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情感教育论文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教育应该是包括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情感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情感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情感教育论文范文一:情感教育 学习策略
论文关键词: 情感 教育 学习策略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的 发展,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我国提出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 “要关注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英语情感”成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由于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改变,那么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必然会发生改变。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应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迅速走出理论家的象牙之塔,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批判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锐利武器。
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的建构四个部分。意义的建构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一切教学过程都要围绕这一最终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辅助者、引导者,他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要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尽可能多的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二、人本主义理论
当代美国著名的心 理学家罗杰斯教授主张把学生放在学校教学的中心位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以真诚、关怀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要为学生提供舒适的良好的愉快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体验。他认为促进者应该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心对待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感和认识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过程是学生与教师互相沟通及理解过程,教师要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通过情感因素来促进学生勤学、乐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罗杰斯认为学习应对学生整个人产生影响,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视学生价值、态度、情感等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有关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情绪是与有机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而情感是与社会相联系的。情绪可分为消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情绪。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当人的情绪是愉快和积极的时候,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新陈代谢加快,整个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人的情绪处于积极的状态,反应灵活,学习工作效率高。相反,当人对学习和工作感到厌倦时,人的情绪处于低迷状态,反应差,学习和工作效率不高。大多数学生不会应用新学知识于实际问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产生恐惧感、焦虑感,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在英语课堂中感觉压抑,导致焦虑,产生恶性循环。 四、课堂教学的情感 教育
在高中 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的现状,实施情感教育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10%的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情感教育;30%的教师只是在教案中写上情感教育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从不考虑情感因素;有60%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着实施渗透情感教育。我们通过对英语学习心理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没有情感体验的传统教育使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往往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使他们不喜欢英语老师导致不喜欢学英语,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课堂听讲和课后作业都不认真,甚至厌学、逃学,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对待差生更要鼓励。柳斌同志曾说过“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一代四有新人。”
由此可见,当今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情感教育,迫切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有深厚的情感投入。这也就告诉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已刻不容缓。
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教师如果对学生不关心,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有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工作者高尚品德的体现,学生渴望能和自己成为朋友。教师要用真心对待学生并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善于发现学生长处。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现其闪光点和在适当时机给于表扬与奖励,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挫折,因而可能会自卑泄气,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会丧失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渠道新颖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诱发、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会让他们感到新颖与好奇。高中英语知识思维强度大,而且学生的思维水平层次不同,老师在课堂上往往很难兼顾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合作小组,让学习组长担当老师的助手和其他同学的小老师。这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更能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渗透和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笔者多年来的经验可知,要交好英语,首先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将汉语思维转化为英语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 文献:
[1] 布卢姆等著,王钢等译.布卢姆掌握学习 论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2]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8(3)
[3] Gagne, R.M. (1985) Cognition strategies. In R.M.Gagne: The Condition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4th ,ed.)pp.138-153.
高中情感教育论文范文二:浅谈议论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同文学作品的情感教育一样,在议论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丰富而生动的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议论文教学怎样对学生进行丰富而生动的情感教育呢?
从阅读教学的要求来看,要着力发掘议论文中的情感因素,做到“披文以入情”。翻开语文书,我们不难发现,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种种情感随处可见。鲁迅先生一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呐喊,不仅包含着对于“他信力”和“自欺力”的批判和否定,而且更满含着对“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等“中国脊梁”的热情赞扬和极力肯定。作者的感情通过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如果没有对这种感情的充分体验,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然而,要真正发掘出议论文的情感因素,仅止于对作品情感的一般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发掘,要讲究一个“深”字;入情,要追求一个“透”字。怎样才能做到“深”与“透”,主要须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把入情与明理结合起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一句话:“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如果仅仅从修辞角度分析,这里运用了比喻,用“空白”一词显得比较形象;如果仅仅从语法角度分析,这是一个复杂单句,主语中心词是“空白”,是该句强调的重点。但是,如果抓住“空白”一词,把它与前文两个“对于”及后文的论述联系起来,剖析它包含的丰富内容,启发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对历史科学的巨大贡献以及他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就不仅可以深刻理解这句话所阐述的博大精深的“理”,而且还可以更透彻地体会这句话所蕴含的无限痛惜之“情”,情与理的因果关系就可以显示出来,入情与明理就可以达到和谐的统一。
二是要把入情和析事结合起来。这里的“事”,指议论文的材料。准确认识材料的性质和作用,是明理的关键,也是入情的关键。析事可以促进入情,反过来,入情又可以促进析事。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批判“送去主义”时举了“学艺”上的三件事。这几件事到底是国民党在对外文化交往中推行的卖国媚外政策的表现,还是正常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盲目的自我夸耀,对此众说纷纭。其实,理解这个问题用不着引经据典,只需深入体会一下引用这些材料时的强烈感情色彩,并联系全文在对比论证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爱憎和褒贬,就不难得出结论。如果不是为了批判对外来文化交往中的卖国投降政策,用得着给这些材料加上“送去主义”的“桂冠”吗?用得着花那么多笔墨把它作为下文阐述“拿来主义”的垫衬吗?
从写作教学的要求看,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学生普遍感到写作文难,写议论文更难。难,不仅难在材料的缺乏上,而且也难在感情的贫乏上。没有感情的冲动,没有愉悦的情绪,硬要去写,只能是无病呻吟,只能把兴趣越写越低,文章越写越空。相反,如果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激动、亢奋、愉悦,把他们引导到一种跃跃欲试,不写不快的境界中,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写出充满哲理,富有激情的好文章来。要达到这一境界,的确需要动一番脑筋。
首先,要善于借助阅读教学中强烈的感情波澜来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
读吴晗的《谈骨气》,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必然产生强烈的共鸣,对文天祥、闻一多等古今英雄人物必然会产生由衷的敬慕。学生处在这样的感情波澜中,如果教师故意设“疑”:为什么文中只举了男性的例子,而没有举妇女的例子?是不是中国的妇女没有骨气呢?这一定会在全班引起轩然大波,女同学会异常激动,男同学也会鸣不平。如果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大书《中国妇女也是有骨气的》,要求学生依题作文,他们会无话可说吗?
其次,要善于创造浓郁的情感氛围,帮助学生进入创作的“角色”。
老师上课是不能迟到的,但有位老师偏偏故意迟到了。当老师匆匆忙忙地赶到教室时,教室里早已“开了锅”。有的焦急,有的抱怨,有的敲桌子,有的跺脚……各种情绪、各种心态都表现出来了。当老师要求学生以组织纪律为论题,写一篇《从老师迟到谈起》的议论文时,学生恍然大悟,马上平静下来,随即进入亢奋的写作状态之中。往往被认为最乏味的事变得有滋有味了,这就是情感调动的作用,这就是浓郁的情感氛围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由此可见,议论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一块颇有耕耘价值的园地。无论是讲读课文,还是指导写作,都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讲究一个“情”字。披文以入情 情动而辞发,不仅适用于文学作品的教学,而且同样适用于议论文的教学。
浅谈高中情感教育论文相关论文:
1.初中情感教育论文
2.运用情感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3.浅谈高中心理学相关论文
4.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
5.浅谈高中优秀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