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拳的身法要求

2016-12-08

练习太极拳在身法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孙式太极拳作为传统的武术训练,其对身法的要求很严格。太极拳教学时对每个学生的身法都有严格的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的身法要求。欢迎阅读!

孙式太极拳的身法要求

孙式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创立,必有其独特的优点,也是足够能吸引人的地方,下面我们看一下对身法的具体要求。

头要上顶,但不可用力。下颏自然收敛,头项正直,精神贯注。全身松开,顶、蹬、伸、缩皆用意,而不用拙力,心自虚灵。即所谓虚灵顶劲。

口要虚合,舌顶上腭,用鼻呼吸。

练习孙式太极拳一定要柔和,柔和是孙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也是很多人喜欢孙式太极拳的原因。

胸要含蓄,不可挺出。胸含则气沉丹田。胸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漂浮,为拳家所忌。胸含则气贴于背,力由脊发是为真力。以上即所谓含胸拔背。

两肩务要松开,下垂。切忌耸肩,否则气涌于上。

两肘要向下松垂,两臂自然弯曲。即所谓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之意。

练拳时对手的掌控非常重要,手不能太松散,一定要把握好手型,这样看起来才能够美观。

五指张开,塌腕,虎口略圆,手心略内含,如抓抱一圆球之状。

腰必须塌住。因腰是全身动作之枢,力量之源。人之旋转、进退、虚实变化全靠腰劲贯串。

两腿弯曲,务必分清虚实,即身体重心要放在一腿上。如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反之,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分清虚实为太极拳之要义,运动起来转动轻灵。否则迈步重滞,易为人所牵动。

呼吸

所谓气沉丹田(脐下三寸处),就是指深长之腹式呼吸。但切勿用力往下医气,一定要使呼吸纯任自然。就像平常练习的郑多燕减肥舞一样,呼吸和动作要合理相结合。

意与力

太极拳的特点之一是用意不用力。因太极拳要求用活力,全身要松开,不使分毫拙力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要求极柔软而极坚刚,极沉重而极灵活。意到力到,运用自如。倘用拙力则迟滞不灵。

力浮于外就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了。何谓用意不用力,何以活力自生盖因意之所至气即至,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经络,无时停滞。久练则真正内劲即可产生。

动与静

气功的静坐是静中求动,拳术是动中求静。练拳时心要静,精神集中,动作才能圆活。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

孙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特点是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术之真髓,一以贯之,纯以神行。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九要”以求阴阳互 济、内外中和,在身体运作的变化过程中,通过“先后天八卦相合之理”,顺中用逆,逆中行顺,以求动中之静之妙和起钻落翻之势。在身体运作的每一时刻,通过形意之桩步以求内外六合(心 ^ 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 膝合、手与足合),从而蕴寓至大至刚、一触即发之本能。

因此,身体运作要松柔协调之至。所 ^ 谓极尽柔顺,非如此,不能得中和之妙。身体移 动之水平方向,要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 撤。无此一 “跟”、一 “撤”,则难以极尽动中求 静之灵。身体移动之垂直方向,要卜.下无起伏, 如水漂落叶,即不偏不倚、不上不下,迈步如槐虫,跟步如扛物,非如此,不能将形意之桩步寓于动步之中,极尽一触即发之本能。此外,转身必以开合相接,于体言之,由此可启发各式中圆 研开合之理,从中体验内气之上升下降,劲意之起落鼓荡。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周身无处 不开合;于用言之,则由转身之始,内气下行, 在外为合,合中寓开,蓄势待机,不予敌可乘之机,并又于圆研之中,开中寓合,蕴太极之阴阳互济,变化无方之妙,故转身以开合相接,其意深焉。

孙式太极行拳之内意要不尚血气,纯任白然,重在养神、练气专注于一,以求神气合一, 内劲中生。先父孙禄堂云:“拳术一道,首重中 和,中和之外,无元妙也。”故以上所述各项特 点及要求,其核心不过是“屮和”二字而已,此 即孙式太极拳之基本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内劲者生于中和,而中和源于身体内外系统之和合。于内,则生于五脏之相和,行于经络之畅通;于外,则生于身体运作之中而不倚,动而若静,协调一家,行于起钴落翻之循环鼓荡。然而内外和 合,则须得其契,不得其契则内外不能相合,内 外不合,则内劲难成。其契为何?内外八卦(即先 后天八卦)相合之理耳。故内外相合方可称拳, 练拳即修为内劲,孙式太极拳乃是依易学,参丹经,基于先后天卦相合之理所创之拳,故能使 人内外和合于一,培养一派中和之气——至纯至 善之内劲,此即孙式太极拳特点之基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