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政府工作报告
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东麓。东临宜城,西接保康,东北与襄阳为邻,西北同谷城接壤,南依远安,东南与荆门毗连。小编为你整理了南漳县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可以帮到您。
南漳县政府工作报告篇1
“十二五”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挑战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231”工作思路,积极适应新常态,保持定力谋发展,改革攻坚破难题,克难奋进促跨越,强力推进“四个南漳”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南漳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致力抓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100亿元和200亿元大关,预计2015年可达213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增长,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2.8倍、1.6倍、5.9倍和1.2倍。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6.8:37.1:36.1,优化为“十二五”末的22:38:40。县域经济综合考核连年进位,20x年位居全省三类县(市、区)第二位。
——五年来,我们全力抓产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互促互进、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一产业稳步发展。抢抓“中国有机谷”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的机遇,以创建“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为目标,稳定粮食生产,总产保持在9亿斤以上,顺利实现“十二连增”。加快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8家。狠抓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5:1。加大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申报力度,先后有61个产品通过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二产业强劲倍增。全力实施骨干企业强壮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8家,其中:五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7家,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14亿元,占规模企业产值的97.2%。三产业迅猛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二次创业”工程,加快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2015年,共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93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稳步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以物流快递、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新型服务业,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五年来,我们强力抓建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牢固树立“产城融合”的理念,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先后实施了建设大道、金漳大道、丹阳大道、发展大道、凯骑大道等多条城区及园区主干道建设,完成了城区四条出口路建设,城区与园区水、电、路、气、公交、通信等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城区面积由9.35平方公里扩展到25平方公里,城市骨架持续拉大。先后实施了一批城市道路管网、背街小巷、专业市场、公园绿地、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城北新区重点项目28个,改造棚户区10个,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加大了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力度,着力彰显山水园林城市特色,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园区面积扩展到22平方公里,土地规划和项目分区更加科学,特色园区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加快集镇及农村水、电、路、房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集镇形象得到较大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麻竹、保宜两条高速公路即将正式通车,郑万高铁、蒙华铁路即将或正式开工,结束了南漳无高速公路、无铁路历史。切实加大拆违禁违力度,共立案查处违法建设2451起,拆除违建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力地维护了城乡规划的严肃性。
——五年来,我们着力抓环保,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扎实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连续三年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考核。深入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生态公益林、长江防护林、土地整治、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节能减排等重大项目,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省级生态镇各1个,14个村被评为省级宜居村庄、省级生态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强力推进“绿满南漳”行动,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在20x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居第四。
——五年来,我们鼎力抓改革,发展动能明显增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激活发展内生动力。认真借鉴上海自贸区、襄阳高新区的改革经验,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行政管理“三个一”改革取得突破。加快县、镇(区)、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有力地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率先实施“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为核心的商事制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保险创新力度,中国银行、湖北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平安保险等金融保险机构和长江证券公司、融誉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加速聚集,建立了“助保贷”、担保贷款、中小企业过桥等专项基金及涉农贷款、保险贷款等风险补偿基金,华海纤维、七叶树、三木等9家公司在区域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融资,高鹏矿业在香港H股成功上市,连续八年荣获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荣誉。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实施,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林权制度、农村产权交易、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机制、农村水价试点等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统筹推进财税综合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开放引领,创新招商方式,五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总额达671.1亿元。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累计实现外贸出口32892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12512万美元。
南漳县政府工作报告篇2
过去的五年,全县上下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加速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回顾五年来的政府工作,有以下六个方面值得肯定:
㈠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县域经济规模总量不断壮大。2011年,全县预计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1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与2006年比,分别增长2.5倍、9.8倍、5.5倍和2.9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36.4∶27.4∶36.2调整为2011年的24.1∶38.6∶37.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亿元,比2006年增长7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30家,比2006年净增93家;实现农业总产值 45.1亿元,是2006年的2.27倍,年均增长17.7%;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54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2∶1,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0家,农业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品牌累计达到84个;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是2006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2.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2%。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考核中,我县由2006年的51位前进到2010年的37位,今年有望继续进位。
