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案例
互联网上创业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今天挑了3篇励志创业故事与大家分享,希望有所启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案例1:雷东:工程师辞职做农民网上卖土货生意火
家住重庆市大渡口新宝龙的雷东是重庆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在一家IT公司做了6年,月薪过万。因为厌倦了朝九晚五的打工仔生活,在2013年10月份辞职,开始做一个“土农民”,不过他这个农民不是去种地,而是在网上卖土货。
放弃万元月薪 辞职回家做农民
“老家里的土特产朋友们一直都爱吃。”雷东的老家在农村。每次他回家,都会从老家带回满满一车土特产:自家产的大米、腊肉、豆子、菜籽油、父母喂养的土鸡土鸭……“带到重庆来马上就分完了,朋友们都抢着要老家的东西,自家产土货的放心。”现在,放心食品是社会的稀缺资源,人们越来越喜欢吃新鲜、安全、绿色的食材。
“城里人们开始吃有机食品,其实农村里的人一辈子都在吃。老家的水田里很少用化肥,都是用自制的农肥。”城市里缺少的“天然绿色无污染”的食材,在偏远的农村遍地都是。去年回老家的时候,雷东看到老家的乡邻们家家户户都养着土鸡,卖土鸡、土鸡蛋要到很远的集市上,就想着为家乡人帮些忙。“我是农民出身,山里的农民没啥可夸奖的,就是实在,从来不会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短斤少两这些事情很少见。”
由于是互联网专家,雷东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还注册了微商城。“我老家有产地,互联网又可以帮忙建立销售渠道。这样即可以帮助老家的乡邻,又可以帮助城里的朋友们吃上放心的土货。”雷东称,消费者可以用微信与其互动沟通,学习土货营养知识,更可以直接下订单、直接支付购买。
土货受欢迎 微商城生意火爆
现在,雷东的“赛一”网店十分火爆,它的土特产不仅在朋友圈内卖得很好,在主城九区卖得都很好。土鸡蛋、大米、土鸭、土鸡、土鲫鱼,返乡采购、选货、包装、配送……这些都取代了编程的代码,成为雷东每天的工作内容。
不只是在老家,雷东花了两个多月在城口、忠县、梁平等地找准确的货源地。“必须要安全、新鲜、好吃,必须是真正的土货。”雷东说,每个货源地都是找了靠得住的朋友来推荐,并建立固定的质量检查机制。
管控货物质量关、加快发货速度和客服细致周到的服务,是赛一的三大法宝。在雷东悉心的经营管理和消费者的口碑传播下,赛一的生意越做越火。过年最受欢迎的是土鸡蛋和土腊肉,“在快过年的一周内,光土腊肉就卖了一千多斤。”雷东说。
赛一的订单越来越多,雷东愁的是如何快速的处理这些订单,现在他正计划再添几个帮手,让消费者能够继续享受到快速的送货服务。
案例2:扶贫电商:吴俊松帮助扶贫村“上网触电”
扶贫村“上网触电”
2014年2月份开始运营的稻草人电子商务平台前身是吴俊松和同学在华南农业大学就读时就开始做的高校周边电子商务网站——校酷网。
作为食品专业的毕业生,吴俊松提出的理念是,通过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更专业的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在地方政府帮助下和农民沟通,将一个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扶贫区推开来。
‘可溯源扶贫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让扶贫点的农民把农产品放到稻草人网上销售。农产品包括高校农业技术输出培育出的农作物以及扶贫点地方政府扶持的地方特色农产品。
开始总是艰难的。尽管有学校的支持,让习惯了传统摆摊卖货和对接的农民接受电子商务的运营方式依旧有难度。为了把更多的农民拉入项目,吴俊松3个月走遍广东22个扶贫村。
“刚开始很多农民不相信我们,觉得我们是骗子。”
不过,因为有驻村干部和地方合作社的帮忙,后来逐渐有合作社开始加盟平台,吴俊松的生意这才做起来。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讲座结束后,有了两个农民来签约。
从项目开始至今,吴俊松陆陆续续办了12场电商培训讲座,现在,他和7间合作社合作,项目下合作农户已经近千户。
牵手政府做创业项目
作为年轻的大学生创业者,吴俊松和他的团队白手起家,无论是资金还是人脉都不算广,推动这个创业项目,“扶贫电商”概念背后蕴藏的资源,左手拉驻村干部,右手牵起起母校华南农大。项目借着母校华南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和政府鼓励新农业、鼓励公司牵手扶贫村的意向慢慢地走上正轨。
“我们第一步是跟华农要技术,跟教授一起下田间去,指导农民种田。同时华农成立了新发展研究院,因为学校也承担着扶贫的项目,因此很多新的产品跟技术优先考虑把专利提供给我们,这方面是很大的优势。”
对于扶贫,吴俊松觉得,政府有政府的角色,但商业能做的是从另一个角度去从根本上带动扶贫村的发展。在吴俊松开始去找合作社合作的的时候,有一个村仅有几十家合作农户参加,“但上一次过去,已经发展到165户合作户,涉及的土地也从当时的400亩地上升到现在的2000多亩。很多人参与的积极性都提高了,也给他们多一个留在家乡发展的原因。”吴俊松说,这也是开办公司带来的最大成就感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钱和时间来寻找可信任的健康食品,受此启发,吴俊松也把当前比较先进好用的技术应用到产品销售上。公司为此专门设计了可溯源系统,通过扫包装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可以看到生产者的姓名、产品产地、种类,生产时间,物流经办人等详细的信息。
