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各种管道的应用及护理

2016-11-11

【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各种管道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根据泌尿科疾病和管道性能的不同而决定拔管时间,掌握应用及护理的要点,拔管后要注意量、颜色、性质及有无自主排尿。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成功,未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 护理人员掌握各种管道的应用及护理,熟悉泌尿外科疾病术后的拔管时间,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预防泌尿路上行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泌尿外科 常见疾病 管道 应用 护理

在本科室最常见的疾病有前列腺增生、膀胱癌、肾结石等,因此 导尿管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泌尿系统的疾病、损伤治疗和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在泌尿外科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各种管道的护理体会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0例患者,年龄在20~80岁之间。其中,膀胱癌患者为1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20例,其他泌尿系统疾病8例,拔管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14天。最终均全部治愈出院。

2 导管的种类及应用

2.1 普通导尿管 经尿道插入膀胱导尿,最常用于术后尿潴留和尿道成形术患者,也可用作膀胱尿道造影,其型号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

2.2 气囊导尿管 导管在导尿管末端有一气囊,可以充气和灌注液体,使其扩张,起固定作用,不易滑脱。常用于持续导尿的病人,也可用于各种膀胱手术后,可以避免做膀胱造瘘术。有三腔和两腔之分,三腔气囊导尿管常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术,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一般术中置于前列腺腔内,气囊起着压迫止血,内固定的作用,其中一腔在术后做膀胱冲洗时,连接进水管,做持续的膀胱冲洗,中间较大的一腔接出水管,引流冲洗液及尿液[1]。

2.3 输尿管支架管 型号以F8—10导管为宜。适用于肾盂成形、输尿管吻合术、回肠代输尿管、输尿管移植术、回肠代膀胱术、膀胱扩大术中输尿管和肠道吻合。起支撑引流作用,防止吻合口狭窄和便于观察患者术后的尿量。

2.4 双腔T型导管 是有T型导管和猪尾管两部分构成的双腔导管,T型导管用于引流,猪尾管用于进液冲洗。主要用于肾盂造瘘和胆总管造瘘。

2.5 前列腺导尿管 前列腺肥大病人发生尿潴留时,尿道前列腺膜部及膀胱颈部往往狭窄,普通导尿管不能插进,应选用硅胶管带气囊的二腔前列腺导尿管,其末端弯而细尖,且较硬挺,容易通过狭窄部进入膀胱,给予留置导尿。

3 导管护理

3.1 妥善固定各种导管

3.1.1 将病人放置舒适的位置,衔接好引流袋及引流冲洗装置,尿管以下的引流管要有足够的长度,以备病人左右翻身之用。引流管要牢牢固定于床沿边,位置合适,确保不会出现因引流袋过重而牵拉尿管使之脱出的情形。由于本组患者的引流袋牢固固定于床沿边,且位置合适,因此未发现因引流袋因过重而牵拉脱出的现象。

3.1.2 熟悉三腔管的特点,防止衔接或冲洗时接错,本科室的护士对三腔管的特点较为熟悉,而且气囊有明确的标志,在护理中作膀胱冲洗时,从未出现衔接或冲洗接错,以致尿管脱出,气囊冲破等不良现象。

3.2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继发感染。保持引流管的无菌,每日更换引流袋,导管如需要冲洗,应严格无菌操作,敷料污染需要及时更换,引流口周围的皮肤应加以保护,引流袋的水平不要高于导管出口的水平,以免引流液倒流。

3.3 密切观察引流情况,防止管道扭

3.3.1 随时检查导管引流液是否通畅。

3.3.2 观察中若发现引流不畅,护理人员要及时调整冲洗。需要注意的是,行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的引流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前列腺摘除后的渗出液常会浸湿敷料,关于这一点,我们尤其要特别注意,以免产生误会[2]。

3.3.3 为孤立肾或对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放置引流管后,我们必须准确记录引流的尿量。本组病人在治疗中,由于护理精心,手术成功,家属满意,还缩短了患者住院的天数。

3.3.4 严密注意引流尿液的颜色、量、性质,有无脓性或浑浊,有无血性或血块阻塞管道。

3.4冲洗

3.4.1 冲洗时一般用生理盐水,冲洗时要避免速度过快或过慢,避免引起创面出血或使内出血凝固成血块以致引流不畅。

3.4.2 行膀胱手术者,每次注入量不超过50ml,冲洗液注入后,经全部抽出方可再注入,反复3~4次,临床效果满意。

3.4.3 部分肾盂造口及输尿管造口者原则上不冲洗,但在梗阻或有血块阻塞时,由医生行无菌操作,每次注入5ml为宜,压力不可过大。

3.5 防止尿路感染

3.5.1 留置尿管极易发生上行性感染,感染细菌与一般尿路感染相同,在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尿管的护理,落实和加强各种护理措施的实施是关键。

3.5.2 在实施护理操作时,特别是整个引流管及引流冲洗装置要密封无菌,体外引流管及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

3.5.3 多饮水 本组除特别医嘱外,我们都鼓励病人尽量多饮水,使其能将大量的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起到冲洗尿路和尿管的作用。

3.5.4 术后选用适当的抗菌素 一般选用青霉素类或先锋类,定期给病人做中段尿培养,从中选用敏感类抗菌素稀释冲洗或全身应用,这样的做法使病人在预防尿路感染中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3.5.5 造瘘口周围的敷料要保持干净清洁,每天更换一次,尿道口有分泌物时,首先要用手按摩使之排出,然后再行消毒。尿道口每日用0.5%络合碘消毒2次。另外每周做尿培养和尿细菌培养1次,以便及时发现感染。

3.6 拔尿管 拔尿管的时间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为了减少上行性感染,术后尿潴留需留置尿管者一般在24h内拔除。长期留置者应每周给予更换一次,前列腺电切术后一般3~5天拔管,尿道修补术者一般10天左右拔管,回肠膀胱术一般7~10天拔输尿管支架管,10~14天拔膀胱引流管。膀胱造瘘管应该在手术10日以后拔除,拔管前应先管,待试行尿管通畅2—3日后,方可拔除。夹肾造口引流管拔除前,本组做肾功能测定,肾盂输尿管造影及肾盂压力测定,明确肾盂引流通畅后拔管。肾损伤病情稳定后可以拔管,恢复自行排尿;膀胱破裂修补术后8—10日拔除;前列道吻合术后2—3周、后尿道会师复位术后3—4周拔除。

3.7 各种导管拔除后,继续观察病人的尿量、颜色、性质,是否能自行排尿,发现问题时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在护理观察中,本组拔尿管后的病人均无意外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高春章.泌尿外科学的进展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 1988;4(8)37—38.

[2] 陈月琴.外科护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2)471.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