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泛黄的老照片的散文

2017-06-02

当初,这老照片也是新的,只是,时间湮没了它。一天,新照片也会变成老照片,老照片越来越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泛黄的老照片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泛黄的老照片的散文:泛黄的老照片

如梦尘烟,若隐若现。站在五月记忆的门槛,轻轻掀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回忆扯痛了谁的心,泪水打湿了谁的脸……

父亲着一袭蓝色的长衫,露一抹淡定从容的笑颜。母亲温柔慈祥的目光,包含了多少深爱,定格在昔日的秋天。他们的内心,隐藏了多少爱如潮水的想象,花儿为谁绽放,真情为谁奉献。

岁月斑驳的墙外,将满地美好的思念一一铺展。当落红满地,风卷走了尘埃。只留下那经历风霜的眉眼,凝视这天地人间,默默无言。

沉寂在一个人的黄昏,体会不被打扰的宁静与心酸。细细回味和感受,曾经相守的家庭幸福与快乐气息。

我的慈爱的父亲母亲,给过我们多少关爱与关怀。看鸿雁低飞,天空盘旋,似乎想把我带进了一个难以忘怀的童年。

那灰色的木门,长长的庭院;密实的篱笆,土坯墙的猪圈。母亲在打扫庭院,母亲在厨房做饭;母亲在给梧桐树浇水;母亲在灯下纺线线。

每每到了星期天,童年的我,总是和母亲四姐站在门前路边。期待父亲高大的身影,微笑的面庞,矫健的步伐,向我们大步走来。门前那条弯弯的小路,承载了儿时多少美好的盼望,是童年最幸福美好的天堂。

父亲用他那布满老茧的双手,在裁剪,在缝纫,在种地,在拉车,为我们撑起了一方蓝天。母亲瘦弱的肩膀在扭动,她在缝着钮扣,在除草,用力拉着绳子,让我们走在后边。她给我们依靠,帮我们学习,是给我们挡风遮雨的大伞。

照片里的大姐,貌若桃花,笑的好灿烂。她是为考上一流大学高兴,还是为有了漂亮的女儿欣喜。那美丽的小院,似乎一直回荡着大姐好听的声音:“小妹,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嘿!我的可爱的女儿,长得真好看。”大姐说话永远是那么轻柔细语,让人心里感觉很甜很暖。能给人鼓励,正能量,让你不会沉迷驻足,只想一心奔向前。

二姐的一双丹凤眼,此刻充满了款款深情。大姐上了大学,为了扶持家里,给父母减轻负担。二姐初中一毕业,就早早的工作上班。风里雨里,在拖拉机厂修电机忙活。有空还会带着我和四姐出去游玩,帮我们梳头洗脸。虽然有时也有点脾气威严,但二姐很是利索能干。家的里里外外,一直都是她在打扫,闲时就帮母亲洗洗涮涮。

三姐从小一只眼睛不好,有点近视,却是倔强不肯认输。游泳体育,个个是强项。初中一毕业,就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吃过多少苦 ,受过多少累,只有她自己的心最懂。眼睛做手术那年,别人疼的都哇哇大叫,可三姐硬是一声没吭,忍受下来。后来,三姐的眼睛,渐渐恢复了视力,她更加努力了。工作后,又靠顽强拼搏的精神,考上了医学院,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医生。

哥哥人长的很是阳光,从小帅哥一个。虽说家里对他有点娇惯,却心肠最软,见不得别人有点困难。一副侠义心肠,喜欢助人为乐。天生爱笑,是个乐天派。在我们下放农村的日子,经常回村给生产队帮忙,得到了村里人的好评。

四姐,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人送外号“大眼睛”。要是那天惹我们生气了,我们就会高唱起:“大眼睛大眼睛,黑天睡觉不点灯。”气的四姐哭笑不得。

四姐和我年龄最接近,所以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光最多。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睡觉,也没少吵架。四姐胆子大,我胆子小,我们互补,在遭遇下放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每当我受到别人欺负,全仗四姐为我撑腰打气,保护着我。

至于最小的我,天生一个小番瓜。圆脸,头顶扎个啾啾。因为最小,睡觉喜欢挤在母亲身旁。有姐姐哥哥的呵护,有爸爸妈妈的关爱,我的人生路布满阳光。是啊,亲情是力量,给了我多少支持,让我拥有了温馨的家园;亲情是海洋,带着我奔向远方,让我前进旅途不孤单。

谁料世事难料,风起云涌。高中那年,母亲因病忽然离我们而去,从此心里埋下了思念的种子。一次次倚门而待,希望母亲不期而至的身影,脚步走近。抬眼望处却是梦幻一场,任我泪水沾衣。

母亲走后一年,想不到挚爱的大姐相继离去,让我们更是痛彻心扉,肝肠寸断。天不遂愿,只有咬紧牙关,把痛苦深埋,不相问......

