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

2016-11-05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已经涉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计算机教学也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范文一: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推动职业教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借力互联网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教育装备市场发展的突破点。交互录播系统正符合当下国家大政方针。交互录播系统是建立一个环境,使互联网上的多个教室可以同上一堂课,并将课堂实况同步录制下来,供互联网用户课后点播。该系统实现在授课过程中本地教室与远程听课教室之间的同步授课,以及实时音视频互动交流。互动过程能够同步录制,真实展现互动教学场景。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发展

前言

据介绍,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不少中职院校坚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重要发展规划之一,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职业教育,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加快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管理的深度融合,成功搭建“外网+内网”的全天候、全覆盖自主学习环境,逐步实现“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思路。

1.数字化教学成为课堂新风尚

1.1数字化教学可以让学习更为个性化,从而让每个学生可以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不同难题,同时数字化教学可以收集个体学习中的相关数据,从而可以实现持续性地评价并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另外,数字化教学工具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技术不能够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学改革需要特别强调数字化工具的合理性以及在使用数字化工具的时候让学生更加熟悉实验的方法,利用数字化工具呈现认知科学的最新成果并个性化地诊断学生学业困难。数字化教学工具与其他教学工具所能带来的激发学习动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相差无几。有效对抗学业失败还需要研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改善教师的继续教育,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帮助学生实现学业成功的目标。

1.2除此之外,教育行业对资源建设与积累的需求,录播系统日益普及,原有的一所学校建设一两间教室的模式已完全不能满足大部分学校的日常使用需求。目前,企业相继推出的常态化录播系统在不断地满足着学校的需求。比如锐取推出的常态化录播系统满足了学校将每一间教室都建设为录播教室的需求。其完善的集控式录播模式,具备有集中管理、远程操控、集中监控和在线巡课的特点。在满足课堂录制和校本资源积累的同时,实现了对整个校园中录播教室的资源分类管理及集中应用、设备集中控制、用户权限管控、远程监看控制、应用数据统计等功能。

2.互联网+课堂的改革历程

2.1选题、教学策略、教学信息处理展开重点论述。在选题上强调内容的价值性、适用性、契合度;在教学策略上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情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原理及方法;在教学信息处理方面,根据视频媒介的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可视化的三种具体手段:概念形象化、数字关系图示化、信息呈现动态化。

2.2一个好的微课,要善于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用学生看问题的思路来引领教学内容的组织。比如,问题解决思路就是一种常用的设计策略。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微课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困难点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顺着学生的问题思路展开内容讲解,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此外,还可以灵活使用归纳总结、联系对比、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设计思路。总而言之,要善于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按照学生的思维重组知识呈现顺序,真正做到在教学思路上“以学生为中心”。

3.教学改革的关键意义

3.1配备各类专(兼)职信息化工作管理员,包括多媒体设备管理员、校园网络管理员、教学平台管理员、计算机管理员、信息化工作月报员等,负责信息化教学设施的运行维护等工作。教育局业务科室对各学校的信息化工作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培训、考核,建设一支稳定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要求学校强化信息化设备使用率,按照“人人会、科学用”的原则,让教师学会使用多媒体、一体机等信息化设备。教师运用信息化设备及资源上课、备课要做到“四有”:教案上有体现,课堂上有应用、使用册上有记录、电脑上有存储。通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评比活动,信息技能应用比赛活动,促进广大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应用创新能力。

3.2模拟教学是利用各种模拟手段,再现临床医学工作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无风险的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条件与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教学资源的匮乏。医学模拟教育走到今天,他们的载体己经从最初的基础解剖模型、局部功能训练模型到了后来的计算机辅助模型,尤其是目前利用的最为前沿的触觉感知技术虚拟培训系统和生理驱动型综合模拟模型。就是借助大数据的帮助,通过对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与成效的数据统计,诊断出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以帮助学生和教师获取真实有效的诊断数据。

4.结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拓展,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被提到了重要的议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脚步,学生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已不再是单单靠书面上的知识可以满足的,他们需要接触外面的世界,需要和飞速发展格局接轨,有了网络,改变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面对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了他们新奇爱钻研的童心。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发展,为他们的将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秀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农职业中专“六突破六促进”[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许明.“校企合作”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软实力[N].大连日报,2010年.