㈡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搞活经济的第一抓手,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活力之源,倾心尽力争项目、引资金,抓改革、促开放,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五年来,全县累计争取项目1229个,争取中央及省级投资25.4亿元,完成招商引资177.3亿元。其中:今年预计可争取中央及省级投资7.1亿元,实现招商引资80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2倍和15倍。完成外贸出口2500万美元,比2006年增长35.8倍;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比2006年增长665.7倍。在抓好投资工作的同时,不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狠抓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了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全面推行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编制了年度部门预算;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品零差价率销售制度;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了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全面推行了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土地收储中心正式运营,集体土地市场流转试点和土地利用“增减挂钩”试点有序开展;成功组建了县城投公司、交投公司、旅投公司及小额担保贷款公司等投融资平台,有效缓解了融资瓶颈问题。
㈢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围绕把南漳建成襄阳大都市的重要功能区,推进南漳与襄阳主城区一体化发展,致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在城区,以争创城建城管“楚天杯”为目标,不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建成了凤凰大道,启动了总长18.7公里的绕城公路、金漳大道、发展大道等3条城市主干道建设,完成了卞和路、苗圃路、花苑路、文庙路、情侣路、镜湖路等14条次干道以及庵家巷、西凤路等3条背街小巷建设任务,总长达27.6公里。新建了城区自来水沉淀池和城区污水处理厂,改造延伸城区供水管网8公里,敷设城区天然气主管网27公里。完成了水镜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在集镇,实施了九集、武镇、东巩、涌泉、金钟等一批集镇集中供水改造工程,武镇、清河、肖堰、长坪等镇(区)启动了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集镇形象得到较大提升。在农村,以九集襄南新农村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以清洁家园为抓手,以土地整理、低产林改造、水库除险加固、石漠化治理、高产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为带动,加快了农村水、电、路、房以及以“一建三改”为重点的生态家园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全县28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㈣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五年来,全县民生投入累计达到2.18亿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资金7.26亿元。加快构建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由2007年的11.04%提升到2010年的16.58%。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新农保试点工作,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6%以上,成为全国“试点县中的样板县”,让普通老百姓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新农合参合率达99%以上,累计实现报销总金额1.4亿元,人民群众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五年累计实现再就业8553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1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2%以内,切实加大了劳动用工维权力度,妥善处置了去年7月陕西南漳籍农民工维权事件,确保了“劳有所得”。累计为1423户、3782人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60万元;新建廉租住房1032套,5.4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搬迁农村危房4032户,保证了群众“住有所居”。五年累计投入5250.7万元,完成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项目240个,总面积10.3万平方米,确保了校舍和学生安全,使广大适龄儿童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多方筹资3600余万元,回购了城区自来水公司;累计投入7984万元,在农村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较为彻底地解决了困扰城乡居民多年的饮水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提高了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加大了对大中型水库移民、下岗失业工人、优抚对象、残疾人员等社会特殊群体的保障救助工作,人民群众幸福感逐渐增强。
㈤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统筹兼顾,保持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五年累计申报各类专利410项。扎实推进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成了11个镇(区)综合文化站维修改造任务,县、镇、村三级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262家,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以上,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切实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认真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妥善解决了氰化钠集资兑付、艾滋病群体生活困难补助等一批信访遗留问题,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加强社区建设,夯实了社会管理基础。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面开展了“两实”登记管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先后打掉了以朱曙光、王家雨等为首的17个涉黑、涉恶、涉霸犯罪团伙,全县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公交车司机李豪、伍宗娥夫妇见义勇为事迹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圆满完成了“五五”普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七届、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社会消防工作保持稳定。依法关闭煤矿9家、非煤矿山15家,整合煤矿6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连续四年被市政府授予“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遏制了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
㈥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效能显著提升。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47件,有效推动了政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部门由62个减少到32个,达到了省、市规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五年累计清理、核减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39项,清理、废止规范性文件5件,核减前置条件143件。严格执行企业生产“安静日”制度,坚持执行和不断完善投资代理、检查审批、集中收费、投诉处理等制度,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审批涉企检查612件次,核减不合理收费1159万元。在全县认真开展了“三治三促”效能建设、“三查三治”作风整顿以及政风行风评议和“群众评科长”等活动,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显著提高。扎实有效开展“三万”活动,共组织106个工作组,深入全县11.4万农户,走访基层群众41.9万人,为群众办实事940多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的热烈拥护。
南漳县政府工作报告篇3
