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课后巩固练习题

2017-02-14

在即将学完的口技的知识点,同学们为能在七年级语文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学们要准备哪些相关的课后巩固练习题来复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课后巩固练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课后巩固练习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施八尺屏障( )

A、píng B、bĭng

(2)意少舒

A、shào B、shăo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jiān B、jiàn

(4)曳屋许许声

A、hŭ B、xŭ

2.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1分)

A.会宾客大宴 B.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宾客意稍舒,稍稍正坐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古今用法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1分)

A.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B.凡所应有.于所不有

C.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2分)

①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②众客团坐(挤在一起坐)

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斜着眼看)

④虽人有百手(虽然)

⑤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扬起,举起)

⑥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大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5.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以为妙绝 手有百指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妇拍而呜之

A. B C D

群响毕绝 不能指其一端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6.下列表时间的词语分类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A.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B.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C.表示过了很断奶时间就发生:少顷 俄而 未几

D.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一时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 B. 口技人坐/屏障中

C.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D.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8.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两项是( )( )(2分)

A.会宾客大宴 译文:开会时为宾客摆宴席。

B.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身子渐渐坐正了。

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文:其中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的声音。

D.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译文: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都婷止了。

9.填空、默写(6分)

(1)本文节选自《 》。题目为后人所拟。这部书是清代 编选的笔记小说。

(2)本文的作者是 ,字铁崖,福建晋江人, 代顺治年间进士。

(3)当是时, ,口中呜声, ,大儿初醒声,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二、整体感悟(6分)

1.文中是怎样描写听众反应的?想一想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3分)

2.文中前后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起什么作用?(3分)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1分)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②两儿齐哭。③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⑤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⑥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⑦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加点字。(2分)

(1)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

(2)曳( )屋许许声: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客人们全都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挥着衣袖,伸出手臂,两腿直抖,几乎打算提前走掉。

B.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改变脸色,离开座位,张开衣袖,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的样子,几乎想要争先恐后的跑走。

C.客人们全都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直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D.客人们没有一个不脸色煞白,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抖得站不稳,好几次准备提前退场

3.用文章的原句回答问题。(4分)

(1)从“忽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节奏,接着写四口之家突遭意外变故,气氛骤然变化的情形是 。

(2)然后由内景转为外景,表现人们惊恐万分的情景的句子是 。

(3)接着表现火势德猛烈和火场纷乱的语句是 。

(4)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的句子是 。

4.为了描写声响的复杂,赞美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文中第③④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第⑤句运用了 的方法,并且通过听众以假为真、惊慌欲逃得神态,从 描写了口技表演者技巧的精妙绝伦。(3分)

四、拓展阅读题(13分)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字词。(2分)

(1)挟: (2)俄: (3)藻技: (4)历历不爽:

2.本文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4分)

3.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翻译“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2分)

5.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3分)

五、中考题(10分)

1.(2006,南宁课改区,2分)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2006,南宁课改区,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3.(2006,南宁课改区,4分)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

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

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六、探究性学习(5分)

(2006,盐城,6分)某企业车间因工作需要,放置了一个活动梯子,用时将梯子支上,不用时将梯子移到拐角处。为防止梯子倒下砸人,工作人员在梯子旁写了一个条幅:注意安全。不久,来厂考察的一位专家建议厂长将条幅内容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请你比较一下条幅修改前 后的效果有何不同,说说理由。

七、综合性学习(5分)

某中学图书馆要制作“名著推荐卡”。请你从下列名著中自选一部,帮助填写一张卡片。

《骆驼祥子》 《名人传》 《格列佛游记》

《繁星·春水》 《朝花夕拾》 《安徒生童话》

八、写作练习(30分)

请以“有 才有真正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填的词如:志气、宽容、副处、自信、真诚、善良的心、无私的爱……

要求:(1)文体自定。(2)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课后巩固练习题答案:

Ⅵ。一、1.(1)A (2) B(3) B (4) A

点拨:根据语境准确认读多音字。

2.B 点拨:“坐”通“座”