和父亲生活在一的日子,留下多少欢乐和回忆。父亲给了我无尽的爱和关心,使我备感家庭的温暖。可十年后,父亲又撒手西去,让我又一次心如刀割,泪如泉涌。生活真是有悲有苦有难忘,有血有泪有忧伤。

携一颗零乱远行,落寞的旅程,感受他乡落叶缤纷片片敲击,砸痛了流浪的心。扯落这情感的帷幕,合上那道心门,阻隔世间变幻莫测的烟云曾经。

轻轻合上泛黄的照片,不知何时,眼泪再次打湿了眼眶。往事如云,往事如烟,轻轻飘过心田。看窗外又是一方蓝天,百花盛开,蝶蜂翩翩。

春来听燕声鸟鸣,抬头寻堂前旧燕,展翅不识人间眷恋。只顾修筑新巢,在空中飞翔往返。一年又一年,花开花又谢,送走了东风春天,迎来了萧瑟一片。落日余晖下,谁的泪,悄然滑落于嘴边......

岁月流逝,脚步匆匆。唯一留下的,就是这张黑白泛黄的老相片。她站在深色的背景里,诉说着昔日过去,见证了漫漫红尘里坎坷苦痛,以及那淡然远去的漂浮人生,离合悲欢......

关于泛黄的老照片的散文:由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想起的

整理照片时,一张老照片让我爱不释手。就是这张照片,让我忆起许多往事。

这是一张小学的毕业照片,也是我唯一的一张年龄最小的照片。童年给我留下的证据实在太少,每每看到这张照片,都让我心潮起伏。

记得拍照的时候,我穿的衣服是从4年级的一个不熟悉的孩子那里借来的,因为自己的衣服实在不好,也不知道当时自己那么不喜欢开口求人的一个孩子,是怎么借来的。还记得自己很在意那次拍照,特意选择了中间的位置,整理了一下衣领,摆好姿势,端端正正的,一直微笑着看着镜头,生怕丢了丑。

端详着这张照片,想起了当时的学校,是一个砖挂面的土坯房,墙壁镶着红色的五角星,小小的方块木质窗户很暗,每年冬季都要糊窗户缝。冬天的时候,教室里用一个扣着的大锅取暖,下课时,同学们都围着它烤手,很多同学的手都有了冻疮。烧火的柴禾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家长有的用车送到学校,有的同学自己一筐一筐挎来。

那时自己身体不好,个头的也小,年龄也小,体育方面总是不达标,连跳皮筋都跳不好,但大家喜欢让我白跳,不用撑筋。说起年龄,我几乎是同学里最小的一个,记得上学时,本来是送哥哥去的,因为家里没有人照看我,就让我也去了。当时,老师坚决不收我,经母亲再三请求才让我学学看,没有想到我的成绩居然很好,老师于是把我留下了。我也很争气,经常在各个年级都参加竞赛。也许这样,同学更加喜欢我了。

在我的班级里,有我的亲舅舅,有我的亲姑姑,还有现在的我的舅妈。他们都上学比较晚,在当时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一般都是10几岁才上学的。在这张照片里,多数是我的长辈,甚至还有一个叫舅爷的,是已故奶奶的亲亲。就是这些个学生,真正考出来的有两个,那时侯都是凭借升学来离开农村的,考学是唯一的出路。但现在看来,有的同学自己做了老板,有的同学仍旧在农村做了一个普通的农民,也有的贫困潦倒,有一个进了监狱,有一个同学因为车祸去世了。有一个老师也因为癌症离开了人世。在老师中,多数是民办教师,有的只是高中毕业,甚至是初中毕业就来授课的。

那时,学校都有自己的土地,需要学生去春耕,除草,施肥,秋收。往往因为自己身体不好,或由同学帮助,或老师特批留守教室,也往往这样,小心眼的同学说我是老师的干姑娘,每每想起,我的脸上都荡起微笑,就如同照片上的我。

看着那一个个调皮的小男生的面孔,让我想起那时走路都是吵吵闹闹的,上课时还要在长条的破桌子上用粉笔划界限,在长条板凳上也画上界限,如果过界了,就要挨打。往往男同学过界的多,他们生气的时候,也用袖子擦去界限,弄得衣服白花花一片。

