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需要总体设计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应着眼未来和全局,进行总体设计和全面规划。发展规划应具有全球视野、长远眼光,而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
“中国梦”是对中国未来的美好期盼。为使好梦成真,实现理想愿景,需要进行总体设计。近来,关于“顶层设计”的议论很多,意在从高层、顶层着眼。其实,“顶层设计”不如“总体设计”。“顶层设计”注重最高层,其思路是从上往下,以为“顶层设计”好了,中层、底层都可以跟上。而“总体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注重整体、全局、从上到下各个层面,各个层级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强调系统配套、协调、整合。
“总体设计”由钱学森提出,是在航天工程中首先应用的方法。钱学森根据“两弹一星”成功的理论与实践明确指出:如何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如何组织管理现代化建设”?他倡导设立“总体设计部”。
在大科学、大技术、大工程时代,目标不可能靠一个人来完成,因为个人不可能精通整个工程系统所涉及的全部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数量惊人的技术协调工作。这就要求以一种组织、一个集体来代替从前的单个指挥者,对这种大规模的工程进行协调指挥。这个组织叫“总体设计部”,它由熟悉系统各方面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组成,并由知识面比较宽广的专家负责领导。总体设计部设计的是系统的“总体”,是系统的“总体方案”,它是整个系统研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抓总单位。
钱学森指出: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的伟大革命,为此,首先要从多方面改善生产关系,改善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必须研究组织管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方法,以大大提高组织管理国家建设的水平。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大多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社会就是一个特殊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研究社会发展这一复杂的问题时,提出的经验性假设往往是思辨的和定性的。如何解决从定性到定量的难题?以简单系统为对象的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在科学向综合化、整体化发展的历史时刻,钱学森及其合作者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在方法论上突破了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其要点如下:
第一,综合集成法的基础是:收集与研究对象(系统)有关的情报、资料、数据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
第二,综合集成法的过程是:从收集得到的情报、资料、数据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出发,从这些局部的、定性的知识出发,应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发挥人特有的智慧,实现信息与知识的综合集成。通过人机交互、反复对比、逐次逼近,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从而能对经验性假设的正确性作p出明确的结论,得出研究对象(系统)的整体的定量的认识。
第三,综合集成法的框架是:它的理论基础是思维科学,方法论基础是系统科学与数学,技术基础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哲学基础是实践论和认识论。
第四,综合集成法的组织形式是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按照系统原理组织和进行,由下列三个子系统组成:(1)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专家经验、情报资料、统计数据、常识性知识;(2)工具体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与融合所构成的机器体系;(3)专家体系,由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专家组成。这三个体系构成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它不仅具有知识与信息采集、存储、传递、调用、分析与综合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产生新知识和智慧的功能,既可用来研究理论问题,又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钱学森的“总体设计”战略思想,对我们思考改革和发展的前景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应着眼未来和全局,进行总体设计和全面规划,注重战略性、长远性、系统性,分别制定长远战略、中期目标、近期规划,根据实践发展和现实要求进行具体的调整。发展规划应具有全球视野、长远眼光,而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
现代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因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考虑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使社会要素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系统又是分层次的,要考虑各要素、结构之间的联系;二是主体性原则,社会主体及人的发展体现为一切社会活动的目的和社会价值目标,必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三是自组织原则,社会是一个内生的自组织系统,表现为自身具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能力,并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外部环境而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四是开放性原则,在世界普遍交往的条件下,要扩大交流,广泛利用外部有利环境,相互开放,共同发展。□
林坚: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审,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