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习俗礼仪,关于元旦的禁忌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你们知道有什么习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旦的习俗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元旦的习俗礼仪
元旦的习俗
元旦,也被称为“公历新年”,是指现行公历的1月1日。但在1911年之前,“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如美国、英国、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新加坡、台湾、日本、韩国等。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加坡均作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日本休假六天,从年前的12月29日一直到第二年的1月3日。习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种方式互相祝福,贺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1 名称来历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1.1 其他叫法
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2 发展起源
2.1 元旦起源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伺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2.2 中国元旦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元旦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2.3 西方元旦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公元元年,公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事实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圣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圣诞隆重。
2.4 历史演变
元旦一词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而“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在《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3 习俗文化
3.1 民俗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3.2 诗话
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