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溺爱式教育有关的论文

2017-06-06

溺爱型是一种需要否定的教育模式,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孩子需要爱,但这类父母首先应当认识爱与溺爱之间的区别。爱与溺爱很难从行为的表面去分别,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判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与溺爱式教育有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与溺爱式教育有关的论文篇一

《别让溺爱成了孩子的负担》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孩子也有了很多不同的看法。现如今的社会,很多家庭都是4+1类型的家庭,会造成对宝宝的过分溺爱。溺爱型的家长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或者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究竟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爱哭闹、爱与别的小朋友闹矛盾呢?我想这与现在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溺爱;关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62-01

孩子从小就过分的受到家人的溺爱,以致进幼儿园后进入新的环境出现不适应产生过分焦虑、哭闹、乱发脾气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产生许多问题。以下是我将在上学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结合工作7年实践经验就溺爱孩子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生活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关心同伴

“2~3岁的儿童自我意识开始了萌芽阶段,随着其身体的发育、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增强,了解和探究客观世界的愿望也就越来越迫切,喜欢独自去探知这个新奇的世界”。此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表现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年龄小,塑造性很强,家长作为孩子的一面镜子,一定要给予正面,正确的引导方向;而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时也可以利用讲故事、形象直观等形式让孩子们学会去区分是非黑白。

二、家园共育,使关爱教育不断深化

搞好家园沟通,利用家长会和入园离园的时间,同家长进行沟通,我首先告诉家长,第一不能对孩子溺爱,爱孩子本无可厚非,但若爱过了头,对孩子却无益,无原则的爱会使孩子逐渐变的自私、狭隘,只懂得接受,不懂得付出爱。第二是在孩子面前,要做到言行一致,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父母的关爱,更多来自于父母平时的言传身教,从一点一滴做起,注意每一个细节,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关爱教育,当教育孩子与小朋友互相团结、相互爱护时,请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能与邻里闹别扭,当教育孩子爱护小动物时请不要在孩子面前有嫌恶某个小动物的举动。领孩子外出时,如果有捐助活动,家长要提醒或鼓励孩子进行捐助。自己也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因为,良好道德品质应从小培养,有时一个动作,乃至一句话,都影响着孩子以后的成长,真诚地希望每个做家长的都要教育孩子有一颗仁爱之心,在享受别人爱的同时学会关爱别人,家长表示赞同老师的建议,愿意与老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学会关爱。

三、利用教育教学游戏激发孩子关爱情教育

正确看待孩子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一般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们,会出现两种表现:一种比较沉默,甚至可以不和周围的人说一句话,抱着自己的玩具就可以玩一天;而另一种是属于让老师比较头疼的,一天到晚哭个不停,饭菜不合意了哭、小朋友拿他的玩具哭、甚至看着别的小朋友开开心心的玩也哭。其实,他们的每一个哭泣都蕴含了其深层的心理原因:1.没有安全感会哭。当孩子们离开了爸爸妈妈的温暖怀抱,没有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在受到众人捧着的关注,心理难免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认为和家人长久以来建立的依恋关系被迫瓦解,因此就会以不说话或是无理由的哭来引起老师的关注。2.情绪不满时会哭。有的孩子从小在家习惯了娇身惯养的生活,遇到不喜欢吃的菜就会拒绝吃饭,直到家长重新做些自己合心意的。可到了幼儿园就不同了,看到自己不喜欢的菜哭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老师会用尽一切方法让他知道不可以挑食,不可以浪费。此时他就会感到自己受到的对待产生了变化,因此通过哭来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3.拿走了玩具会哭。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玩具都属于他自己,所以不能容忍和他人共享玩具,看着幼儿园里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去玩时,就会产生哭闹不止的过激行为。4.不能独立处理问题会哭。当孩子们解决不了一些老师认为他们应该自己处理的问题时,就会小声哭泣。因为以前在家,只要自己一哭泣,就会很快得到大人们的帮助,即使是解扣子,穿袜子等事。这会在他们脑海里折射出一种概念,每当有问题出现时,就以哭来得到别人的帮助,不会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因此,从上述事例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孩子由于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立性意识明显较弱,很有可能造成以后消极的去面对困难。

四、利用各种节日活动激发幼儿的关爱情感

以关爱为切入点,利用一些比较重要的、合适的民俗传统类节日和爱心类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三八节、植树节、五一节、父亲节等,利用节日活动资源开展关爱情感教育活动。

溺爱型是一种需要否定的教养模式,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孩子需要爱,但这类父母首先应当认识爱与溺爱之间的区别。爱与溺爱很难从行为的表面去分别,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判断。如果可以使他将来发展成身心健全的人,即使这种行为看来是冷淡甚至是“残酷”的,实际上也是爱。反过来,如果行为足以妨碍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获得,那么,即使看上去是爱,实际上就是溺爱了。持这种教养态度的父母要注意:对孩子应当严格要求,要把孩子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不要太关心孩子,随时问他这样那样;不要太亲近孩子,让孩子充分自由地活动;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孩子从小应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不要过于夸奖孩子。孩子们学会了怎样去关心父母,关心同伴,每个孩子都具有一颗同情心,并且逐渐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以助人为乐事。

综上所述,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一定要立足于未来,要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着想,要留给孩子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逐步具有主动适应和主动发展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生活。当然,允许孩子自主发展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把握好爱的度,这样孩子才会获得最适度的健康发展。只要我们能做到“爱字当头”、“爱中有严”、“爱中有度”、“爱要配合”,那么他们就能在爱中成长,迈出坚实的步伐,顶起的将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与溺爱式教育有关的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