目前,吴俊松的扶贫联盟还在扩大中。吴俊松表示,目前的计划是,面向全广东的扶贫点挑选20个有实力的合作社,组成扶贫联盟,为农产品的源头做出最好保障。未来,随着扶贫联盟的扩大,“扶贫电商”的模式在广东还大有可为。
案例3:河北沧州富镇村民开千家网店致富 年总收入过亿
每天上午9点,沧州泊头市富镇村29岁村民闫永起都会坐在电脑前忙着扫描发货单号,在他身边总是堆着多家快递公司送来的新发货单。“我开网店才两年多,俺们村比我开得早的多的是。”闫永起说,依靠当地汽车配件、装具市场,不足3000人的泊头市富镇村,如今已有1000多家网店,10多家快递公司。如今,网上“掘金”成为富镇村民又一增收新渠道。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是村上第一个做网络生意的人,刚开始村里人不理解,连父母都不支持,很多人都认为网上净是骗钱的。”31岁的富镇村村民江学广说,就连当时拿货的价都比实体店贵,人家认为网上销售不靠谱,这个事儿肯定干不长,所以优惠力度也小。然而短短三四年时间,村上已经开了1000多家网店,不难看出村里人观念转变得非常快。
最初,江学广是在一家小工厂打工。自从接触网络后,江学广就开始琢磨如何通过互联网干事创业。无独有偶,富镇因生产汽车配件、装具而闻名全国,被誉为“汽车配件之乡”、“汽车装具之乡”。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江学广于2009年底在网上开了村里首个网店,销售汽车配件及装具。
“刚起步时也很难,有时四五天才接一个单。”江学广回想当时有点心酸,后来,随着信誉慢慢积累,生意也越来越好,后来他果断辞去工作,正式完成从打工仔到网店“掌柜”这一华丽转身。
小村庄掀起开网店热潮
江学广靠网店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也一下子在老一辈人眼中改变了形象,从“不靠谱”变得“出人头地”。 这个消息在这个不足3000人的村子里不胫而走,并很快沸腾了起来。
于是,村里掀起一股“学电脑、开网店”的热潮。一大批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村开网店创业,25岁的王朋朋就是其中一位。过去,王朋朋在四川打工,两年前得知了在网上卖汽车配件、装具挺赚钱的消息后,辞去工作回村也开起了网店。“订单少的时候一天二三十个,多的时候一百多个,比在外地打工强多了。”王朋朋笑着说。
如今,在这个不足3000人的村子里,已经在网上注册店铺1000多家,一位网店店主向记者透露,一个普通店铺的年收入大概在10万左右,按此计算,富镇有超过1000家网店,总的收入将超过亿元。如今,网络“掘金”确确实实成了富镇村民们的一条金光大道。
转型:实体店基本都注册了网店
“关于在网上开店的事儿得问我闺女,他们年轻人懂。”李月玲的母亲指着正在打电话的李月玲说。李月玲家有个200多平方米的实体店,里面摆满了汽车坐垫、脚垫、儿童坐椅。“去年就打算开网店了,注册商标是现成的,估计申请下来会很快。”李月玲家有专门生产汽车装具的加工厂,拥有这么硬的“后台”,李月玲自然信心十足。“实体店现在不好干,网上销售面向的是全国,肯定比实体店卖得要好。”李月玲说。
不止李月玲一家,现在富镇有实体店的基本都注册了网店,而且这个转型让他们着实受益颇多。富镇的汽车配件、装具以前主要走批发,有的厂家往往货发了不少,货款却迟迟收不上来,有时催要到的货款还不够路费钱,有段时间富镇汽车装具厂有的都快倒闭了。村里网店开起来后,进货的越来越多,不仅救活了工厂而且加工厂比以前还多。带动:快递、包装等多个行业并肩前行
江学广刚开始做网店时,富镇只有一个快递公司收发件,快递费还特贵。
“现在,顺丰、圆通、申通、全峰、国通……富镇有12家快递公司呢。”江学广说起这快些快递公司的名称像“报菜名”一样,“快递公司为了拉主顾,和我们签协议,给我们优惠。临近节日快递公司经常搞活动,去年‘双十一’时顺丰快递公司专门派了十多个业务员过来帮忙。”
据村党支部书记于卫东介绍,随着富镇村开网店队伍的不断壮大,极大带动了当地汽车配件、装具产业的发展,生产汽车配件、装具的企业也比以前多了。除此之外,纸箱、五金、快递等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有机遇,同样会有风险。不断增加的网店带动了当地多个产业发展,然而如何让富镇网店茁壮成长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新问题,而且现在不只富镇村在做网店,周边好多村也在做,竞争压力非常大。面对网店的无序竞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富镇政府与当地的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树立富镇自己的品牌。同时,富镇政府正在筹划成立商会,对网店、实体店的实行规范有序的管理,现在我们已向泊头市政府申请,在富镇西侧建造一个占地达1000多亩,集仓储、物流公司、快递公司、汽车装饰等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商贸城,让富镇的特色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互联网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1.互联网创业成功案例
2.互联网创业成功案例3个
3.学生互联网创业十大成功案例
4.互联网+创业成功案例
5.互联网IT精英丁磊的创业成功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