而是更因为政府公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而维护其服务,接受政府的预算决策。利用不断创新的绩效预算分析工具可以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使其更加专业化。专业化的决策提高了决策的效率,也使实现预算结果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四、绩效预算管理分析工具的应用
1.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方法应用在绩效预算中,其分级实施将促进信息在组织层级之间的上下流动,提高决策效率。与传统的绩效预算评估方法相比,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更能促进绩效预算部门内部各组织之间的良好沟通。而且在公共绩效预算部门,要达到绩效目标,经常要跨越各层次和各服务部门,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技术能够促进内部协调。
2.全面标杆管理全面标杆管理在绩效预算中应用,其核心是给公共预算决策者提供一个恰当的方法途径,通过对领先部门的管理学习对比,提高本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效率。在绩效预算中全面标杆管理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学习和引进了其他机构或私营部门的一些较好的做法后,会自觉主动地找出自己与之相比较显现出来的不足,从而缩短差距。首先,对公共预算部门的组织绩效而言保证组织活动方向的正确。采用标杆管理,借鉴其他组织如何进行决策、如何配备组织人员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尽可能地做到最优决策,从而保证方向的正确。其次,在保证组织活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推行标杆管理可使组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再次,采用标杆管理可使部门绩效得到提高,有效实现组织的绩效预算战略目标。标杆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引进并严格但非僵化地遵循一系列的程序。程序是工作不断反复的一种机制。组织工作人员能通过对业务处理中存在的显在或潜在的程序的认识,作出预测、保护程序,有效地处理业务。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就不可能推进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的预算制度;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绩效预算的实施至关重要,绩效预算要求项目成本衡量准确,要求反映政府活动成本充分和完整,这些都需要财政信息完全充分,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能够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同时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也能够通过反馈进行正向激励;绩效预算的实施要求有一支能熟悉制度框架、了解政策内涵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处理业务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德祥.美国新绩效预算改革及其对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
[2]刘群,邱锦异.浅议项目绩效预算[J].现代商业,2008(23).
[3]孙达男,宋良荣.科研项目绩效预算管理探讨[J].商业时代,2007(6).
关于预算会计毕业论文案例篇二
《 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和完善 》
引言
在整个会计核算体系中预算会计是会计分类中较为重要的一种,预算会计核算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一些非盈利单位。为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以及满足会计核算明晰性的规定,我国一直在不断地对预算会计核算的完善与修改进行相关改革。1997年我国进行了预算会计制度的重大改革,以适应当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在当时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的会计核算与国际社会接轨做了铺垫。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我国的预算会计发展又面临着新的课题,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现有的预算会计体系在体系设计和会计信息披露和收付实现制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在明确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上找出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对于促进我国预算会计发展十分重要,基于此背景本文对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研究。
一、相关研究综述和概念
(一)相关研究综述
预算会计准则的历史起源较早,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会计准则的出现还是在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西方国家在“会计核算”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国内更加丰富,在近三十年来我国在会计核算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90年代以来众多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已经开始对本国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改革,并引起了相关国际机构的关注。Stalebrink研究了固定利息模式下的预算会计与收入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的应用模型。Monson在2000年对预算会计准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作者指出随着各国政府在公共财政的预算管理中越来越成熟,政府和一些非盈利机构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向适应了,预算会计的发展可以使得政府的资金使用更加有效率,从而增加了社会福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SalmcNasi对不同国家的预算会计进行了比较分析,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往往能够制定比较好的预算,并且能够较好的执行,而那些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预算会计准则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不同的预算会计准则使得国家的发展也有所差异,最后,作者指出发展中国家进行预算会计准则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我国的预算会计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学术界和政府在预算会计实践和理论上都进行了一些列的探索。刘光忠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进行了探索,作者作为在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时处理好预算与会计的关系、我国国情需要和国际惯例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我国会计改革的必然要求。厦门大学的吴向能以我国当时的财税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为背景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只有将原有的预算会计发展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会计才是预算会计的发展方向。此外,作者也提出建立与国际社会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体系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和融入世界发展都是有促进作用的。郭宇指出不论是在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中还是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核算中预算会计规范与市场中企业的会计规范都是会计核算领域的两大主要规范,我国以及初步实现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准则,并且我国的预算会计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变。在当下我国的预算会计准则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相比还有改进的空间,最后,作者也提出了相关的促进建议。
(二)相关概念
1.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领域的规范性方针和工作指南。当前对会计准则的划分有不同的依据和标准,其中采用最多的是以使用单位的经营特性来进行划分,通常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也是规范会计信息记录和披露的系统文件,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使会计核算变得真实可信同时又是标准一致的从而便于使用。
