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聪明地应对事业危机

2016-11-25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人们在自己的成功面前总是容易沾沾自喜,失去了应有的警醒。在自以为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的时候,离惨败可能也就不远了。乐极生悲,福祸互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暂时的成功往往似乱花迷人眼,看不到失败这个达摩克利斯剑正悬在自己的头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忧患意识,一时的成功带来的可能只是更大的失败。人生就是如此,最繁华处往往会最凄凉。

王安公司的兴衰成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以下是关于这个故事的详细内容。

王安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在同年赴美深造。1948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1年他把自己发明的“磁性记忆圈”专利权卖了,换来一笔数额不菲的资金。这是他经商的财力基础,从那以后,他用自己多项劳动所得逐步在波七顿南郊开设实验室,开始制造办公室使用的电脑设备。这一思路正应对了当时的市场需求,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时间里,这家刚起步的小公司就获利15000美元,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955年,他创建王安电脑有限公司。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他以不急不躁的态度,适度发展的原则,顶住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公司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到60年代中期,王安电脑有限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百万元大关,在电脑行业,它由山野中一文不名的无名小卒逐步登上大雅之堂。王安力求稳扎稳打,在站件脚跟的同时稳步发展。与此同时,他的思想也绝不保守,他敢于不断推出新产品,第一部电脑排版机、第一台电子计分器、第一架可写方程式的计算器、无线电打字计算机的频频问世,使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他敢于向当时的电脑霸主IBM公司挑战,用自己设计的优质的照相排版机、各类文字机和文字处理设备,与IBM争夺市场。1971年,由于新兴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即将问世,造成计算器价格暴跌,而且有迹象表明还将继续下跌。而这时,计算器的销售额占到王安公司的70%。无疑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管怎么做,都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因为一旦失手,就意味着灭顶之灾。怎么办?是淘汰旧产品,寻找新市场,还是依然故我,蛮干下去?在这关键时刻,王安认清形势,果断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公司渡过了危机。与此同时,老竞争对手IBM公司,却不肯更新换代,固守自己的传统优势领地。结果很悲惨:在这次市场冲击中,IBM赔了70个亿,另一家大公司则沦为破产户。骄人的战绩令人振奋,但王安并没有自满。在突破百万大关之后,王安又采取了两项大措施:建立遍及全美的销售网;把私营独资经营改为公开发行股票。这两项决策使王氏家族很快成为拥有5000万美元的巨富。紧接着,他又在世界各国设立经营销售部,增加对外投资,设立新厂,还把亚洲区业务总部迁到香港,开拓亚洲市场,这样,他的公司便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脑王国。王安性格中的胆略、果断在商海的竞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与印证。1984年,王安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名人堂”的亚裔科学家。作为亚裔人群中的一员,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美国与发明电话的贝尔、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等人齐名名。

可是,在前进的道路上,王安未能摆脱“盛极而衰”的命运。随着事业的发展,他的发掘意识、创新意识逐渐钝化,开始变得故步自封、判断迟钝起来。80年代中后期,当IBM等把握时代潮流,开始致力于开发更廉价和具有更多功能的个人电脑时,王安还坚守着自己以中型电脑为主攻方向的思路与产业发展的重点,致使企业财源堵塞。在新的形势下,好多电脑公司为适应客户的要求,纷纷推出与IBM产品相容的个人电脑,从而大大方便了广大客户。面对这一崭新的领域,王安却固执己见,长期坚持生产与IBM公司产品不相容的电脑。公司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人与人交往中一种情绪化的夙怨,这单在公司形象上就引起了客户的反感,致使公司客源大大减少。此时的王安还违背了自己当初创建的管理模式,不顾他人劝告,任命经营素质低下而又刚愎自用的儿子王菲德为公司总裁,让一系列附属性的家族企业急剧膨胀……诸如此类不得人心的措施的出台与纷至沓来的失败使得他众叛亲离。一时间,公司内矛盾四起,人才大量流失,勉强留下的人的创新热情也日渐冷却,破产的命运实难逃避。

王安电脑公司产生、发展、壮大、衰退和覆灭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创业与守业的辩证关系。在创业的过程中,人们保持着一种昂扬的斗志和极为谨慎的工作作风。正是在事业领导人这种精神的作用下,对于企业运行中的风雨,他们往往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但是在取得初步的成功之后,很多人的警惕性就明显放松了,他们开始追求奢华和个人的享受,并不如以前那样把企业作为自己对事业的追求,而是把它视为自己辉煌过去的见证。这样下去,事业岂有不走下坡路之理!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对事业的追求应该一如既往,永不知足才行。

在事业的前进途中,危机时时相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需时刻警醒,保持学习、上进、创新的态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