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治疗肥厚性鼻炎的方法

2017-03-06

肥厚性鼻炎,是由单纯性鼻炎转化而来,因此肥厚性鼻炎的一般症状与单纯性鼻炎相同,那么,治疗起来有哪些方法呢?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治疗肥厚性鼻炎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治疗肥厚性鼻炎的方法

1 治疗原则

中药疗法:中药治疗用姜氏鼻炎膏,中药配方:苍耳子30克、辛夷20克、黄芩35克、细辛4克、白芷25克、龙胆草10克等中草药材,手工工序,精心选药、晾晒、研磨,外用,一日两次,不仅对儿童鼻炎有确切效果,对其他鼻炎效果均佳。

1.2 下鼻甲黏膜下硬化剂注射,其作用机理为硬化剂注射后,可使局部发生化学性炎性反应,产生疤痕组织,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通气。

1.1 血管收缩剂滴鼻液的应用,限于轻型病例。

1.3 下鼻甲黏膜下电凝固肥厚的黏膜组织,使产生疤痕收缩。

1.4 冷冻手术,是将特制的冷冻头置于下鼻甲表面做冷冻,每次1~2分钟,使病变黏膜坏死脱落而再生黏膜。

1.5 手术疗法,一般治疗无效,或黏膜显著肥厚,或肥厚部分位于下鼻甲后端或下缘,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切除不宜过多,原则上不超过下鼻甲的1/3,以免影响鼻黏膜功能或继发萎缩性鼻炎。骨性肥大者,宜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既可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又无损于鼻黏膜的生理功能。

1.6 对全身慢性疾病或邻近病灶如鼻中隔偏曲或鼻窦炎等,亦给予适当治疗

1.7 治愈标准:鼻阻消失,鼻甲明显缩小。

1.8 好转标准:自觉症状显著改善,鼻甲缩小。

1.9 美国低温等离子技术,在鼻内窥镜的帮助下,利用等离子能量,直接从鼻、咽喉内病灶内部消融、化解病灶组织,令发炎、增生等病变组织自行收缩、化解。低温等离子技术不直接破坏组织,对周围组织损伤极小,可改善和恢复鼻腔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由于电流不直接流经组织,组织发热极少,治疗温度低,能准确、有效地治疗鼻炎等,联合下鼻甲消融术能有效的改善通气功能。

2 用药原则

2.1 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反应尚好者,治疗同慢性单纯性鼻炎。

2.2 以上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行硬化剂注射或选用镭射、微波、射频治疗。

2.3 病情顽固者建议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3 治疗方法

3.1 引起肥厚性鼻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治疗鼻炎首先应消除或控制其致病因素,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至于局部治疗只是消极的使鼻道通畅,改善呼吸和引流。

3.2 局部治疗随鼻炎不同阶段的病变而异。从单纯性鼻炎转化到肥厚性鼻炎的过程是逐渐加重的,明确区别肥厚的程度并不容易,如果鼻粘膜肥厚,但尚无明显增生时,治疗仍应力求恢复鼻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关键是应先了解鼻塞的程度,是间歇性、交替性或是持续性,用血管收缩剂如盐酸麻黄素液滴鼻,观察鼻粘膜的收缩能力如何,只有当鼻粘膜收缩能力极微,滴药后改善呼吸不明显时才能考虑作消除或减轻鼻炎症状的局部治疗。以往采用的方法有药物烧灼术、电灼术和电烙术。利用腐蚀性药物、电灼器、电烙器将下鼻甲表层进行腐蚀、电灼和电烙。使下鼻甲肥厚的粘膜组织坏死,待愈后疤痕形成,鼻甲缩小,以改善通气和引流。这种方法损伤鼻粘膜生理功能,现已逐渐少用。

预防肥厚性鼻炎的方法

1 积极治疗急性鼻炎。

2 注意环境卫生。嗜烟酒者自然也应戒除。

3 积极防治全身有关疾病。先看鼻腔,有没有鼻中隔偏曲,再看咽部有无扁桃体炎之类;其他如有面色无华须查有无贫血;食欲较差则检查肝脏;心悸则检查心脏;午后低热须查有无结核病等。

4 当患有急性鼻炎等其他疾病时,应积极并合理处理,以避免引起肥厚性鼻炎。

5 注意鼻腔清洁,经常清洗鼻腔。

6 最好能养成早晚洗鼻的良好卫生习惯。

7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畅,避免粉尘长期刺激。

8 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脸,以增强鼻腔粘膜的抗病能力。

9 当出现鼻塞时,最好不要强行擤鼻,不要用手挖鼻。

10 不宜长久使用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滴鼻剂,如麻黄素,滴鼻净。

11 少食辛辣食物,戒烟戒酒。日常生活中以茶为饮品除预防和改善治疗炎症外还能调节人体机理平衡,清热解毒,消炎抗菌,这类中草药茶主要有野菊花、胖大海、蕃楸草、箐橡草等。

12 肥厚性鼻炎经常致使患者出现鼻塞,所以不得不由口部呼吸。长期地经由口部呼吸和倒流鼻部的刺激,因此咽部经常被累而发炎,咽干、咽痛,咽内有异物感或发痒,引起阵阵干咳和声音嘶哑。鼻粘膜肿胀必然使鼻窦开口引流不畅所以常常并发鼻窦炎症,这种病人常有头胀、头痛、精神委靡、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症状是多方面的,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很大,不能不引起注意。

13、减少有害气体的接触,对于有害气体不仅仅会对鼻部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到咽喉等部位,容易造成咽喉鼻部的同时病变,治疗起来也比较繁琐。

14、身体锻炼,这个很重要,有好的身体就不会害怕病毒的入侵,所以对于长期加强运动的朋友,不仅仅可以预防肥厚性鼻炎,还可以预防各种常见疾病。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