2.预算会计准则体系预算会计制定的目的是为社会非盈利机构的会计信息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规则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预算会计准则体系是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国家非盈利组织进行财务核算的会计规范。
二、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中的问题
(一)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
从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的初始发展来看,我国在建国初期采用的是苏联的预算会计体系,并在结合我国的发展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在1951年财政部根据当时国家发展的阶段和社会环境对原有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修改,此次修改主要参考的是苏联的发展经验。在1965年我国社会的发展环境与前期相比又出现了差异,同时苏联的经验模式在我国开始出现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我国财政部在当年对我国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初步形成了一套与我国实际国情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准则,这次修改确定了总预算与单位预算相结合的预算会计体系,并形成了与企业会计体系不同的独立会计体系。我国的预算会计准则是根据我国的社会发展而在不断发展的,财政部在1983年和1988年分别对我国的预算会计准则进行修改,增加了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内容,并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的独立性。我国当前采用的是在1998年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等一系列会计预算制度。在2001年我国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在此背景下财政部对国库管理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并出台了《〈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补充规定》等预算会计处理规定。
(二)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发展中的问题
1.预算会计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建立的时间较为短,独立发展的时间就更短了,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分为三大分支,即财政总预算、事业单位预算以及行政单位预算的三大预算会计组成部分。三大预算分支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协作发展体系,缺乏统一发展的基础,对于财政预算管理和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以及外部人员的财务信息获取都带来了困难。从而降低了总体预算会计准则的应用效果。
2.预算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不完善在我国的一些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中对于预算会计的操作往往不能严格按照要求的进行,特别是在基层行政单位和地方管理的事业部门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这种执行的不严格是因为预算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可以督促各级执行部门严格执行的保障措施。预算会计制度没有良好的保障措施来支持其运作,最终使其预算功能大幅下降。
3.预算会计准则落后会计实物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而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准则主要是在十几年前制定的,这使得我国的预算会计准则并不能和会计实务发展相适应,落后于现实的需要。当前,我国在预算会计准则上进行了一些改进,但是和现行的政府以及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定和采购现象仍然难以匹配。例如,对于政府采购如何进行支出核算,是否应当增加关于政府采购的相关内容等都成为与实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并且这种不协调越来越明显。
三、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一)政府会计体系的改革完善
当前我国采用的预算会计体系是由总预算和单位预算共同组成的,在会计核算内容上包括财务的收支。但是,这些现行体制仍然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共部门财务状况难以正确反映,所以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进行改革完善成为促进我国会计核算体系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当前国际上的一些成功案例,我国未来的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会计方向发展,转变后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将会有所改变。政府所以资金变动的活动都将成为会计核算的范围,现行的预算会计核算将成为政府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需要增加预算体系的执行、管理。
(二)预算会计向基金会计模式发展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基金的影响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目前在美国的一些非盈利组织中都改变了原有的预算会计模式,转为采用基金会计模式。在这种会计模式下,基金也变成一种会计主体,它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限定下以完成某项活动或者是达到某种目标为依据而设置的财务资源,这种财务资源的目的性强并且受到更多的监管同时还具有较广的受托责任。非盈利单位以将使用的资金转变为基金来作为管理单位。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会计能够发挥更加高效的财务核算和预算作用。
(三)预算会计准则的完善
在我国采用新会计标准之前,过去无论是盈利企业单位还是非盈利单位都采用的是“科目+报表”的预算会计模式,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成为预算会计执行的主要标准。但是,对于预算会计工作而言这些会计制度在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时候还存在规定模糊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目前已经普遍采用了会计准则规范的方式来规范会计实物的发展。采用预算会计准则可以对在进行会计实物时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处理,通过单独制定准则来规定新出现的会计核算问题,而不必对会计制度进行修订。这样对于加快预算会计核算,降低工作难度都具有促进作用。
(四)规范预算会计权责,促进预算会计准则发展
相关部门应当对预算会计的权责问题进行进行明确和规范,明确部门权力与责任。在相关部门执行预算会计活动时必须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来进行。只有这样政府的财务报告才能真实的反映预算会计的实施结果。为了进一步服务会计实物的需要,还要对会计准则进行发展和完善,使其能不断地适应新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适用性。
四、总结
会计制度是规范各类型单位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制度,为了确保公共财富能够更好地发挥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对公共部门的财务进行预算。预算会计准则是实现公共部门财务核算的重要准则。我国的预算会计发展也从模仿苏联模式转向为结合本国国情和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发展模式。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预算会计准则也在与时俱进。但是,在发展中也暴露出现有的预算会计核算准则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预算会计体系不完善、预算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不完善、预算会计准则落后会计实务等等。为了促进我国预算会计准则的发展我们必须从政府会计体系、基金会计模式以及会计准则和实务方面进行完善。
关于预算会计毕业论文案例篇三
《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 》
摘要: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正在逐步建立。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金融体系也在不断创新。本文阐述了当前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基本情况及改革中的难点,并提出了与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会计制度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与对策