[3]张百辉.大连市职业中专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4]夏建成.规模型中职教学管理效能研究:祁阳职业中专个案[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范文二:计算机教学中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以课堂为主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很难与现代教学相适应。为此,将移动互联技术引入到计算机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背景、目的、意义、应用前景、应用目标和应用探索等方面,研究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移动互联;人才培养

1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计算机的教学模式要和新的教学目标相挂钩,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就要与时俱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层次也要不断发展,教学目的已经不再是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是应以培养实践能力的应用能力为主体。随着计算机普及教育的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变中。提高人才培养成效是当前各个计算机教学单位的重要课题。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事实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加强和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息息相关。移动互联技术已经走进大众的视野。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群讨论功能、移动互联虚拟社区、移动互联视频/电视、移动互联阅读、移动互联阅读、移动互联上网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阔。相较而言,移动互联的通信功能反而被逐渐淡化。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媒体也在不断发展。移动互联技术终端的更新换代以及技术瓶颈的屡屡突破,使得移动互联媒体技术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移动互联媒体技术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具有不容置疑的优势地位。移动互联媒体技术与媒体产品服务、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相关联。可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移动互联媒体技术有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教育新途径的开辟需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桎梏,因此可以换一个视角来变革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形式。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与以往不同,特别是网络新环境出现后,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都受到了巨大冲击。要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充分研究学生心理方面、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的特点。在深入分析当前时代背景的前提条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体与可用资源,将知识进行分类与汇总,从而改变传统计算机教育中的填鸭式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而将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可以有效实现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2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移动互联技术所设计出的媒体交流平台,可以使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变为零距离与最直接的形式。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可为大学生群体的计算机教学服务,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取信息的形式变得自由自在,且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移动互联教学的介质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将这类设备应用到大学生计算机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传统教育的弊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对移动互联技术做出过这样的评价:移动互联技术中的移动媒体的使用,可以改善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排除信息垃圾的困扰。移动互联技术具备全新的人网界面,其使用可以克服数字鸿沟,消除带宽瓶颈,且具备完善的共享结构。李幼平院士的预测诠释出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方向,即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通过4G技术等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带宽问题,使各运营商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三网融合模式更好地为计算机教学服务。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即“21世纪技能”。该技能面向未来,包括移动课堂和移动互联技术等。为了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需要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而要移动学习成为可能,就一定要立足于移动互联技术,从而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革命性改变,包括学习评价模式的改变、学习资源获取方式的改变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等。移动互联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相融合,可以使教学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使得教学沟通方式、教学、分享、师生的阅读等更加人性化,增强人机交互的作用,延伸人的感官反应。

3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目标

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使得移动互联技术与计算机教育的融合成为一种基本教学模式。第二,移动互联技术的使用,可以突破班级授课带来的局限,使得计算机教育走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从而彻底改变以往的“黑板+粉笔”的教育教学方式。第三,移动互联技术的使用,使得计算机教育变成一种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模式,从而改变以往以课堂为主题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得更加紧密。第四,计算机教学转变为一种远程视频的实时教研模式,并以网络为主题。第五,计算机教学中的备课采用远程协作备课,而不是以往的传统集体备课。第六,计算机学习变为一种新的移动学习的形式,利用基于平板多点触控技术来实现。第七,计算机教学在移动互联的基础上发生改变,使其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为“移动式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移动互联技术环境与移动设备的多点触控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4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主要涉及以下三部分。第一,笔者认为,要想实现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实现课程资源的移动互联,即移动互联式的计算机教学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作为保障。资源库的建设可以与图书馆、试题库、学习资源库等相融合,通过移动互联、网络技术以及视频技术等对以往的传统资源进行整合,并借助移动互联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资源的互联化与多样化。第二,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以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教学环境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引用,逐渐转变为能够适应移动互联技术的新的形式。利用移动互联中的移动媒体技术、智能语音技术和无线互联技术等,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第三,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采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校园内网等多网融合的模式,实现课上与课下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利用手机平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新的能够适应移动互联的移动课堂,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移动互联式进行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5结语

移动互联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解决以往传统教学中学习资源不丰富,授课时间有局限,互动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难题。通过移动互联技术以及移动互联媒体的应用,在手机与多触点平板的介质支持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2-25.

[2]王建华,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55-60.

[3]何克抗,郑永柏.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2-34.

[4]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可用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52-53.

[5]伦墨华.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39-41.

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中学计算机教学探索论文

2.浅析计算机应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3.计算机教学五法研究论文

4.计算机论文

5.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论文

6.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

7.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