㈠坚定不移地扩大投资,激发跨越发展的原动力。坚持把抓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四个南漳”建设的第一抓手、作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千方百计招大商,全力以赴争项目,以投资的跨越增长推动南漳经济的跨越发展。一是集中全力招商引资。立足南漳自身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围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瞄准央企、世界500强、行业100强,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招商,强化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实行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合作招商,密切跟踪大项目,重点引进规模化投资的工业类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旅游开发项目。确保全年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达10个。二是全力以赴争项争资。围绕建设“四个南漳”,认真研究国家及省级投资政策,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争取有一批大项目挤进国家和省级投资计划“笼子”。按照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确保项目报得上去、批得下来,及早开工,尽快投产。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力争全年争取资金8亿元以上。健全项目专班工作机制和项目争资激励机制,激发各地、各部门争项争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继续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挂帅、一个单位牵头、一个专班主抓、一条龙服务、一抓到底的“六个一”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切实加快涌泉机电工业园、绕城公路、发展大道、金漳大道、花鸟虫鱼苗木大市场、七里山森林公园、九龙湖风情小镇等一批已动工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尽快投产或完工;突出抓好305省道刘坪至黄潭段改造工程、小农水重点县、土地整理、高产农田等一批计划已下达的项目建设,确保达到投资时序进度;配合抓好保宜高速、麻竹高速、大唐能源开发等一批待开工项目的开工准备工作,确保全年新投产1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同时,建立健全“项目秘书制”,强化项目协调配合机制、检查督办机制和项目考核机制,实现全县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新突破。四是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加大国家促进民间投资的“新36条”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健康发展,加快培植一批本土型、草根型的中小企业群体,着力营造重工崇商、艰苦创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干群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大胆超越,积极创业。
㈡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培育跨越发展的竞争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培植一批大产业、壮大一批大企业,促进县域工业扩规模、上档次,提效益,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一是夯实发展平台。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南漳经济开发区22平方公里和武安镇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17平方公里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启动清河创业园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滚动发展”的思路,加快涌泉工业园区商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城南工业园“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全力满足各类企业的落户需求,真正把经济开发区建成投资的“洼地”。二是壮大主导产业。围绕做大做强“产业南漳”,对磷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花卉苗木等六大主导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个技术团队支撑、一个园区平台”的推进措施,进一步加长加粗产业链,发挥“产业链条效应”,努力把主导产业做精做细、做大做强,力争六大产业集群新增产值15亿元以上。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兴发集团“122”项目建设,力争龙蟒集团“360”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三是培育骨干企业。将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纳入规模企业重点培育,继续采取定目标、定领导、定专班、定责任、定时限的“五定”措施,全程跟踪服务,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重点培育华新水泥、龙蟒磷制品、威利邦木业、梅园米业等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支撑型”企业;加快培植华海纸业、利美纺织、陶盛陶瓷、盈福新盛等一批产值过5亿元的“骨干型”企业,积极支持明瑞电子、华鸿泰粮油、水镜油脂、天王服装等一大批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在全县形成支柱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型企业“铺天盖地”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四是转变发展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在磷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上实现突破,力争全年新发展1-2家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支持发展环保产业,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㈢加快建设富裕新农村,夯实跨越发展的支撑力。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稳定发展种养业。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总产达到8.5亿斤以上。坚持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之路,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有效规避养殖风险,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力争全县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年出栏猪、牛、羊、禽分别达到100万头、5万头、20万只、600万羽。二是实施产业化经营。按照大龙头、大基地、大合作的思路,坚持项目支持、财政奖补、龙头带动、行政推动相结合,全力做大优质粮油、优质畜禽、优质林特、优质烟叶四大板块基地,把基地打造成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力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5家,有1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坚持边发展、边规范,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争合作社总数达到300家。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力争农业“三品”品牌达到90个。三是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坚持点、线、片结合,县、镇、村联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和结对帮扶力度,重点加快武安镇赵家营村、九集镇旧县铺村两个省级农村新社区建设,统筹推进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示范村和市级农村新社区试点镇建设。四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支撑,认真抓好河道堤防整治、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继续开展以“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为主要内容的“三万”活动,抓好以斗渠、农渠、毛渠为重点的农村微型、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设施化水平。五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执行国家涉农收费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扎实做好减负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坚决把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手中。加大组织引导和劳务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力内转外移。
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跨越发展的推动力。坚持以工业化为依托,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力争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56亿元。一是巩固发展传统商贸业。围绕扩大内需,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新型商贸业态,推进商贸企业“小进限”工作,力争全县限上商贸企业达到140家。全力推进商贸流通专业市场建设,提高居民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改造和完善农村集贸市场,配套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加强市场监管和物价监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和谐的消费环境。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家电下乡、摩托车电动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工程为契机,全面激活农村市场;着力发展快递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美联配送中心、欣援农资配送中心、城东交通物流中心、工业园区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三是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开发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对已出让土地的开发力度,力争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总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四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挖掘传承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做大唱响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突出抓好东巩古山寨二期开发、七里山森林公园、九龙湖风情小镇等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加快启动襄阳花鸟虫鱼苗木大市场前期工作,确保尽早开工建设,争创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五是支持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大港纬科伦、利美纺织、龙蟒磷化工、陶盛陶瓷、神马服饰等企业培育扶持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培植1家年出口创汇过500万美元、2家年出口创汇过200万美元的企业。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努力开拓对外劳务市场。