本来我就是一个胆小腼腆的女孩,那些调皮的男生经常在放学时候吓唬我。在上学的路途中,需要路过很多坟墓,他们明明知道我怕坟墓,就飞快地跑着,叫着“鬼来了,鬼来了.....”我吓得顾不了很多,拼命地跑,农村的泥土路很多土块,弄得我一会儿一个跟头,一会儿一个趔趄。一次,老师骑着自行车赶来了,看到我那个样子,用自行车把我送回家。之后的几次,老师经常送我回家,也和父母有是很深的交往。

这是20几年前是事情了,现在还真的很惦念这些调皮的同学了,不知道他们都过的好不好。每次回老家,都无法见到他们。他们有的去外地打工,有的到他乡发展,即使是我最好的闺中密友,自从我考学以后也从来没有见过。

关于泛黄的老照片的散文:泛黄的老照片——有感于张爱玲小说

王安忆说过:“对于我们这些与张爱玲交臂而过的人,就只能从她留下的文章去认识她。在散文里,她显得清晰和直接一些,小说则要隐晦与曲折一些。而说到底,认识张爱玲,是为了认识她的小说,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惟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

读张爱玲的小说 ,就像在翻阅一张张泛黄的黑白老照片:人物突出,就像浮雕——女人都是孤傲的、冷酷的;男人是道貌岸然的;而背景则是黯淡甚至模糊的。背景上还晃动着一些模糊的人影。照片放久了,难免会微泛出黄色,很有一些旧情调。

我想,对张爱玲小说的这种感觉,源于它的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

张爱玲的小说多取材于上流社会的家庭生活。在她所表现的家庭生活中,有像葛薇的姑母梁太太家那样的新式家庭,但更多的却是中国式结构的旧家庭,处处显露出末落的旧式家庭的生活情调。等级观念、门第观念在这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小家碧玉的曹七巧在大家贵族姜家就显得格格不入,“自己也知道这屋子里的人都瞧不起她”。《鸿鸾禧》中邱玉清因家庭凋落便被娄家二姐妹奚落。《琉璃瓦》中的黄培芝因是清寒子弟,亲戚走得勤了些,便被吕宗桢认定是“一心只想娶个略具资产的小姐”,“心里打着如意算盘”,瞧上了他十三岁的大女儿。这种贵族对凋落家庭的歧视使得被歧视的人的人性也变得扭曲起来。

在这老照片阴沉昏暗散布着死亡气息的背景上,还有一些踯躅在深宅大院中的影像模糊的老头老太太,他们极力地保持着自繁荣时代遗留下来的一点威仪,却又满脸的沮丧颓废,没有一点生气,真是被黄土埋到了颈项的等死的人。他们生存的全部意义似乎只剩下等待那行将就木的最后一日。在等待的昏暗中又浮动着一些回忆的影子,像头昏的人眼前冒出的点点金星。同时还依靠彼此无聊的争吵和传播笑话趣闻为死气沉沉的生活增添一点乐趣。离不开末落的深宅大院,离不开在中国传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离不开鸦片和姨太太,竭力维护着他们所习惯的旧家规,如《金锁记》中的姜老太太,《怨女》中的姚老太太,《留情》中的杨老太太……

张爱玲笔下的遗少就是旧照片中那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这些遗少们就像张爱玲在《花凋》中所形容的郑老先生,是“酒缸里泡著的孩尸”。他们的精神已没有了生命,不会再吸取新的营养。辛亥革命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生活轨道,使他们像丢了程序的机器人一样无所适从。他们没有适应现实、立足现实的能力,只能在旧宅和祖辈的遗产中消磨他们苍白的生命。就像《倾城之恋》中的白家兄弟,虽然也努力想融入新生活,但最终没有成功,反将失败的原因归于流苏带回娘家的晦气。《金锁记》中的姜季泽,仗着姜家在最初政治末落时遗留的丰厚物质基础,过着浮华奢靡、声色犬马的生活,未分家持家就已经开始败家,偷偷摸摸花大家庭的公产狂嫖滥赌。辉煌家业经济上的变化对他言根本就不习惯,只有继续在物欲享乐的轨道上滑行。“及时行乐”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一步一步地败家。分家之后更肆无忌惮放开手脚败光自己的一份家产。破落后在经济困境之中不惜不顾廉耻地行骗,又试图以情来骗取“嫂子”的家产。还有《创世纪》中厚颜无耻的匡仰彝,《多少恨》中的波皮无赖虞老先生。

那道貌岸然的人当中还有一些不是英雄,但却是时代负荷者的人物,像《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封锁》中的吕宗桢。