经历了三个时期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在其压力下预算制度得到了逐步的改善。第一个时期是从1949年建国至1960年左右,总预算会计制度可谓说是为收付实现制和借贷记账法做出了铺垫;第二个时期是1960年到1990年左右,为了进行全面的会计调整,要求重新建立所需用的资金来源及资金的使用的相关制度,资金所需用的金额以及其他会计所需用的相关要素都作为债权发生制的基础,并不影响收付实现制作为其主流;第三个时期则是1990年至如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可以说是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涉及面甚广。但是,归于以上各方面的结论,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仍然还有许多方面的缺陷,需要我们政府做出重大方面的重新调整才可以让它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
一、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概述
为了进一步规范政府财政预算会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预算会计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我部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财务预算会计制度是财务管理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对“制度”的修改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改革的要求,是政府进行会计管理的重要举措,提高了财务信息质量,对于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向财政现代化体制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简介
在1990年底,我国的财政部为了加强国家财政的预算,搞清楚全国财政的收支情况,规范全国财政总预算的核算,印发了关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相关的通知。政府及相关的财政管理部门为加强预算管理而提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是相对于企业会计来说的,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以及根据不同的会计和监管内容,其核心为资材循环,经营性会计是以成本核算为内容,这被称为企业会计。另一种是为了实现其目的,让经济发展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实现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于各级政府及各种相关的部门更加适用,通常没有一个完整的会计管理制度,这就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二)预算会计的特点及任务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基本任务就是需要根据国家的现实财政总预算情况做出相应的核算,可以比较全面地、系统地、准确地将国家预算的相关执行情况以及国家的财政收支的分配、再分配的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提供财务报表,执行相关的预算分析所做出的决定,使得我国的预算管理的水平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难点
(一)收付实现制总预算会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国近些年来可以说是在公共财政总预算方面做出了许多方面的积极改革,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政府相关部分进行政府采购、由国库集中制度财政总预算等方面的改革都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收付实现制在这一改革大浪潮中出现了不能兼容的情况,在实际的确认支付财政中,由于资金不能是行政相关部门进行支付而不能够顺利进行和开展,收付实现制不能够解决诸如此类的相关问题。收支平衡是财政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危机到来之际,财政总预算可能就会出现大的误差,在各种公共财政支出中更容易造成失误,让大众难以得到相应的补助金,故而造成社会混乱等局面也是很可能的。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有限,不能全面反映相关财政情况
财政总预算会计因其自身的缺陷很难适应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改革,更不能适应社会文化多样化的发展需要,这些都对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相关支出有重大影响。在如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下,政府对于资金的投资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缺陷会使得政府相关的资金投资打水漂而亏空,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而且,随着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不断优化改革,财政资金可能被资本化的程度增强,使得部分政府投资资金变成以证券形式来发行。
(三)对政府投入的固定资产核算不完整
固定资产的相关核算必须得到准确、认真的重视,不可以潦草了事,必须让相关的行政部门对于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管理,不能让固定资产得到可以折旧的机会,要让固定资产核算完整的工作得到落实。
三、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思路
(一)采用适当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权责发生制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行政机关的会计核算,所以应该要对预算进行选择,有目运用权责发生制去会计和计量,即正确的、适当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二)扩大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对象
预算可以说是政府相关部门所进展的工作,代表了政府的意志和权利,所以问责也是其工作中所要进行的重要一步。而其执行的相关工作情况也需要明细,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稳步进行,确保质量。要求准确的反映相关财政总预算的收支情况,对于财政总预算的核算对象要逐渐的扩大,将财政总预算的收支和现行资金都纳入到会计的核算范围内,还应该更加体统地、完善的将其他方面的预算情况也纳入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之内。
(三)统一预算报表的编制
建立全面预算会计制度,可以扩大现有的预算会计报告制度,设计和开发一个全面的报告系统,准确地反映政府采购资金和专项资金。
四、结束语
本文从对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角度深入探索了作者对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各方面的认识,不仅对其内容做出了陈述,更对其内涵做出了深入探讨。但是本文仅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由于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难点及相关措施工作不够了解,可能无法对每个问题认识全面,但仍希望为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君明.预算会计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1
[2]张琦.政府会计改革系统重构和路径设计[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何华.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J].经济述评,2009
[4]张晓勇.论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5]李胜平.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与对策分析[J].财政监督,2014
[6]郑向军.论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关系[J].中国总会计师,2013
有关关于预算会计毕业论文案例推荐:
1.会计毕业论文案例
2.有关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关于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4.关于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5.关于大学生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6.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7.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8.2016年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