㈤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跨越发展的承载力。抢抓南漳被纳入襄阳市重要功能区的机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一是用战略眼光规划城市。紧紧围绕襄阳都市的“休闲新区”这一科学定位,高标准抓好城市规划这一龙头工程,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区控制性详规、各项专业规划,为城市发展预留足够空间。理顺镇(区)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城乡规划执法,严格控制和管理城市规划区建房行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用精品意识建设城市。大力推行BT、BOT建设模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分步实施老城区改造,积极探索成片开发、组团式开发之路。健全城区水、电、气、通信等各类基础设施网络,重点抓好城区供水管网的改造延伸,加快农贸市场、建材市场、长途客运站、城东物流园等专业市场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三是用现代理念管理城市。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市民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围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卫生、交通、经营、建设四大秩序整治为突破,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区卫生清扫工作机制,推行全天候、无缝隙的卫生保洁模式,提高城区市容环境水平;坚持从规范三轮车管理入手,加大对无牌无证车辆、故意遮挡号牌、随意乱停乱放、违反交通规则等行为的教育、处罚、打击力度,有效扭转城区交通不畅的问题;坚持从完善城市功能入手,强化部门主体责任,加大对城区各类经营业主日常巡查,确保各类经营者划行入市,规范经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建设行为,切实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四是以统筹观念建设城乡。坚持基础建设和产业建设同步推进,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两轮驱动,加快建设区域中心镇和特色小集镇;通过改制放权、财力支持,高标准规划和市场化运作,加快武安镇试点镇建设。着力建设农民新社区,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
㈥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强化跨越发展的保障力。深入研究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投入,促进发展,力争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7亿元。一是壮大财源促增收。壮大骨干财源、巩固税源基础,优化主体财源、改善税源结构,培植新兴财源、增强税收后劲,挖掘潜在财源、拓宽税源渠道,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二是加强监管促节流。加大预算内外资金、部门专款、行政事业性收入的整合力度,加强各类资金使用情况审核监管力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坚决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三是突出重点促发展。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优化支出结构,保障“三农”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等重点需求,确保全县各项贷款增长率保持在22%以上。四是加强银政企合作。引导、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扩大信贷投放总量。实行金融开放引进战略,推进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民间融资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建设,逐步建立起品种丰富、功能完善、创新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力争有1-2家商业银行或投融资机构入驻南漳。巩固全省最佳金融县创建成果,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㈦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凝聚跨越发展的向心力。围绕保公益、促均衡、激活力、提水平,倾心竭力为人民谋福祉,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壮大市场主体。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活动,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狠抓社保扩面征缴,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大病救助、优抚安置和慈善救助工作,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认真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加快公共租赁房建设,确保完成380套建设任务。二是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3%以上。继续保持对“两非”的高压态势,保持新生儿性别比自然平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力保全县84.9万亩耕地红线。严格执行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污染企业达标治理,严肃查处环保违法行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能力。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政策,加快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重组,实现“全县一网通”。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整合公共服务部门,建立城镇社区服务站,加强常态化机制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化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四是倾力办好民生实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20x年,县政府将进一步健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机制,投资3.6亿元以上,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办好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让公共财政惠及广大人民群众。①实施“菜篮子”工程,投资360万元,高标准建设城关镇李家院村1354亩保障性蔬菜基地,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5000亩,进一步平抑城区蔬菜价格。②实施保障住房建设工程,投资2000万元,建设保障性住房294套,进一步缓解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③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576万元,重点解决8个镇、17个村、2万人和15所县城及农村中小学1.3万名师生饮水安全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④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延伸工程,投资8000万元,铺设城区和涌泉工业园供水管网10公里,改造城区供水管网10公里,加快二水厂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区供水覆盖面和保障率。⑤实施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程,投资500万元,规范化建设50家村级达标卫生室,以此为示范,推动全县卫生室建设上水平。⑥实施南漳一中女生宿舍及学前教育建设工程,投资1750万元,新建5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分三年解决好南漳一中女生宿舍拥挤问题。⑦实施305省道刘坪至黄潭段公路改造及提档升级工程,投资1.2亿元,启动全长12.8公里的305省道刘坪至黄潭段公路改造及提档升级工程,改善广大山区群众出行条件。⑧实施城区市政功能配套工程,投资1500万元,完成文峰路北段、凤山路西段、西苑巷、玉印路东西段、城东出口路等5条总长1754米的城区道路改扩建工程,方便城区居民出行。⑨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6000万元,继续对农村电网实施改造升级,切实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⑩实施公共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工程,投资2450万元,启动县公共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满足城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