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论文
当初选这门《哲学与人生》的时候,是想着在沉重的专业学习重负下能给自己点时间放松,至少就是想着一个星期听一次心灵鸡汤讲座,能让自己暂时从医学书上解放出来,聆听哲学老师的人生智慧。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哲学与人生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一
对哲学的一些想法
当初选这门《哲学与人生》的时候,是想着在沉重的专业学习重负下能给自己点时间放松,至少就是想着一个星期听一次心灵鸡汤讲座,能让自己暂时从医学书上解放出来,聆听哲学老师的人生智慧。现在课程已经结束了,回首看来,这是我唯一没逃过的选修课,场场必去,也觉得自己选这门课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在这门课里,老师用很多生活的鲜活例子来跟我们讲解哲学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也感悟了很多。下面是我的一些对于哲学的想法。 哲学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理解有不同。在我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让我们感觉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态度。
如果把一个人的生命比作一条线段,那生和死就是两端点。线段有长有短,生命也是,有的人长命百岁,有的人则英年早逝。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刻死去,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生的无奈,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好地对待生活,以免有朝一日会带着满腔遗憾离开人世。
怎样才能生活得快乐而有意义呢?
当下的社会,绝大多数人已不再为生存忧愁,但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想要的幸福快乐并没有伴随着物质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似乎除了幸福,我们什么都有,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国家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吧。
我们知道,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主张“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然而时代的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有多少人懂得该适时停下追求物质的脚步,面对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是否早已经在物质
中迷失了自我?看看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蒙上厚厚的尘垢?
生活需要不断地反思,而且是理性的反思。一位学者曾说:“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我知道现在的我思考问题还不能达到哲学的高度和深度,但是我始终认为对于同一件事,一个人的生命里不同阶段会有不同体验。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一些事,看不透一些人,那是因为离得太远了。就比如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刚学医的那会儿对医生我是充满着期盼和憧憬的。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以及社会上频发的伤医事件,渐渐失去了当初的感觉,掺杂进了一些复杂的心情,到如今,我的感受就大不一样了,感觉到这个职业所肩负的责任很重,要做一个好医生多不容易呀。
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所以,人,总是会变的。现在的我,不再无病呻吟,不再“为赋新词强说愁”,不再一味任性。很多时候我依旧会被一些人或事感动,但是不会每次感动都会泪流满面。不会像以前总是沉浸在那些哀伤的文字里,渐渐偏好看贴近生活、富含哲理和人间真情的文章。不会再把现实和理想割离成两块儿,已懂得人生既不是一片光明,也不是一片惨淡。我的内心似乎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成熟起来。我明白还应该学会让一切离愁别绪,聚散依依都生于眼底,藏于心,不动声色的只做风景观,虽然现的我还不能身体力行。
生活中,我们赞美崇高,却不愿去追求崇高;我们称赞信仰,却不愿去实践信仰。而布达拉宫下虔诚的信徒,却在用身体丈量心中纯粹明净的信仰。
我很赞同伊壁鸠鲁对幸福的定义,他说“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
其实,一颗心,就如一个杯子。有人喜欢费尽心机,不择手段的谋划,努力把杯子填满,水满则溢。然而过于多的负累和欲望,总是沉的坠弯了胸膛,令人窒息。一路走过,来不及欣赏沿途的山清水色,来不及欣赏一路的美景美人,总是低着头,身体前倾,做一种攀登的姿势。人啊,不如,适时抛弃一些东西。给自己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于午后闲赏云卷云舒,也可听雨观潮,涉水卧波。
我认为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它引导人尽量让内心的欲望对灵魂的纷扰最小化,而生活需要用心经营,所以我们的心应该一直保持“向上、向善”的姿态,即保持人心最原始最纯粹的善良﹑朴素和纯净。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身心和谐,感受幸福的味道。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二
人生需要思考
课后随想,至于有无哲学的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喜欢将人的一生比作一座高山,山有它的山脚,亦有它的山峰,好比人生的起与终。山峰有高有低,生命亦然,有的人长命百岁,有的人则英年早逝。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山峰有着怎样的高度,我们能做的唯有好好对待生活,以免有朝一日会带着满腔遗憾离开人世。
因此,人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体验,每个人对于人生有着不同的追求和期待,但是要达到追求也许路径并不会相差太多,无非努力努力再努力。
但是我认为,想要达到期望中的人生还需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反省与修正。 我们都知道,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主张“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
然而,时代纷繁,忙碌的人们,有多少人懂得适时停下追求物质的脚步,思考自己是否早已经在物质中迷失了自我?反省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蒙上厚厚的尘垢?
“吾日三省吾身”,生活需要不断的反思,理性的反思中会让我们看清自己的脚下,上一步是不是偏离了人生目标,是否一事无成,下一步是不是有着正确的方向。
踏入大学校园以来,我感受过“微型社会”的无形压力和身处其中将要面临的无奈。这让我养成了在夜深人静时思考的好习惯。夜阑人静,静坐在床头时,我
会反复审视自己,审视自己过去一路上的得与失,有时瞻望未来,想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问问自己究竟在追寻什么,又想要什么。
一开始我怀着对医学事业的无限憧憬,而现在是否又还保留着当初的心境呢?听说曾经的同窗大学生活的美好,学习得精疲力竭之时我也曾一度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可是我终究在思考中顶住了压力。“树欲静而风不止”,若始终为外界所动那么我将一事无成。我能做的,只有保持自己平和的心态努力锤炼专业技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仅仅是我自己,每个人都是一样。
很多人高喊着追求更好的人生却从不低头看清脚下,我希望他们都能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如我一样静坐一下,思考自己一路走来的得与失,审视脚下,是否偏离了人生价值正确的标尺,是否感受过努力得来的纯粹的快乐。
傅佩荣教授曾说: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你我的人生都是一座山,我们不能只顾着往上爬,而不顾路线是不是正确,我们需要适时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得失,并及时修正错误的行为,有助于我们收获真正有价值且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