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贫穷,贫穷的原因介绍
贫穷,是个很广泛的观念,在中文里,贫、穷两字本解作“极度不足”,日常使用里则指“缺乏钱财,生活拮据困乏”道德标准的;也有人认为可以从科学角度去理解贫穷的意思。以下就是小编做的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贫穷的原因
个人因素:“病态性”的因素,即将贫穷视为是行为、选择或缺乏能力所导致的后果;
家庭因素: 将贫穷归因于家庭的教养过程;还有可能是因为高昂的医药费而陷入贫穷;
次文化因素:将贫穷归因于一个社群中借由学习及分享所得的生活模式;
社会因素:将贫穷视为其他人(包括政府及经济体系)所造成的后果;
结构性因素:立论贫穷是社会结构所导致的。
文化因素:把贫穷归咎于过度消费。
气候暖化因素:气候暖化带来极端天气及影响水资源,令土地不宜耕种及畜牧,形成粮食供应短缺及生计问题而陷入贫穷。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贫穷及失业是因为懒惰所造成,然而即便是世界上每个国民平均最富有的国家如美国,计划,以致其无法跨越贫穷线。
贫穷的定义
人类物质上的所需,包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服务的不足,这些不足有没有改变、改善。 经济上是否丰裕,钱财、资源(天然资源)是否足够。“足够”一词在世界各地的文化、政治、经济上,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欧盟国家对“贫穷”的定义就包含了资源分布是否平等。 社会人际关系,面临贫穷的人有否被边缘化、是否对他人依赖、能否过着普遍认为“正常”的生活模式。家庭每个月的人均实际收入最常见的计算公式是:
家庭每个月的人均实际收入 = [家庭总收入-必然开支]/家庭供养人数 经计算后所得的结果会分成3组:
家庭每个月收入高于生活所需的开支愈大,家庭环境愈富裕;家庭每个月收入和生活所需的开支取得平衡,家庭环境会保持不变;家庭每个月收入低于生活所需的开支愈大,家庭环境愈贫穷。
应该区分“贫穷”与“极端贫穷”的差别。
1987年,若瑟‧赫忍斯基(Joseph Wresinski)在法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发表了《极端贫穷与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报告书,他在此报告中对极端贫穷提出的定义,后来被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的特别报告员 Leandro Despouy引用于《人权与极端贫穷的最后报告》。
若瑟‧赫忍斯基是这样定义“极端贫穷”的:
“不稳定指的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安全感之丧失,特别是失去工作。安全感意指能够使个人及其家庭得以确保他们在职场、家庭与社会层面的义务,并享受到他们的基本权利。不稳定所造成的不安全感可以是严重并有决定性的,当它影响到生活的好几个范畴,当它在时间上延长且持续不断,当它严重地使人在可预见的未来,无法单独争取到他的权利,并再次承担起他的责任时,它经常导致极端的贫穷。”
联合国特别报告员Leandro Despouy认为:
“这个定义有双重的新意及重要性,首先他以权利与责任的观点 来理解贫穷,而且是与全国所有的社会伙伴一道拟定的,并且征求了特困者及赤贫家庭的意见。
此外,它指出贫穷(定义的第一部份)与极端贫穷(定义的第二部份)的接近性与差异性,这两种情况看起来都缘于相似的现象,造成其根本差异之处在于所丧失之安全感的数量,幅度及持续的时间。它同时也指出:贫穷与极端贫穷的界线是真实存在的,但,也是会流动的。多重不稳定的状况长期持续,有时甚至超过好几代,是让贫穷恶化为赤贫的一个因素。
指出极端贫穷的形成是由于不稳定情况的长期累积,这定义同时也引我们进入各项人权的不可分割及唇齿相依的领域。”
加拿大社会发展理事会研究与政策部副部长凯瑟琳·斯科特建议
“贫穷不再是简单的‘缺钱’,而是一种不理想的生活方式;幸福也不再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加拿大社会发展理事会研究与政策部副部长凯瑟琳·斯科特建议,国际社会需要超越物质上的贫困,把更多的领域和因素纳入衡量贫穷的指标体系。
贫穷的本质
“穷人为什么穷?”从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的段子里转来一段作为答案:
有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起了善心,想帮他富起来。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咐他好好的开荒。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谁知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穷日子比以前还过的艰难。这时穷人就想了:一头牛吃我家三口人的口粮,这事不能干!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救救急,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羊。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即可以好转。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了。但日子并没有改变,等不到鸡生蛋,日子又艰难了,又忍不住杀鸡吃,终于杀得只剩最后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破灭。
看明白了吗?贫穷不仅是穷人思维观念的落后,更重要的在于他们没有充足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来把财富转化为资本。穷人的经济条件养不活那头能生财的牛,于是只好坐吃山空,改变不了贫穷的本质。
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层提出过:贫穷的表面原因是因为财富的匮乏,但其深层的原因是因为社会机会、资源的不平等。而这种机会的不平等会让那些原本有可能凭借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改变经济状况的穷人失去重要的脱贫机会。这一观点直接继承自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中,深邃的社会洞察力让森将贫困视为一种“权利的不足”,而不单纯是供给不足。这种权利,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机会均等的权利。
什么叫做机会不公平?现实中的实例很多。比如,当人道组织为非洲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化肥援助时,使用化肥的贫农都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但第二年持续使用化肥的贫农数量却远远低于预期。调查人员一询问,才知道很多获丰收的农民第二年依旧难存下足够的钱购买化肥。越是贫穷的人群,意外开支越大。
“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家庭的琐碎开支让他们鲜有储蓄、投资,乃至思考规划未来的机会,尤其奇怪的是,当收入增多时,这些意外开支往往也会增多。原本就不多的利润,经过它们的分食之后,很难有效地投入再生产。而在这方面,政府并没有为穷人提供足够多的机会。例如更优质的医疗、社会保障的提供,就可以明显减少穷人们的家庭开支,而更方便获得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渠道,此外,建设更近的收购站,增派售后辅导人员等等,都能够明显降低穷人使用化肥的成本。这点成本或许对有钱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在那些艰难的穷人眼里,这一点资金对自己的再生产活动却有雪中送炭般的重要性。
在世界上的相当一部分地区,穷人意味着社会竞争中被淘汰的那一批人,或者说是一群经济上的“失败者”。在社会“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失败者的增长肯定是远多于成功者的。而在一个成功学泛滥的社会,穷人阶层往往被主流文化所先天忽略。长此以往,贫富差距的问题愈加显著。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财富流向的不合理源于国家分配体系的不公正。因此,制度层面的不合理是导致一个社会贫富阶层固化直接原因。正因为这个巨大而不合理的制度存在,一个国家里的绝大部分穷人被挡在富裕的大门之外,或者说被剥夺了可能致富的机会。
我们再以教育为例。众所周知,富人通常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教育程度低造成穷人就业的困难,因此,不得不谋生的穷人们只好跻身为城市非正规经济大军的一员。地摊、小贩、打零工等等活路成了这些人主要的谋生手段。但这些价格低廉的工作实际上无法让他们积累足够的储蓄和资本,他们的后代实际上也没办法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也没有经济能力独立创业,如此,贫穷的恶性循环依旧世世代代在延续。
因此,为改变命运,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励志书里边如何致富的动人故事,而是要学会:怎样积攒下人生的第一笔社会资源。
贫穷相关文章:
1.关于贫穷的文章
2.贫困的励志句子
3.家庭贫困励志文章
4.经典语录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
5.关于从贫穷到百万富翁的故事
6.贫穷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