3.B 点拨:“但”“虽”“走”均属古今异义。

4.B 点拨:团坐:围绕而坐。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虽:即使。

5.C 点拨:A项前一个“绝”意为“极点”,后一个意为“消失”;B项前一个“指”意为“手指”,后一个为“指出”,D项前一个“之”意为“他”后一个为“的”。

6.D 点拨:“一时”表示同时发生。

7.B 点拨:口技人/坐屏障中

8.A C 点拨:A项“会”理解有误,C项“力拉”是拟声词。

9.(1)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涨潮 (2)林嗣环 清 (3)妇手拍儿声 儿含乳啼声 夫叱大儿声

二、1.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作者每写口技人精彩表演后,即写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生动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出口技表演对观众有巨大的吸引力,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点拨:认识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2.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更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仅仅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也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

点拨:从另一角度认识侧面烘托及作用。

三、1.(1)jian 夹杂 (2)ye 拉

2.C 点拨:相比之下,C项的理解更为准确。如:对双重否定“无不”及关键词“股”“走”等。

3.(1)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2)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3)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点拨:这种理解性默写的题型,近几年中考题对古诗文的考查,时有涉及。

4.排比 双重否定 侧面

四、1.(1)邀请偕同 (2)不久 (3)小技(客气说法) (4)清楚地听,没有差错

2.群鸡乱鸣声,父呼其子并谓其子声,子饲其猪声,群猪争食声,吃食声,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猪被缚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剥声,肉上案声,买卖数钱声,买肉声。

点拨:从模拟的声音之多,表现的技艺之高;从模拟的声响之有序,表现的叙事有条理可以看出。

3.杀猪卖肉

4.许多鸡乱叫,它们的声音互不相同,各有区别。

5.与课文一样,本文也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一对父子晨起喂猪、杀猪、卖肉的过程。不同的是在写法上课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本文则是正面描写为主。

五、1.C 点拨:C项解释为“比”,其余解释为“在”

2.①宾客们心情稍稍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得分点“意”、“稍稍”)(2分)②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

点拨:关键词“虽”、“不能指”、“端”不能译错。

3.略 点拨:要有民间技艺或民风民俗的名称,还要有具体生动的描述。

六、修改后的效果好。前者只是提醒注意,后者明确告诉了怎么做,把梯子倒下砸人的潜在危险彻底消除。或答语言委婉,体现对人的关怀。

点拨:注意把两个句子对比就可发现。

七、具体答案略

点拨:推荐语应要言不繁,还应富有感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八、例文 有友善才有真正的美丽

友善,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一次轻轻的抚摸,照亮了一方心田。

挨骂

星期天,猛然记起有位同学在分别时叫我给她打电话,奔向电话,慢慢拿起,轻轻地拨号:电话那头有了回音,我仿佛看见她奔向电话。突然那边传来一个中年妇女尖厉的声音:

“喂,找谁?”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粗暴声打昏,还没反应过来,电话就挂了。莫不是?还是她家人在吵架?我再次拨通电话、又是那个女人.粗暴的呼吸声直刺耳膜。“喂!请问吕村在吗!”“什么东西!”“嘟”我缓缓地郁闷地放下电话,友善、友好,中国人民的友善哪里去了?善良,纯朴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模糊成一片。

温暖

鉴于上次的教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我接到这样的电话我一定要友好的回答。友好往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嘛。

“叮……”一串电话铃声。“喂!找谁?”“是x x家马?找x x,”我耳边飘过一句稚嫩的话语,温柔的呼吸拉近了和他的距离。“不是,你拨错号了。”“对不起。”“嘟——”

“对不起,”一句简短的话,温暖了一颗接电话的心:

回声

母亲让我给哥哥打电话,“嘟——”没人接,我第一

个反应就是这个。“妈!没人。”“不会吧,再打个。” 我正要拿电话,电话铃响了,“喂!您好!刚才是谁打电话过来?”“我找x xx。”“对不起,这里没这个人,你打错了。”“噢!对不起”“没事,就这样吧,”“嘟——”

不经意地拨错号,别人又不介意地拨回。我仿佛看到一个温柔的面庞,炯炯有神而又亲近的目光,心里一阵温馨。

一句话可以伤害一个人,一句话也可以托起一片友善的白云,有友善才有真正的美丽。朋友们,面时悠悠的铃声,你会怎样做呢?面对如潮的人群.你又会怎样做呢?

[总评]文章主旨鲜明,通过三个打电话的片断,告诉人们:生活需要友善。在形式上,三个片断连缀成篇,使内容层层递进,又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中心,读来感到错落有致。另外,小标题的运用也颇具匠心。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