佟振保外表是个坚强的人。他自认为是个能够自我克制的“自己的主人”。但他最终没有做得了自己的主人,在好友的妻子王娇蕊的诱惑下,他的内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折磨,终于找出理由来说服自己坠入了肉欲的深渊。他是一个戴着面具的“好人”,在情欲威胁到事业、形象时,他及时扑灭了心中的火焰,甚至以牺牲所醉心的女人为代价,“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虚伪”是佟振保这类人的最大特点。

照片中浮雕似的突显在外面的女人,是张爱玲所表现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她擅长写女性心理和人生命运。

在张爱玲笔下,变态人性,病态人格交织在一起,苍凉的笔调下泻出的是一幕幕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她是一个对女性命运进行了深刻思考与冷静剖析的作家,揭开了女生心狱里充满疮痍的一页,反映了女性被异化的悲剧。《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金锁记》中对欲望进行了细致的勾勒,特别是对金钱欲与情欲的冲突。由于对金钱的渴望,平民出身的曹七巧嫁给了大户人家——姜家得了骨痨的二少爷,亲手给自己戴上了一个黄金的沉重枷锁。而为了金钱,她必须压制住其他的欲望——例如情欲。虽然曹七巧嫁了残废的丈夫,但年青的身躯中对感情的欲望并没有因之而残缺,反而愈抑愈要喷发。所以当她遇到姜季泽时,几乎是主动地将自己交到了姜季泽手上。遭到拒绝后,她只能更加压抑自己,压抑的结果是使她对性产生变态的敏感。她变态心理的一种表现是对儿子长白的过分亲昵,通过这种亲昵达到心理上的慰藉。她变态心理的表现之二是对长白与儿媳关系的兴趣。她深夜不让长白回房,细细盘问儿子房中的隐私并将这隐私大肆渲染,逼死了儿媳,毁了儿子的幸福。

她变态心理的另一种表现上嫉妒。她嫉妒的对象是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并集中体现在女儿长安的婚姻上——她用一个小小的手段就毁了女儿对爱情的希望,扼杀了女儿的幸福。

在张爱玲对曹七巧的刻画上,充分展示了人性的扭曲。在这扭曲中,让读者感到的是一股透骨的凉意——不仅是使人怜悯,更是使人恐惧!

人性扭曲的又一个代表是《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还有《沉香屑·第二炉香》中密秋儿太太……

为什么我要称张爱玲的小说是黑白而不是彩色照片呢?这取决于张爱玲的语言风格。

张爱玲的语言介乎新旧雅俗之间,既有古代小说的根底,又有市井小说的色彩。洗炼流畅,少用华丽的词藻,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将自己的往事娓娓道来。事过境迁,无怒无怨也无恨,很像无色彩的黑白照片,平淡而自如。

张爱玲小说中很值得称道的还有她比喻,总是出人意料之外,而品评之后又余味无穷,就像老照片中记载的让人回味无穷的生活。她写敦凤“包在一层层衣服里的她白胖的身体,实哚哚地像个清水粽子”,写米晶尧“整个地像个婴孩,小鼻子小眼睛的,仿佛不大能决定他是不是应当要哭,身上穿的西装,倒是腰板笔直,就像打了包的婴孩,也是直挺挺的。”写娄太太“八字眉皱成人字,团白脸,像小孩子学大人的样捏成的汤圆,搓来搓去,搓得不成模样,手掌心里的灰揉进面粉里去,成为较复杂的白了。”写娄家结婚的礼堂“整个的花团锦簇的大房间是一个玻璃球,球心有五彩的碎花图案。客人们都是小心翼翼顺着球面爬行的苍蝇,无法爬进去。”写红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上一颗朱砂痣。”……这些新奇的比喻,看似平淡,读过之后细想却觉得是再精妙不过了。

看张爱玲的小说,犹如在翻一本陈年老相册。一张张黑白照片连起来,连成一部黑白电影。看完这电影,就像在尘世轮回中走了一遭,分不清自己是在古时还是现代,就像贾平凹所说:“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园子,弄不清了从哪 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过桥走到这里。”仿佛那照片里的黑白黄泛到心里来了,像料峭的春天里吃了一根冰棍,彻身的凉意,但又不至于透骨,一丝一丝的暖意从心底最深处渗上来,渗上来……

猜你感兴趣:

1.有关照片的优美散文欣赏

2.毕业照的回忆的散文

3.关于摄影的散文

4.关于怀旧情结散文

5.描写回忆的优美散文精选800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