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育儿知识范文
所谓的“独带独”就是指独生子女的父母带着同样也是独生子女的孩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育儿知识范文的相关资料,各位家长们抓紧看看吧。
幼儿园育儿知识范文一
“独带独”的教育问题
所谓的“独带独”就是指独生子女的父母带着同样也是独生子女的孩子。根据统计,随着80后的家长成为幼儿园的主流家长群,幼儿教育就开始进入“独带独”的时代了,在这一时代中的教育问题就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1、怎样教导孩子80后家长很迷惑
80后的角色正从独生子女慢慢转变为为人父母,于是进入这样一个独带独的时代,80后的家长们在教育理念上就有很大的迷惑。
80后的家长普遍都很年轻,看上去不像小朋友的父母反而更像哥哥姐姐,不会明显给人父母与子女间的感觉。
而且由于80后家长的学历普遍较高,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会有自己的见解。但是他们的工作压力大,带孩子的时间少,于是孩子的教育上就会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家长们最后能够定期的学习优秀的教育理念,来探索怎样更好的去孩子相处,教育孩子。
2、幼儿怎样教
幼儿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接受过系统化教育的人员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特别是新的教育改革下幼儿教师已经不仅仅是工匠型的教师了,而是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型教师。只有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念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幼儿园应该推出一些创新的举措,比如说多开展亲子互动活动、灵活安排接送时间等等。这也就是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一颗包容心外,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理念。
学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兴趣和生活能力,以此来帮助孩子建立成功感,让孩子产生去幼儿园的向往的感情。这样孩子上幼儿园就不再是一种痛苦,独生子女父母与独生子女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能够解决很大一部分了。
幼儿园育儿知识范文二
进行早期教育要把握好重点
现在很多家长都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但是科学的早教该怎么进行?需要注意什么?针对一些家长在孩子早教中存在的误区,早教专家建议儿童早期教育应该把握三个重点,希望宝宝们都能获益。
1、养护和教育分不开
孩子早期的教育应该是和养护、保健分不开的,养和育同时进行。孩子在出生前三年身体发育和能力成长很快,对他的一生影响也相当重要,是爸爸妈妈不能错过的。父母在养护时,与孩子进行语言的交流和肢体的接触,有助于孩子语言和情感的发展。其实早教并不是教给孩子知识和技能,而是引导孩子去感知和认识事物的过程,孩子爬、走、上楼梯等都是一种教育。
2、包办和放任都不可取
包办孩子学什么、做什么,是现在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比如在孩子玩得正专心的时候让他去做什么,如果孩子动作慢或表现不好,有时家长会碍于面子或省事的原因,三下五除二帮孩子做好;有的家长能意识到包办不好,但同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有些家长过于溺爱或认为孩子小讲道理听不懂,于是过于放任孩子。专家们认为这样都是不可取的,三岁左右正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如果管理孩子不当,孩子很有可能养成不认真做事,任性不讲道理的坏习惯。我们应该学会耐心地等待,巧妙地处理,坚持一段时间你会惊醒地发现孩子的进步。
3、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有些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急于求成,比如生活中常见一个事例: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孩子抢走了,第一位母亲对孩子说,那是你的玩具,他抢你的,你也抢他的;第二位母亲告诉孩子要学会分享、大度点;而第三位母亲让孩子自己想该怎么做。早教专家分析:“第一位母亲的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所有的母亲都这样教育孩子,将来孩子将生活在怎样的人际环境之中;第二位母亲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告诉他该怎么做,以后孩子再遇到“纠纷”可能还需要听取别人的建议;还是第三位母亲的做法比较可取,给了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孩子有时间去自省,时间久了孩子就知道该如何与人交往。”
总结:其实儿童早期教育的根本在于让孩子在健康成长中,学会认识周围环境和事物,与人交往、生存的方式,并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社会行为的原则。如果家长在孩子早教中,能够注意以上三个重点,耐心细致地处理孩子遇到的问题,相信孩子能顺利地经历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过度的这三年,早教也就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幼儿园育儿知识范文三
你的孩子社会化程度是多少分
“望子成龙”在中国式教育下,几乎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但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无害又身心健康的“龙”呢?一对夫妇因儿子的事发生了争执,爸爸认为应该给孩子多安排一引动社会活动,学会与人交际,成天关在家里不出门,来了客人都不会打招呼,以后到社会上怎么和人交往?妈妈则认为,孩子“坐得住、会读书”,会考个好学校,人人羡慕,社会交往等以后再说。这对夫妇争执的焦点其实就是孩子的社会化程度问题,那么怎么评判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呢?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叫“社会化”。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过程称为“社会化”。一个人在刚刚出生时可以说是“动物人”,在成长的这一个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作用等各方面的相互融合,使人从“动物人”升级为“社会人”。
美国精神病学会曾给儿童的“社会化”制定了一个诊断标准,一起看一下:
①至少有一个同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
②在看不到有什么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
③做了错事,并造成了坏的结果,但能在不被人发现时主动认错。
④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时,能够原谅别人,不指责也不告状。
⑤对周围的人表示关心,分享自己与别人的幸福和快乐。如为别人生日、考试优秀、获奖等感到高兴,主动向别人祝贺。
一般来说,在上面的5条中,6岁以下的孩子应最少满足1条;7-12岁的孩子应最少满足2条;13-18岁的孩子最少应满足3条。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达不这个标准,就说明孩子社会化不足。社会化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孩子是一个“孤家寡人”,不善于与人交往。
现在社会经常发生许多年青人,因心理不健全,造成许多悲剧发生,而我们是否反思的,这些不健全是否就是社会化不足造成的,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很高,就会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课本不是孩子学习的惟一,学习也不是孩子生活成长的惟一。因此,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了孩子社会化的培养,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